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品性的诗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谦谦君子,温润如玉.3.君子可欺之以方.4.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 贫.”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君子一言,驷马难追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还孔子说的)8.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关于品性的诗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3.君子可欺之以方. 4.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 贫.” 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还孔子说的) 8.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形容品行的诗词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出处】《礼记·中庸》【讲解】涂:同"途"。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 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4.形容品行的诗词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 《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 " 途 "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 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 ( 就不能算是君子 ) 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 《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 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 《国语·越语上》 【讲解】 古代贤明的君主, 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 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 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5.形容“品行”的诗句有哪些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6.形容品格的诗句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