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欧阳询唐诗五言集字书法

1. 欧阳询唐诗

欧阳询唐诗

1.欧阳询五言绝句集字古诗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道失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嘲萧瑀射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

2.欧体古诗元日的内容

全诗原文: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3.欧阳询七百字左右的诗词或文章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作者:欧阳询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嘲萧瑀射【作者:欧阳询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道失【作者:欧阳询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小故事 1.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路过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墨迹,他驻马观看,看了很久后才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继续观察,等到疲乏,竟然铺开大衣坐下来观察,守在碑前三天三夜。

欧阳询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值得赞扬,正是海纳百川不择细流的胸怀成就了他在书法技艺上的卓越表现,他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上没有和他能够匹敌的,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2.唐欧阳询,字信本,博览今古,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率更令。

书则八体尽能,笔力劲险,高丽爱其书,遣使请焉。神尧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

贞观十五年卒,年八十五。询飞白、隶、行、草入妙,大篆、章草入能。

——摘自“国学宝典 ”/唐·张怀瓘《书断列传》卷三欧阳询流连观碑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

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

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

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4.欧阳询的诗有哪些

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

“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雀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常见欧书碑刻有:

1、《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23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

2、《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4、《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楷书,是欧阳询得意的作品,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

5.欧阳询古诗词黑底白字字帖

欧阳询楷书:集字古诗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书法艺术步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初唐四家,,首开大唐尚法书风,而欧阳询及其书法又独步“四家”之首,并以诸体兼备,白成一派而存珍于华夏书史。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唐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令,又称“欧阳率更”。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他初学王羲之书,后在楷法中参以古隶用笔,独辟蹊径成一家,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旧唐书》称其“笔力险劲,为一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欧阳询传世作品颇多,最著名者为:《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四碑,皆为正楷;行书墨迹有《仲尼梦奠帖》、《卜商读书帖》等;此外,他的草书《千字文》亦极富变化,婀娜多姿,甚为奇妙。

6.关于欧阳询诗词

《道失》

年代: 唐 作者: 欧阳询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嘲萧瑀射》

年代: 唐 作者: 欧阳询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年代: 唐 作者: 欧阳询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7.欧体毛笔作品七言 五言古诗各一首 简单好写

五言绝句一首见图:

七言绝句一首见图:

8.江上渔者欧体古诗字体

名称: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体裁:五绝 年代:北宋 出处:《范文正公集》 作品原文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译文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波浪. 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您请看看一叶小扁舟,出了风口又入波浪里. 作品鉴赏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