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忠心耿耿但被误解的诗句

1.表现辛弃疾忠心耿耿的诗句

西江月 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杰出代表。

他的一生,充满着英雄行为和传奇色彩,闪耀着英雄主义的光芒。与他同时代的人,就认识到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说他如“青兕”、如“真虎”、是“前身诸葛”。

辛弃疾是一个“余事作诗人”的人,他自己在词中常感慨陈说: “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念奴娇》),“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水调歌头》)。因此,纯以词人论辛弃疾,就不足以知辛弃疾。

词如其人,辛弃疾是一个“名德冠朝绅”、“安边有成略”的英雄人物。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他的词,震响着时代的风雷之音。王士祯《倚声集序》说他的词既不同于“文人之词”,也不同于“词人之词”,而是一种“英雄之词”,可谓有得之见。

辛词现存六百余首,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是稼轩豪放词风的主脉,同时也有不少意兴玲珑的闲适之作和词调婉转的柔媚之作,显示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首《西江月·遣兴》是整部《稼轩集》中最为出奇的一首,不论用语还是立意,均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蕴。

这首词常被误冠以“颓废”的标签,消隐在历代传统品词家的视野中。实际上能有多少人体会到了辛弃疾那颗敏感的词心呢?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入南宋朝廷,正式踏入南宋仕途,开始了在偏安朝廷的宦海沉浮,其间曾三次被劾去职,仅两次退隐山林就达十八年之久。

但泉林之趣并没有掩盖了他的报国之心,朝廷一有起用的任命,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欣然前往。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悲壮;不知其可与不可而为之,却是一种深刻的孤独。

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一次又一次的破灭,留给词人的只是那无边无际的孤独。但是,孤独者都是思想者。

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于是,庆元年间闲居瓢泉时,这位旷世英雄写下了这首孤独醉客之词。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开篇便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酒气。

敢于在词作里直言“醉里且贪欢笑”,确实惊世骇俗,即使是对一个退居山林、留恋诗酒的“前官员”而言,也有不纾国难、言行颓废之嫌。但一个“且”字是这两句的词眼。

从字意来讲,“且”在这里既可解作“暂且”,也可解作“姑且”,无论哪种解法,均表露了作者此刻的心理活动。所谓的“欢笑”,并不是真正的快意风流,而只能是酒醉麻木中的暂时逃避,一旦酒醒后,那黑压压的现实又将怎样刺痛辛弃疾那颗忧时伤世的心?这使我们想起他的《鹧鸪天·游鹅湖、病起作》里最后两句:“醉中只恨欢娱少,无奈明朝酒醒何”,这应该是“醉里且贪欢笑”的最好注释。

“要愁那得工夫”,实际上也是正话反说。词人的一生,真可谓愁苦的一生。

他的那首著名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更是千古写愁名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的“要愁那得工夫”,正是“欲说还休”的婉转表达。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句话看似和孟子所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意思,其实相去甚远。

孟子的意思是说啊,这书上东西不能完全相信,更不能所有的东西都奉若神明,一切照搬,那就读死了。而辛弃疾的意思是,古书上的那些至理名言现在在这个南宋小朝廷里行不通了。

因此信它无用了。辛弃疾自二十二岁起兵抗金以来,夙夜为国事奔波,按“事君能致其身”的古训,尽一个大宋子民的职责,向皇帝上《美芹十论》,又向当政者献《九议》,自己也曾在词中说过“万钟于我何有,不负古人书”,可为什么被一贬再贬,投闲置散近二十年?看来不是社会出了问题,就是“古人书”出了问题。

而后者是虚,前者是实。词人借醉酒的掩饰,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做了一次深刻的追问,同时,也对现实做了一次辛辣的反讽。

词的上片只是“醉言”,是一个孤愤者的宣泄。语言平白如话,仿佛刚从他的口中说出,自然新鲜。

下片意脉一转,由虚入实,叙事性描写用的全是散文句法,有问话也有自语,还有细致的动作描写,恍如一段押韵的小品文。“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他独酌独饮,不知不觉倒在松树旁。

醉眼迷蒙的他,把松树看成了人,询问起自己的醉态。恍恍惚惚中,他觉得松树在眼前走动,似乎要过来扶起醉倒在地的他。

他立即伸出手推开松树,大喝一声:“去”!词人将自己的醉态刻画得如此维妙维肖、生动风趣,却叫人如论无何也笑不起来。他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深孤独寂寞的辛弃疾。

没有人陪他饮酒,他只能独饮独醉。醉倒时只有松树在旁,也只有松树要扶他一把。

他寂寞得只能与松为友,酒又如何能去除他的忧愁?虽然词的下片一字未曾提“愁”,但隐藏在词人醉态之中的寂寞与忧愁却令人痛心。而一句“以手推松曰去”,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倔强好胜的旷世英雄。

2.形容被人误解的心情的诗有哪些

1、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唐代: 骆宾王)

翻译: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23664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2、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再经胡城县》(唐代:杜荀鹤)

翻译:去年首经路过胡城县城,城里的百姓人人喊冤声。到如今县官升官穿红袍,这红袍原是百姓血染成。

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宋代:张耒)

翻译: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4、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 黍离(先秦: 佚名)

翻译: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5、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琵琶记》(元代:高明)

译文: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3.做人要忠心耿耿的名人名言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位卑无感忘忧国

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所不辞

1、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 —— 列宁

2、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 莎士比亚

3、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 狄更斯

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 易中天

5、我被你雇佣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 易中天

6、中国有句老话叫“狗眼看人低”,这意思是说某类无耻小人像狗一样趋炎附势、翻云覆雨。跟这句话形成互文的是契诃夫的《变色龙》,小说写了一个“人眼看狗高”的故事,警官奥楚蔑洛夫巡查到一条来历不明的小狗时前倨后恭:开始时骂作“脏东西”、“垃圾”,一旦知晓它有可能是将军豢养后,立即改口颂扬为“漂亮”、“高贵”。由此可知,狗在中国的命运实在是比窦娥还要冤:明明赤胆忠心死而后已的品格,却背负恶名蒙冤千载;明明是人的猥琐、下流,却都一股脑推到狗的身上——与狗相关的词汇通常都不是什么好词儿。 —— 陈福民

7、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 莎士比亚

4.形容被人误解,自己百口莫辩的关于感情的诗词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