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亭》中经典的诗句有哪些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3、砧声又报一年秋。 江水去悠悠。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8、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 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1、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12、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1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5、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16、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17、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9、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延展阅读:《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 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就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总之,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 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 《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创作背景昆曲·牡丹亭 画家刘文进作品《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4] ,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正是:慕色还魂杜丽娘,游园惊梦柳梦梅。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 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内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5]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逶迤而来。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因此经常得罪人。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招揽而落选。 直到三十三岁时才中进士。中进士后,拒绝当时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 2.牡丹亭中经典诗句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 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 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 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 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 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 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 3.《牡丹亭》原文全文是什么《牡丹亭》全部内容如下:[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 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 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 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嚲,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看薰诱被眠,春那,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寻梦》 〔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 〔嘉庆子〕是谁家少俊来近远,敢迤逗这香闺去沁园,话到其间腼腆。他捏这眼,奈烦也天。 咱歆这口待酬言。 〔尹令〕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个书生,哈哈生生抱咱去眠。 〔品令〕他倚太湖石,立著咱玉婵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捱过雕栏,转过秋千,肯著裙花展,敢席著地怕天瞧见。 好一会分明,美满幽香不可言。 〔豆叶黄〕他兴心儿紧咽咽呜著咱香肩,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儿周旋,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儿周旋。 等闲间把一个照人儿昏善,这般形现,那般软绵。忑一片撒花心的红影儿呆将来半天,忑一片撒花心的红影儿吊将来半天。 敢是咱梦魂儿厮缠。 [玉交枝]似这等荒凉地面,没多半亭台靠边。 敢是咱眯睎色眼寻难见?明放著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魂梦前。霎时间有如活现,打方旋再得俄延,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 [三月海棠]怎赚骗?依稀想像人儿见。那来时荏苒,去也迁延。 非远,那雨迹云踪才一转,敢依花傍柳还重现?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阳台一座登时变。 [二犯么令]偏则他暗香清远,伞儿般盖的周全。 他趁这、他趁这春三月红绽雨肥天,叶儿青,偏迸著苦仁儿里撒圆。爱杀这昼阴便,再得到罗浮梦边。 [江儿水]偶然间人似缱,在梅村边。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川拨棹]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树偃?一时间望眼连天,一时间望眼连天,忽忽地伤心自怜。 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 [前腔]为我慢归休,款留连,听、听这不如归春幕天。难道我再到这亭园,难道我再到这庭园,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 [尾声]软咍咍刚扶到画栏偏,报堂上夫人稳便。 少不得楼上花枝也则是照独眠。《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4.牡丹亭中所用到的诗词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曲作家 ,他的戏曲代表作《 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对这部作品 ,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王思任《牡丹亭叙》) <1 > 与他同时代的沈德符亦云 :“《牡丹亭梦》一出 ,家传户诵 ,几令《西厢》减价”(《顾曲杂言》)可见 ,《牡丹亭》在当时就有巨大的影响。《牡丹亭》取得如此之大的艺术成就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就是大量引用、化用古典诗词 ,这对描写景物 ,刻划人物形象 ,推动剧情发展 ,增强作品语言的抒情性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牡丹亭》所引用的古典诗词的时代跨度比较长 ,自先秦两汉 ,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至宋金元明 ,汤显祖之前各个朝代的诗词都有引用 ,而以唐代最多。这些诗词涉及的诗人也比较广 ,既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一流诗人 ,也有曹植、柳永、李商隐、周邦彦等杰出诗人 ,还有张祜、许浑、赵孟 等著名诗人 ,其中被引用诗作最多的诗人是杜甫。 所引诗词种类比较多 ,既有乐府民歌、民谣谚语 ,也有元杂剧剧诗 ,还有无名氏诗作。汤显祖在《牡丹亭》中 ,往往将剧中人物与古典诗歌或诗人联系起来 ,构成一种对应关系。 杜丽娘父亲杜宝是“西蜀名儒 ,南安太守” ,<2 > 他“表字子充 ,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杜宝从姓到名都与大诗人杜甫有联系 ,同姓“杜” ,一“子美” ,一“子充” ,也都是一个字的名 ,一“甫”一“宝”。 杜甫曾在四川生活多年 ,杜宝也有“流落巴蜀”的经历。杜丽娘母亲和诗人曹丕、植兄弟有关系 ,在《训女》一出中 ,杜宝云 :“内有夫人甄氏 ,乃魏朝甄皇后嫡派。” 他说的甄皇后即指魏文帝曹丕的夫人甄氏 ;杜丽娘母亲也说自己是“甄妃洛浦”。男主角柳梦梅与柳宗元有关系。 柳宗元被人称为“柳河东” ,而柳生也是“河东旧族” ,并指明柳生“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一些次要人物也与诗人有关系 ,如柳生的朋友韩子才和仆人郭橐驼孙 ,韩子才是“唐韩退之”之孙 ,“韩退之”即诗人兼古文家韩愈 ;从上面的叙述看 ,《牡丹亭》将剧中主要、次要人物都与诗人联系在一起 ,或姓氏名字相似 ,或生活事迹类同 ,汤显祖把它们连接起来 ,有的甚至有些牵强 ,显得虚虚实实 ,甚至模糊不清 ,但这正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读者不仅不觉得附会 ,相反 ,还觉得更加真实可信 ,增强了人物的历史感。 在剧情发展上 ,引用、化用古典诗词的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柳梦梅上场时 ,用了“门前梅柳烂春晖”(张窈窕 )来写他的年轻而有活力。 “梅柳”与柳生姓名暗合 ,“烂春晖” ,一个“烂”字 ,写出他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杜宝为官清正 ,年过五旬却膝下无子 ,用苗发诗“伯道暮年无嗣子”来描写最合适不过。 为了教育好女儿 ,以便日后知书知礼 ,杜宝请了陈最良作塾师 ,这位老先生“灯窗苦吟” ,虽然“观场十五次” ,但终因“考居劣等停廪” ,“兼且两年失馆 ,衣食单薄” ,如今“年可六旬”的他 ,“谁睬髭须白似银 ?”(曹唐 )当柳梦梅穷困潦倒 ,衣食无着时 ,心里是“应念愁中恨索居”(段成式 )杜丽娘整天在闺房里 ,父母亲严加管束 ,六十岁的陈老先生是她可接触的惟一男性 ,她的心里有“无限春愁莫相问”(赵嘏 )的烦闷 ,毕竟是及箅的年龄了。她去花园游玩甚至也被认为是出格的事情。 有一次 ,趁着父亲“日暮不辞停五马”(羊土谔 )去下乡劝农的时候 ,她才和春香溜到花园 ,这里真是“东郊风物正薰馨”(崔日用 ) ,看到如许美丽景致 ,联想到自己还孤身一人 ,便有“回首东风一断肠”(韦庄 )之感。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里 ,想自由地与心上人相识相爱是不可能的 ,她只有寄希望于“从此时时春梦里”(白居易 )了。 此时的柳生 ,到处游历 ,可谓“此身飘泊苦西东”(杜甫 )。金主完颜亮利用李全攻打南方 ,他巴不得“饮尽江南酒”(化用张祜“可胜饮尽江南酒”)。 李全是一个“汉儿学得胡儿语 ,又替胡儿骂汉人”(司空图 )的贼子。杜丽娘为情而病 ,父母亲一边“紫微寇女夜焚香”(王建 ) ,一边“道家妆束厌禳时”(薛能 ) ,但杜丽娘还是“魂归冥漠魄归泉”(朱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