1.【“蟾宫折桂”语出何处】在古希腊,人们常以月桂树叶编成冠冕,奉献给英雄或诗人,以表示崇敬.后来在英国还有“桂冠诗人”的称号,开始是大学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时,便成为王室御用诗人的专称.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2.蟾宫折桂古人用以比喻什么蟾宫折桂本意是攀折月宫桂花,古人用 以比喻科举得中。 蟾宫,即是嫦娥所住的广 寒宫,据说由蟾蜍幻化而成。另外传说广寒 宫中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 《晋书•郤诜 传》中:“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 自以为如何。 ’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 说晋武帝有一天在东堂接见大臣,问大臣都 诜自我感觉如何。郤诜将自己比喻成月宫中 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 此后, 人们便经常用月宫桂枝来形容有才能的人。 隋朝之后,科举制度开始。 因为每年的乡试 一般都在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便将科举应 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 学了,就挖苦宝玉道:“好!这一去,可定 是要蟾宫折桂去了。” 关于此成语,古代的 不少地方还有相关风俗,科考之年,应试者 及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作广寒糕相互赠送, 取科场高中之意。 3.“折桂蟾宫动魄魂”出自哪首诗折桂蟾宫动魄魂,出自《考状元的七绝古诗》 全诗: 折桂蟾宫动魄魂, 回眸一笑饱含春。 寒窗独耐三千日, 浴火凤凰终至尊。 折桂蟾宫出处: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 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附:审核你回想群主说的话,只要排版整理合理,就行的。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