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写诸侯

1.写剑的诗词

送人征蛮

【唐】贯休

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亦知磨一剑,不独定诸蛮。

树尽低铜柱,潮常沸火山。名须麟阁上,好去及瓜还。

赠边将

【唐】章碣

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宛转龙蟠金剑雪,

连钱豹躩绣旗风。行收部落归天阙,旋进封疆入帝聪。

只有河源与辽海,如今全属指麾中。

赠郭将军

【唐】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拂剑朝天去,

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唐】李峤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观淬龙泉剑

唐裴夷直

莲花生宝锷,秋日历霜锋。

炼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里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咏荆轲

【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郭震《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日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非亲近英雄人。

何言路中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间。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满江红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战歌 ·沙天香

边塞男儿重武功,

剑光如电气如虹。

人生自古谁无死,

马革裹尸是英雄。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已亥杂诗一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2.楚辞汉赋,宋词元曲的区别

【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汉赋的结构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

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的类别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赋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汉代文体。作为文体名称,它渊源于 荀子 的《赋》;作为文学体制,它直接受到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极大影响。

由于汉帝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汉赋遂成为汉代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可能是荀子。据《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10篇(现存《礼》、《知》、《云》、《蚕》、《箴》5篇),是用通俗“隐语”铺写五种事物。

旧传楚国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辞藻华美,且有讽谏用意,较之荀赋,似与汉赋更为接近,但或疑为后人伪托,尚无定论。从现存荀赋来看,这时赋体还属萌芽状态。

赋体的进一步发展,当受到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和新兴文体楚辞的巨大影响。赋体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但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

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西汉初年的所谓“骚体赋”,确实与楚辞相当接近,颇难加以明显的区分。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汉赋的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与汉代社会状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时期 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当时所谓“大汉初定,日不暇给”,封建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不严,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

当时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

3.求写荀彧的诗词

荀彧,字文若。

念他的名字,闭了眼,黑暗中的一株白茶。

稳重的男子,身上带着似有若无的香,博览群书,阅人无数。荐了不羁的郭奉孝和戏志才,而自己,执了一卷微黄而干燥的竹简,抬头,深不见底的眼。

温和,计谋却相当厉害。不张扬,说的每一句话,语轻底气重。

二虎竞食,驱虎吞狼。

生生将刘备逼得无所依靠,惟投曹操。

不费一兵一卒。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按他的计划发展。

曹操去征战,多让他守在许都(打陶谦的时候让他在山东),管理大小事务,大约有他在后方,就能够安心打仗。

在后方,却不意味着远离战场。

曹操与他的通信极为频繁,记得电视剧里的一个情节,官渡之战,曹操困窘之时,见进帐的刘晔,下意识地问:“可有文若先生的来信?”

仅此一句,足矣。

决胜于千里之外。

文若,落下一子,温和地笑。胜负已定。

那样的男子,气质如杨,亦和杨一样,不折的秉性。

他的死,在曹操之前,只因为,一个空盒。

他劝主公,不要称王——是考虑了很久了吧。

挟天子以令诸侯,何愁不得天下?不过是少一个名号而已。

若自立为王,名不正言不顺,如何号令?

文若从来都是谨慎的。

那时候的曹操,太过急躁,骨子里亦是有些小孩子脾气的。

于是,送了一个食盒给文若。

沉香木盒,很小心地贴了封条,子规在芍药丛中鸣唱的图案。

空空如也。

文若看窗外,寿春的冬雪,漫天飞舞的梨花。

一场空的结局——他选择死,不选择缄默。

终于,该走了罢。

文若很小心地点了镂牡丹的火盆,投了几片百合香,将那一封一封的信,烧成黑色的蝶影,飞向雪。

鸩酒如墨,划一个完整的句号。

曹操的心,不知道是否塌了一个角?

他没要文若死,而文若,却只要尊严。

叹叹,寿春的雪,总是下不完。

4.八骏图上的诗词写的是什么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唐]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大意】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此诗前四句具体地描写胡马瘦骨棱起如刀峰 , 耳竹削似的尖耸 , 俊逸矫健 , 步履轻快,四蹄生风 , 是匹骏马 。 后四句则赞美胡马的本领 , 指出其所到之处 , 没有东西可阻挡之 , 值得策骑者信赖 , 甚至可将生命交托给它 , 由於胡马如此骁勇快捷 , 故万里亦可横行 。 全诗赞美胡马之余 , 亦抒发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

5.求一些很美的宋词,诗歌····

柔美的月色

有如芊芊细手

在馥郁的菜花香里

沐浴着一个温柔的梦

相恋的脚步很轻

却依旧踩停一路蛙鸣

语言的温度有些烫人

往天空一撒

就是那满天的星星

每一颗都眨着痴情

这宁静的夜

一人不敢独行

却让相爱的人

感到无比的温馨

悲废井诗 范云 | 魏晋南北朝

因旧未尝改缘甘故先竭历稔久无禽一朝见开渫泌泉既斯涌短绠将安设已获丁氏利方

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咸豉遗一小缾 梅尧臣 | 两宋

金山寺僧作咸豉,南徐别乘马不肥。大梁贵人与年少,红泥罂盎鸟归飞。我今老病寡肉食,广

早秋 白玉蟾 | 两宋

云来云去状秋阴,细雨笼晴夕照沉。半夜月明千籁静,一声猿叫万山深。

秦州杂诗·其六 杜甫 | 隋唐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那堪往来

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三首 梅尧臣 | 两宋

处外诸侯重,居朝圣主知。妖逢庚子日,梦异武丁时。归椁关山远,凝笳道路悲。欲传千古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 两宋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

咏禅思道人诗 支遁 | 魏晋南北朝

云岑竦太荒落落英岊布回壑伫兰泉秀岭攒嘉树蔚荟微游禽峥嵘绝蹊路中有冲希子端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 杨炯 | 隋唐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法门摧栋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 沈约 | 魏晋南北朝

侧闻上士说尺木乃腾霄云骈不展地仙居多丽樵卧待三芝秀坐对百神朝衔书必青鸟佳

经战地 刘叉 | 隋唐

杀气不上天,阴风吹雨血。冤魂不入地,髑髅哭沙月。人命固有常,此地何夭折。

南邻 杜甫 | 隋唐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 两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绍岩上人宁亲 梅尧臣 | 两宋

尔教禁足不出户,盛夏畏蹈蝼蚁踪。赤日去省已亡律,曷若冠带共甘浓。

九歌之七·东君 屈原 | 先秦

暾将出兮东方①,照吾槛兮扶桑②。抚余马兮安驱③,夜晈晈兮既明④。驾龙辀兮乘雷⑤

题金陵渡 张祜 | 隋唐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