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为民着想的诗句

1.描写为民的人的诗

为人民服务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2.苏轼表达他为百姓着想的诗词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前言】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注释】

⑴苏:即江苏苏州市。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

⑶翠袖:指穿翠绿衣裳的歌女。绛唇:红唇。樱珠:樱桃。这两句是说歌女的舞袖上萦绕着随风飘来如同柳絮般的雪花,当她举杯饮酒时双唇好似烂熟的红樱桃。

⑷镊:拔除。霜须:白须。

【译文】

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

【鉴赏】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苏州,只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联系前一首写的“半夜银山上积苏”与“涛江烟渚一时无”的景象来看,又知徐君猷离去的当天夜晚,即由白天的“微雪”转为大雪。这样,“万顷风涛不记苏”,应为实写十二月二日夜酒醉后依稀听见风雪大作及苏醒时的情景,“苏”,似宜作苏醒解。依此可知,词上片写词人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值得一提的是,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忧思。这一忧思的形象,衬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对比强烈,含蕴更丰。

总体来看,上片比较明快,下片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恰好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上下两片的重点是最末的无声形象。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遣词、用字的准确形象,也是这首词的特点。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朦胧。“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

3.形容为民造福的诗句

形容为民造福的诗句汇总如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 范仲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中,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罗曼*罗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林则徐诚信为人,勤恳做事。

——顾剑清东无西有通无有方与人便人称便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笑容常展笑口常开春夏秋冬门庭若市东西南北宾至如归语似春风吹暖四方八面心如炉火映红万户千家礼谦宜贸无论东南西北把顾客当亲人笑脸如春耳听八方弄清百姓需求周全服务心怀万户千家细语笑颜待客最需重礼貌礼貌待客笑脸如春一店香竭诚服务春风满面热情高一颗红心心中一颗为民心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尚善若水,厚德载物。时代在变,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关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表示忧国忧民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出塞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5.描写“当官为民”的诗句有哪些

1、荪独宜兮为民正(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

2、独为匪民(先秦·诗经·《何草不黄》)

3、为民不利(先秦·诗经·《桑柔》)

4、劳民为君(魏晋·曹操·《度关山》)

5、不尔民为鱼(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6、拥朱轮、特地为民来(宋·卢炳·《满江红·碧眼真仙》)

7、为民乞雨(宋·陈著·《沁园春·莲叶山前》)

8、民仰使君为食天(宋·姚勉·《沁园春·鹤发鸦髫》)

9、为民广洽(宋·无名氏·《六州》)

10、端为民祈(宋·无名氏·《十二时/忆少年》)

11、五马为民来(宋·无名氏·《水调歌/水调》)

12、农为兵兮民重嗟(唐·刘叉·《冰柱》)

13、使汝发早白;长为南亩民(宋·陆游·《纵笔》)

14、扫除民蜮不为灾(宋·黄庭坚·《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15、后为檀岛土民所杀(清·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16、亦本为民保(宋·张镃·《杂兴》)

6.形容为人服务的诗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译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近代.鲁迅《自嘲》

译文:这句话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由此就看出作者爱憎分明,忧国忧民,在充满了骨气与战斗精神的同时又体现出了一种博大深沉的气度。

4、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7.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

古近“忧国忧民”的诗句诗句最好是越多越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新春 陆游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吾宗(卫仓曹崇简) 杜甫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水调歌头 赵善括 浩叹对青史,循吏久无闻。二年江右,赖公华节布阳春。才自搴帷问俗,无复埋轮当道,一路尽澄清。多少攀辕意,不待及瓜人。驻膏车,迟祖帐,倒离尊。满庭桃李绿阴,何处不深恩。此去玉音应问,底事金围微减,忧国更忧民。造膝一言语,四海入洪钧。春晚即事 陆游 渔村樵市过残春,八十三年老病身。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驱避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水龙吟【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登建康赏心亭”。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十三岁的辛弃疾,以中原义军将领的身份,由已沦陷的故乡山东投归南宋。不久,向孝宗献奏《美芹十论》,畅论抗金大计,朝廷不纳。乾道五年(1169)辛充疾被任命为建康通判,登赏心亭,面对大好江山,想到收复中原的事业一筹莫展,百感交集而作此词。【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满江红【原文】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破阵子【题解】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年莫考,约写于作者闲居江西带湖时。此词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恢复祖国河山的一片壮心。这些是作者在梦中也不能忘怀的。但他的幻想终于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所碾碎。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