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诗句对仗是什么意思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一般来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象《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⑵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①。 因此,象上面所举的《易经》和《诗经》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下面这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出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就修辞方面来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③,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 对“嘴”,“脚” 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例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在古诗中,对仗是什么意思不是,对仗需两句才能称之对仗。 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 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 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九歌.湘君》)。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 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 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 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 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 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 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 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例如: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 3.古诗中有对仗诗句的有哪些对仗也叫对偶 就是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情月长圆。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4.古诗中有对仗诗句的有哪些1、《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4、《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5、《秋望》 明代: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译文:滚滚黄河水包围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有几行大雁飞过。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们只好扶挽着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听说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谋略的人,而今天谁会成为像大将郭子仪一样的人? 5.诗句哪些要对仗律诗 ,一般是八句 ,中间的四句两两对仗 。还有一种 “排律“,除了首尾两句,中间句子两两对仗,不受篇幅限制 ,可以写的很长很长。 对仗,也就是对偶。对仗中的"仗"字,来于仪仗中的"仗"字。仪仗,两两相对,排列整齐。诗词中用对仗,也是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在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修辟上的需要。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一是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二是在两句,相对时,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要相同或相近。 6.对仗的诗句有哪些1.中两联对仗 清新庾开2113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2.首联对仗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5261。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4102晓天。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3.尾联对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1653。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少于两联的对仗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5.《守睢阳诗》 [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创犹出阵,饮血更回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天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6.《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7.谁能推荐点唯美的古诗词,最好是对仗的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 我恨君生早 未老人先衰。 未开花已亡。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2.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 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纳兰性德《清平乐》3.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性德《虞美人》4.又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 ---纳兰性德《蝶恋花》5.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虞美人》6.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8.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汉乐府》9.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1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11.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诗经*卫风》 1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13.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14.问人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15.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16.他生莫做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况周颐《浣溪沙》17.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1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19.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辛弃疾《鹧鸪天》20.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21.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李觏《读长恨辞》22.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尔,故心人不见。 ---谢眺《和王主薄季哲怨情诗》23.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4.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25.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柳永《昼夜乐》26.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2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28.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29.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30.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赠婢》31.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3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33.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34.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秋风词》3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36.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贺铸《踏莎行》37.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3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39.独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张仲素《燕子楼》40.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苏轼《蝶恋花》41.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4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4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4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45.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4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徐再思《蟾宫曲》 检举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1-29 05:34 怎么都是写爱情的啊!有没有意境感悟的?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1-01-29 23:41 《诗经·豳风·》的意境感悟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