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辗转反侧不得眠,心中疑惑何时解“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自诗经中的古诗作品《关雎》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1、思服:思念。服:语气助词,无实意2、悠:忧思貌。 这句犹今语“思念啊思念”3、辗(zhǎn):半转。反侧:翻来覆去 【翻译】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 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 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 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鉴赏】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 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 《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 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 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 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 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 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 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 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 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 2.夜长反恻不得眠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自诗经中的古诗作品《关雎》第五六句。 又《邶风·柏舟》更写出了诗人自己深深的忧虑,夜不成眠,无法消遣。“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生活在魏晋之间的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中的一首这样写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谢灵运《岁暮》:“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颈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这是一首岁暮的感怀诗,时间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的夜晚中,诗人怀着忧虑而辗转反侧,不能入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3.夜长反恻不得眠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自诗经中的古诗作品《关雎》第五六句。又《邶风·柏舟》更写出了诗人自己深深的忧虑,夜不成眠,无法消遣。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生活在魏晋之间的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中的一首这样写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谢灵运《岁暮》:“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颈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这是一首岁暮的感怀诗,时间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的夜晚中,诗人怀着忧虑而辗转反侧,不能入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4.表达心事重重一到夜晚就想的睡不着的古诗有哪些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释义: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2、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释义:天亮时看到的是天色晚上看到的是云彩,走着想念坐着也是思念。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____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释义: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释义: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释义: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5.表达心事重重一到夜晚就想的睡不着的古诗纳兰性德《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表达心事重重一到夜晚就想的睡不着的古诗_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