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孩童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____高鼎《村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____袁枚《所见》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____白居易《池上》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____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____杨万里《舟过安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____雷震《村晚》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____李忱《吊白居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____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____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____蒋士铨《岁暮到家》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____苏轼《花影》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____白居易《观游鱼》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____范成大《卖痴呆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____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____吕岩《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____颜仁郁《农家》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____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____苏轼《守岁》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____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____吴伟业《沁园春·观潮》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____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____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芄兰之叶,童子佩韘。____佚名《芄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____杜甫《月夜》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____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____黄庭坚《牧童诗》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____元好问《京都元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____杜甫《羌村三首·其三》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____杨万里《桑茶坑道中》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____韦庄《与小女》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____杜甫《小至》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____杜甫《百忧集行》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____白居易《为薛台悼亡》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_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____李涉《牧童词》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____元好问《倪庄中秋》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____崔道融《溪居即事》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相携及田家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____王维《渭川田家》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____金地藏《送童子下山》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____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____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____杜甫《狂夫》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____孟浩然《田家元日》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____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____李郢《南池》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____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____韦庄《与小女》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 ____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____殷尧藩《同州端午》,童稚开荆扉。 ____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诗经中描写"孩子"的语句和段落有哪些1.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译: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2.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国风·卫风·伯兮》译: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3.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译:汉水之南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4.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译: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5.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6.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7.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国风·卫风·氓》译: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8.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经·国风·召南·采苹》译: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9.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国风·卫风·氓》 10.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诗经·国风·豳风·伐柯》 12.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3.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14.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15.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3.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 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 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唐·施肩吾的《**词》:“**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 4.描写儿童的诗词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____高鼎《村居》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____袁枚《所见》6、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____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7、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____白居易《池上》8、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____杨万里《舟过安仁》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____雷震《村晚》1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____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1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____李忱《吊白居易》1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____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1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1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1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杜牧《清明》16、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17、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18、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____蒋士铨《岁暮到家》19、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____杜甫《月夜》20、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____白居易《观游鱼》2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____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22、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____范成大《卖痴呆词》23、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____苏轼《花影》2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____吕岩《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25、芄兰之叶,童子佩韘。____佚名《芄兰》26、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_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27、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28、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29、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____颜仁郁《农家》30、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____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31、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32、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____元好问《京都元夕》33、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____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3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____苏轼《守岁》35、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____王维《渭川田家》36、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____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37、先生醉也,童子扶者。____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38、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 ____吴伟业《沁园春·观潮》39、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____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40、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____黄庭坚《牧童诗》41、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____杨万里《桑茶坑道中》42、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____韦庄《与小女》4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____杜甫《小至》44、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____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45、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____白居易《为薛台悼亡》46、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____孟浩然《田家元日》47、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____杜甫《百忧集行》48、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____元好问《倪庄中秋》49、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____李涉《牧童词》50、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51、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____崔道融《溪居即事》52、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53、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____杜甫《羌村三首·其三》54、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____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55、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56、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____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57、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____金地藏《送童子下山》58、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____杜甫《狂夫》59、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____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60、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____韦庄《与小女》61、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____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62、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____李郢《南池》63、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____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64、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____殷尧藩《同州端午》。 5.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和诗意作品原文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译文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6.形容儿童天真烂漫可爱的诗词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参考资料: 7.形容小孩 莲花的诗句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自译诗意: 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2、《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自译诗意: 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 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 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