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熏香的诗句1、妆成祗是薰香坐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 ( 册4 卷125 页1258a)》2、薰炉剩熨沈香 宋 向子諲 《西江月·红退小园桃杏》3、不比香薰脂膏 宋 程大昌 《感皇恩·中外受郊恩》4、饮罢香薰翠被、锦屏中 宋 谢逸 《虞美人·角声吹散梅梢雪》5、百和薰肌香旖旎 宋 王安中 《蝶恋花·剪腊成梅天著意》6、花气薰人百和香 宋 张元干 《浣溪沙》7、香薰笑语 宋 王之道 《青玉案·金尊照坐红裙绕》8、香和笑语薰 宋 王之道 《南歌子·角簟横龟枕》9、炉薰已冷氲香注 宋 曹勋 《菩萨蛮·萧萧还是秋容暮》10、更把香来薰了月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半山佳句》11、香消凉意有南薰 宋 韩淲 《浣溪沙》12、被薰风、吹作满天香 宋 葛长庚 《满江红·昨夜姮娥》13、扑鼻微香薰世界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谁把灵丹》14、身上春衫香薰透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曾与瑶姬约》15、薰衣慵讯香篝 宋 黄升 《木兰花慢·问潘郎两鬓》16、衣麝暗薰香仿佛 宋 无名氏 《瑞鹧鸪》17、香胜炉薰龙麝 宋 无名氏 《西江月·北岭天饶瑞雪》18、薰风时送芰荷香 宋 无名氏 《失调名》19、沈香甲煎薰炉暖 宋 无名氏 《鹧鸪天·步障移春锦绣丛》20、薰香手祷 宋 无名氏 《朝中措·郎星初度一旬前》21、欣岳降、宝香薰夜 宋 无名氏 《满江红·今日明朝》22、香薰瑞烟袅 宋 无名氏 《瑞鹤仙·朔朝逾六后》23、八幅宝香薰锦绣 宋 华岳 《望江南/忆江南》24、宝香薰麝 元 白朴 《水龙吟 予始赋睡词,诸公赓和三十余首。 一》25、宝鸭旋薰香篆小 元 刘敏中 《满江红 病中呈诸友》26、盥手薰香百过看 元 刘敏中 《沁园春 次前韵》27、香罢宵薰 宋 无名氏 《踏莎行·香罢宵薰》28、薰袖已香消 宋 无名氏 《临江仙·昨夜惊眠梅雨大》29、自薰知见香 宋 黄庭坚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多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30、荀令薰炉冷自香 宋 钱惟演 《无题三首》31、侍女薰香护早朝 清 吴伟业 《鸳湖曲》32、香转薰风满坐闻 宋 曹勋 《杂诗二十七首》33、薰蒸香积厨 宋 李石 《扇子诗》34、今日薰香瀹盏茶 宋 释心月 《偈颂一百五十首》35、薰风阵阵香 宋 释正觉 《偈颂七十八首》36、宫女薰香进御衣 宋 王珪 《宫词》37、天香薰透绿荷衣 宋 王镃 《游仙词三十三首》38、龙脑包薰满洞香 宋 王镃 《游仙词三十三首》39、鸾帐薰衣赐御香 宋 张公庠 《宫词》40、日薰香暖蜜蜂卫 宋 赵蕃 《寄怀二十首》。 2.描述熏香的诗句1、沈香甲煎薰炉暖(宋·无名氏·《鹧鸪天》) 2、更把香来薰了月(宋·辛弃疾·《满江红》) 3、薰袖已香消(元·无名氏·《临江仙》) 4、欣岳降、宝香薰夜(宋·无名氏·《满江红》) 5、香胜炉薰龙麝(宋·无名氏·《西江月》) 6、炉薰已冷氲香注(宋·曹勋·《菩萨蛮》) 7、身上春衫香薰透(宋·刘克庄·《贺新郎》) 8、花气薰人百和香(宋·张元干·《浣溪沙》) 9、扑鼻微香薰世界(宋·刘克庄·《满江红》) 10、香消凉意有南薰(宋·韩淲·《浣溪沙》) 3.形容熏香的诗词1、沈香甲煎薰炉暖(宋·无名氏·《鹧鸪天》) 2、更把香来薰了月(宋·辛弃疾·《满江红》) 3、薰袖已香消(元·无名氏·《临江仙》) 4、欣岳降、宝香薰夜(宋·无名氏·《满江红》) 5、香胜炉薰龙麝(宋·无名氏·《西江月》) 6、炉薰已冷氲香注(宋·曹勋·《菩萨蛮》) 7、身上春衫香薰透(宋·刘克庄·《贺新郎》) 8、花气薰人百和香(宋·张元干·《浣溪沙》) 9、扑鼻微香薰世界(宋·刘克庄·《满江红》) 10、香消凉意有南薰(宋·韩淲·《浣溪沙》) 11、薰风时送芰荷香(宋·无名氏·《失调名》) 12、香罢宵薰(元·无名氏·《踏莎行》) 13、薰香手祷(宋·无名氏·《朝中措》) 14、薰炉剩熨沈香(宋·向子諲·《西江月》) 15、香薰瑞烟袅(宋·无名氏·《瑞鹤仙》) 16、香和笑语薰(宋·王之道·《南歌子》) 17、宫女薰香进御衣(宋·王珪·《宫词》) 18、香薰笑语(宋·王之道·《青玉案》) 19、百和薰肌香旖旎(宋·王安中·《蝶恋花》) 20、今日薰香瀹盏茶(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 4.古人描绘香文化的诗词1、天香·咏龙涎香 宋代:王沂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译文: 孤独耸立的海中礁石上缭绕着浓烟,层层云涛蜕尽二淡月出现,鲛人趁着夜晚,到骊宫去采集清泪般的龙涎。风送竹筏随着海潮去远,夜深时龙涎和着蔷薇花的清露进行研炼,化作心字形篆香而令人凄然魂断。龙涎装入红瓷盒后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经营的指环。点燃时一缕翠烟萦绕在幕帘,仿佛是海气云天。 暗想从前,她不知道有多少次撒娇耍蛮,故意喝的半醉不醉,轻轻的把灯火往碎剪。更兼故乡的溪山,飘扬着轻雪漫漫,我们把小窗一关,那情味真是令人感到陶醉香甜。而今,我如同荀令老去,早已忘却昔年酒宴间那温馨与缠绵。徒然爱惜当年留下的余香,已然把素被放在空空的熏笼上,以此来熨贴一下伤透的心田。 2、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 宋代:苏轼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 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 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译文: 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 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3、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5、杨叛儿 唐代: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译文: 你(君)唱着《杨叛儿》的曲调,我(妾)劝着别人喝新丰出产的美酒。 哪里是最让人牵挂的?是那有乌鸟啼叫的白门柳。 乌鸟的啼叫声湮没在杨树的花里,你喝醉了留宿在我的家里。 博山炉中燃烧着香木制成的燃香,两道烟气并作一道直直的烟像要凌驾仙境一般。 6、沉醉东风·七夕 元代: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译文: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5.形容香气的成语残膏剩馥】: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 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齿颊生香】:嘴边觉有香气生出。 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芳兰竟体】: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 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明德惟馨】: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浓浓郁郁】:指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热烈。【浓郁葱茏】:浓郁:花草的香气浓重;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形容花草香气浓重,枝叶茂密青翠。【疏影暗香】: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薰香自烧】:薰:香草。薰草因为有香气而招致焚烧。 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致灾祸。【衣香人影】:衣服上的香气,人的影子。 写女性的气息形体。暗香疏影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口齿生香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异香扑鼻 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暗香疏影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宝马香车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撮土焚香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分香卖履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焚香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 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古色古香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桂馥兰香 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 形容气味芳香。 花香鸟语 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 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国色天香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 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桂子飘香 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拣佛烧香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口齿生香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 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卖履分香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怜香惜玉 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美人香草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鸟语花香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 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窃玉偷香 比喻引诱妇女。 屈艳班香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 称赞诗文优美。 软玉温香 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 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软红香土 形容都市的繁华。 十步香草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天香国色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偷香窃玉 比喻引诱妇女。 惜玉怜香 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香草美人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香火因缘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 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合。 香消玉殒 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香车宝马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 指考究的车骑。 馨香祷祝 馨香:烧香;祷祝:祷告祝愿。 原指迷信的人虔诚地向神祈祷祝愿。后引伸指真诚地期望。 香象渡河 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 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香花供养 供养:奉养。 原为佛家语。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 后比喻虔诚的敬礼。 一瓣心香 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 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班香宋艳 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后以之泛称辞赋之美者。 齿颊生香 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 断香零玉 比喻女子的尸骸。 焚香顶礼 犹焚香礼拜。 焚香膜拜 见“焚香礼拜”。 焚香扫地 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 膏泽脂香 指油脂类的化妆品。 韩寿分香 见“韩寿偷香”。 韩寿偷香 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充少女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家中莫知,并盗西域异香赠寿。 充僚属闻寿有奇香,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 充秘其事,遂以女妻寿。见《晋书·贾谧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 后因以“韩寿偷香”为男女 捻土焚香 同“捻土为香”。 捻土为香 捏泥成香。 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 软香温玉 见“软玉温香”。 十步香车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抟香弄粉 谓与女人厮混。 温香艳玉 比喻妇女的美好姿质。 香闺绣阁 旧指女子的内室。 香火不绝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香轮宝骑 见“香车宝马”。 香培玉琢 好象用香料。 6.古代用的香,香囊,香薰的具体情况描写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香料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 汉代时即便贵为皇后的明德马皇后都说 “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耽恋免费资源站 魏晋南北朝以降,香多为宫中贵族之家焚熏涂傅,平民百姓是无福享用的。 据史料记载东晋巨富石崇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晋书·王敦传》)一次平素崇尚节俭朴素的尚书郎刘寔去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茵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耳’,崇曰:‘是厕耳。 ’寔曰:‘贫士不能若此’” (《晋书·刘寔传》)像刘寔这样显贵人家尚用不起,更不用说布耶家了。 宋明以来,在朝贡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极大地扩大,各种香料通过海上之舟大量运入中国,民间各种修合之香也颇为盛行,香在人们生活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香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不过纵观中国古代生活中的用香,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熏燃之香: 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异味。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成为一时笑谈。 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现于宫中。那时香大多产于西域诸国,西域离中原路途遥远,同时中原的海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宫中仅有的香料都是通过西域诸国的朝贡得来的,熏香也最早成为宫中的习俗,大多用来熏炙衣被。 《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蔡质《汉官仪》曰:‘尚书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 尚书郎伯使一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伯使从至止车门还,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 ’也。”可见当时用香熏烤衣被是宫中的定制,并且有专门用来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楼,有古宫词写到“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摺翠裘。 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当时熏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熏炉和熏笼。 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发掘的“铜薰炉”和“提笼”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为了薰香衣而特制的薰笼。汉代更有博山香炉响誉于世。 .org 唐代熏笼更为盛行,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或取暖。《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熏笼二,大被熏笼三,衣熏笼三”。 反映此时宫中生活的宫体词也有很多都提到这种用来熏香的熏笼,如“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红颜未老思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白居易《宫词》),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 (李煜《谢新恩》),“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温庭筠《清平乐》)。就考古而言,在西安法门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制品的熏笼。 雕金镂银,精雕细镂,非常精致,都是皇家用品。 除了大量的熏笼,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熏炉,用来取暖,特别是唐以后使用的比较广泛。 宋代一些官宦士大夫家比较流行的是鸭形和狮形的铜熏炉,称为“香鸭”和“金猊”。和凝作的《何满子》中有“却爱熏香小鸭,羡他常在屏帷”,周邦彦写的《青门饮》中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贺铸的《薄幸》词里也有“向睡鸭炉边,翔鸳进屏里,羞把香罗暗解”,此处的“香鸭”“睡鸭”都是用来熏香取暖的器具。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的生活时也多次提到熏香的器具,如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里写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在《醉花阴》里写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不惟李清照,还有周紫芝的词《鹧鸪天》里有“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徐伸的《二郎神》中“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词中的“金猊”、“金兽”都是这种用来熏香的器具,词中所写的闺闱绣闼或厅堂书房,围炉熏香,剪灯夜话则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满情致的生活场面的具体反映。 一般来说,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为普遍,原因一正如周邦彦《满庭芳》里所说“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二就是南方多瘴疠,用熏香驱邪辟秽去疾的观念非常普遍,正如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香笺》里论香说的“仓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颜氏香史》中也说到“不徒为熏洁也,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通神,观而去尤疾焉”;web.dlcom.org还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则蚊虫易于繁殖,熏香是驱除蚊虫的好办法。 悬佩之香: 古代很早就有佩带香的风俗,《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 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说文·巾部》“帷,。 7.古人熏香和佩玉之间的关系/view/575173.htm 这;两个网址介绍的很详细,希望对你有帮助。 玉佩与文化 玉佩 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魏晋以后,男子佩戴杂佩的渐少,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而女子很长时间里依然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环佩在样式和佩戴方式上是不断变化的,清代学者叶梦珠《阅世编·内装》解释说:“环佩,以金丝结成花珠,间以珠玉、宝石、钟铃,贯串成列,施于当胸。 便用则在宫装之下,命服则在霞帔之间,俗名坠胸,与耳上金环,向惟礼服用之,于今亦然。” 可知清代女性的环佩已经从古时只系于衣带的腰饰,而转为坠于胸间的项饰了。 孔子曾说“君子于玉比德。”他认为玉具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之风。 《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故君子贵之也。”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更是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 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辉煌腾达”翡翠玉佩 在《诗经》中有很多以玉喻人的句子,例如,《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召南·野有死麋》“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诗句与意境最为优美的是《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一个男子赞美他将娶的妻子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有美玉一般的内心。但被比喻成玉人的人,并不都是女子,常常也被用来指男人,例如《世说新语》说嵇康:“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以后就有了典故“玉山倾倒”或者“玉山倾颓”。而一对容貌人品皆出众的夫妻往往也被喻为“一双璧人”。 8.到处散发着香气(成语)暗香疏影 àn xiāng shū yǐng 【解释】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出处】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多形容梅花。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疏;不能读作“sū”。 【辨形】暗;不能写作“黯”。 【近义词】疏影暗香 【例句】探梅的人们;最好能与山中人先作联系;探问梅花消息;开到七八分时;就可以前去;领略一番~的妙趣了。 9.求:含“薰”的成语或好听的词语作为昵称含“薰”的成语42条带解释,请参考使用。 【耳熏目染】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兰熏桂馥】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兰薰桂馥】薰、馥:香气。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兰质薰心】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兰质熏心】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气势熏灼】熏灼:用烟熏,用火灼。拿气势压制人家。形容气势极盛,威逼他人。 【气焰熏天】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 【权欲熏心】权力的奢望迷住了心窍。 【三沐三熏】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声势熏灼】指声势气势逼人。 【三熏三沐】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薰三沐】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三浴三熏】浴:沐浴。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礼待人,对人尊重。也表示郑重其事。 【势焰熏天】形容势力大,气焰高,很可怕。 【势欲熏心】势:权势;欲:欲望;熏:侵袭。贪财权势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铜臭熏天】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熏风解愠】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薰风解愠】祥见:熏风解愠 【熏腐之余】熏腐:阉割。腐刑之后。指宦官。 【虚美熏心】祥见:利欲熏心 【熏陶成性】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薰天赫地】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熏天赫地】熏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熏香荀令】形容官吏美名远扬,为人所敬仰。也形容独具风采,风度优雅的官吏。 【薰香自烧】薰:香草。薰草因为有香气而招致焚烧。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致灾祸 【薰莸不同器】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熏莸不同器】熏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薰莸错杂】祥见:薰莸同器 【薰莸同器】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 【熏莸同器】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薰莸无辨】祥见:薰莸同器 【薰莸异器】见“薰莸不同器”。 【熏莸异器】见“薰莸不同器”。 【烟熏火燎】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忧心如薰】心里愁得像被火熏烤一样。形容十分忧虑痛苦。 【一熏一莸】熏:香草;莸:臭草。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一薰一莸】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众口熏天】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摘艳薰香】形容文辞华美。 【摘艳熏香】形容文辞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