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的格式怎么写无非两种,绝句与律诗,又分七言与五言。 而你要写的诗,就要弄清楚平仄与押韵,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格式 以五言绝句为例子 大抵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绝句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绝句,尾字押韵,第三句可不用。 2.古诗书写格式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你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书法格式一共有7种,分别为斗方、三开、对幅、中堂、条幅、对联、扇面。 扩展资料: 1、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2、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3、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书法作品格式 3.写古诗有什么格式唐诗格律 注:平代表一声和二声,仄(zè)代表三声和四声。 * 五言绝句[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词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 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绝句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为女民兵题照 **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例词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书 愤 [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登庐山 **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长 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4.古诗的书写格式如果是传统的毛笔书法,那么就从右向左竖排书写,上对齐,下可不对齐,且不用按诗行排列 ,题款不与正文对齐。 如果是条幅,四句诗可以写成两排等等。 如果用硬笔书写,可以写成传统的竖排条幅形式,也可以写成横排形式。 横排的时候,为了整齐,一般按诗行书写。 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书写者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如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 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扩展资料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