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毁坏的诗句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过去鹣鲽情深的日子被破坏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春色,抑或是红颜,被破坏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死生相许的爱情被破坏 金殿寒鸦,玉阶青草,就中冷暖和谁道. 自己的向往被破坏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前途有宵小破坏! 最后说一句,用纳兰的话,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他可是千古伤心人,找这种句子,太多了,就算是不明确,也有隐含着的 2.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先秦:屈原 原文节选: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 原文节选: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译文: 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 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 原文节选: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译文: 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 原文节选: 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译文: 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 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 原文节选: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3.形容不因为私情而破坏规矩的四字成语dà gōng wú sī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结构】联合式。 【用法】多歌颂人的优良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己为公、铁面无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见利忘义 【辨析】(一)~和“铁面无私”;都含有“没有私心”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铁面无私”一般用在处理问题等方面;~可用来表示“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的意思;②同样用于处理问题的场合;~侧重在“公正”;指一点也不偏私;“铁面无私”侧重在“铁面”;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二)~和“舍己为公”;都有“为大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意思。但~侧重在“不为个人谋利益';“舍己为公”侧重在“为公众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4.关于“规矩”的诗词有哪些关于“规矩”的诗词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以戒为基,止观相踵。大矩崇规,链金烹矿。——黄庭坚 6.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苏洵 7.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陈傅良 8.今朝岁一周,岐嶷傲娥羲。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陈著 9.天生蒸民,曷其有识。维圣摩励,规闲矩饬。——洪遵 10.平常是道,不涉平常。颠来倒去,规圆矩方。——释大方 11.爻象乾连坤断,形器规圆矩。闹市相逢聊举似,东家杓短西家长。——释正觉 12.肃将王事,集此扬土。凡我同盟,既文既武。郁郁桓桓,有规有矩。——繁钦 13.鲁史标嘉瑞,周诗颂太平。屡游灵畴地,数立纪年名。矩步规行迹,含仁抱义情。盛时期在囿,五纬想储精。——丁谓 14.八列方隅位,四周分至时。画疆兴庶务,地矩囿天规。——方回 15.明肃惟母,实勤养抚。有臣有虎,有离有附。请王禄产,请庙考祖。古人有作,规吕矩武。——石介 5.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先秦:屈原原文节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原文节选: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译文: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 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 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原文节选: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译文: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原文节选: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译文: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原文节选: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6.求两种诗句或成语或谚语,第一种是形容被他人所设规矩给卡死不得志的文库 郁郁不得志的诗词 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社会不公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登幽州台歌 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日齐山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律 类别:记时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书愤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关于“规矩”的古诗有哪些1.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释义: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2.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离骚《九辩》 释义: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3.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李康《命运论》 释义: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张忌《衰时命》 释义: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 5.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东方朔《七谏》 释义:他们废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贪求私利背离公正。 6.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东方朔《七谏》 释义:抛弃彭咸以伏节死直为乐的高贵品德,废除了巧倕用以规矩曲直的绳墨。 7.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8.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9. 俗迁渝而事化兮,泯规矩之圜方。——张衡《思玄赋》 释义:恭敬谨慎顺应礼法啊,遵循法度规矩而不失误。 10.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韩愈《符读书城南》 释义:木工制造车轮和木箱面前,木板就是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