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1.博物学博物学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天文、地质、地理、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部分内容,它还不能等同于“自然史”(natural history),自然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科学史上,博物学传统是与数理传统同样重要的两大研究范式。 20世纪50年代前,博物学几乎是数理学科以外各学科的全部,但到20世纪末,博物学最多只是生物学或者地学的一个不起眼的分支。 分子生物学家在分子水平上整合了生物学,通过操作DNA发展了一系列生物技术,对此博物学派只能靠边站。聪明的博物学家都通过走结合的道路获得暂时的生存。 博物学家指“对博通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专家的尊称”。查《辞海》,博物指“能辨识许多事物”。 “博物洽闻”说的就是这个,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2.博物馆学《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均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 《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文物学》李晓东 学苑出版社 2005年 《文物保护学基础》康忠镕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 以上是最最基础的,博物馆学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所以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当然各个高校之间在博物馆学上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学习。 以下笼统的提一下各个方面的部分参考书,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个侧重点的话可以再追问,也许我能在提供一些有用的书目。 《考古学专题六讲》张光直,三联书店 《考古学理论》陈淳 ,复旦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研究入门》陈淳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类创造了自身》柴尔德,三联书店 《历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阐释》柴尔德 ,三联书店 《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美】沙雷尔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英】伦福儒等,文物出版社,2004年 《数字博物馆概论》陈红京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 《非言语传播学》宋昭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实施》曹兵武、崔波,学苑出版社,2005年8月 《展示设计》冯节,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年8月 《综合科技馆内容策划与设计》胡学增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 《文物保护法及其配套规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1月1版 《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国家文物局法制处,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8月1版 《新中国文物法规选编》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1版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徐松龄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1版 《博物馆学研究》(期刊) 《中国博物馆》(期刊) 《东南文化》(期刊) 《文博》(期刊) 《中国文物报》(期刊) 《国际博物馆》(期刊) 《四川文物》(期刊)。 3.博物馆学是什么属于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把历史,考古还有信息管理等学科杂糅在一起了 学的东西挺多 但是不像单独的历史和考古那要更具专业性 不是太好的学科 不建议报考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专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馆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我国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 3.具有对人类文化遗存评价、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4.了解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 5.了解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熟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历史学、艺术学 主要课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一般安排1--2个月。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 4.博物的博物真谛敬畏生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 单之蔷 博物学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不仅有山川、河流、岩石,更有千姿百态的奇妙生物。我们传播“博物”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博物学家,更重要的是博物学能提升我们的教养,把迷途的人们重新带回自然母亲的怀抱。 对自然,只有了解,才能热爱,越了解,越热爱。“敬畏生命”是博物学的精髓。由热爱博物学到敬畏生命,这是境界的升华,是心灵的一次朝圣之旅。 从后院开始的人生(发刊词) ——《博物》杂志执行主编 王蓓蓓 许多名人的传记是从少年时代家中的后院开始的:鲁迅的百草园、杨振宁的清华园、卢梭的胡桃树、法布尔屋后的树林……一个后院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世界,它代表着人之初最早的游玩和求知,它是人之初的智慧启蒙,也是博物学的诞生理由。 由天然的兴趣而孜孜求知,以自身的实践而融入思考,这不正是许多名人走过的道路吗?博物学是一门浩瀚深广、无穷无尽的大学问,但同时也是一个没有门槛的学科,它新奇、亲近,充满情趣。它既可以是儿时的玩伴,也可以是一个终生的亲密朋友。 沿博物之路拥抱大千世界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刘华杰 博物学强调主体的情感渗透,要去亲身体悟自然之整体性和玄妙。博物学以宽广的视野把自然看成一种密切联系的有机体,而我们人类只是此有机体的一部分。博物学将导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艺术。 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可以成为博物学爱好者。你不想跟随《博物》杂志试一试吗?你不会损失什么,你将拥有的却是整个世界。 5.博物馆学专业如何博物馆学专业 专业解析: 听到博物馆三个字很多人应该会感到比较枯燥和无聊吧,心想这个专业难道就是专注于教授博物馆管理的相关知识吗?这个十分耳熟的专业在大家心里却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对博物馆学专业认知度不高是这个专业爆冷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博物馆就业,便不会考虑选择这个专业。即使是本科为博物馆学的同学也大都选择被调剂过来的,毕业后还是选择跨专业考研。 近期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对人才的需求也就大大增加了,所以再也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啦。 推荐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 6.博物馆学是一个怎么样的专业他太幸运拉,他学完的时候整个人会脱胎换骨!!!! 本来我高考前就特别想报博物馆学,可惜分数不够~~~ 先要了解什么是博物馆! 所谓博物:分为3个层次—— 1.天然的。自然万事万物本身就是个大博物馆,我们生活在其中了解的还太少太少。 2.人本身。人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自然会回到对自身的研究之中来。人的躯体从娘胎中的一个受精卵到一点点张大。人的精神从懵懂到开明~~~~~~~~~~人是多么的神奇,人本身就是个博物馆 3。历史的。任何事物,人物消失了就没了,而博物就是为了记住曾经的感动,辉煌,和荒唐,无知。在一切烟消云散后,成为历史的见证,譬如:南京大屠杀,郑和下西洋……………… 没有去过博物馆的人是悲哀的,没有研究过博物的人是不可能的! 当一个人将自然,自身。历史全都看透,并奉掀一生去进行研究的时候,你说这个人幸福吗? 我真的好羡慕你的那个同学~~~~~~~~~~~~~~ 不过我去学的医学,也算对人自身有了叫精到的了解,算是籍以安慰吧。 推荐本书《爱上博物馆》,是个台湾的留美海龟MM写的,是个真正热爱博物的人啊。她的老师[前台湾博物馆的主持人(相当于馆长)]写的序言要仔细玩味哦。 7.博物馆学的内容我就是博物馆专业的学生。 专业课有:历史类基础课程(中国通史、史学史、史学概论等视各校不同) 文物鉴定(陶瓷、青铜器、玉器、字画等单项)文物学、文献学、考古学、讲解与宣教、陈列与设计、文物绘图等。 另外给你一些建议: 1、如果你不是真喜欢文物方向,就不要报此类专业,因为就业面极窄,几乎本科毕业都要考研。且最终都要从事学术圈工作。从政、从商不要考虑。 2、现在开此类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但对绝大多说学校而言,此类专业是鸡肋专业,招生骗学费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师资力量,学不到你想学的东西。我们学校是211都这样,更别说其他更次的大学了。此专业最强者:南开、北大、西北大学等。除此之外,除非名校,否则不要考虑。 希望能给你帮助。 8.博物学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知识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博物学”这样被介绍:进入十八世纪,在林奈(Linnaeus)和布丰(Buffon)等人确立了博物学……在大航海时代之后,由于逐渐与“异文化”产生大规模接触,无法用“基于神的意旨产生的万物连锁”来充分解释的多样事物,大量流入欧洲世界。 面对这些未知事物的出现,十八世纪的欧洲演进出一套认识世界的崭新方法,那就是让东西与其原本的脉络分离,仅以肉眼可见的特征为基准进行分类、排列、整理。这就是所谓的博物学。 福科曾说,所谓博物学,就是赋予可视物品名称的作业。诚如所言,博物为在呈现世界的体系性时所使用的方法,最先着手的就是藉由命名来进行分类作业……。 9.唐诗的感想与理解上了半学期唐诗鉴赏的课.要写份对唐诗的理解与思考不登录不给继续回答。 接下来。 到了盛唐,诗歌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孟浩然注重总体印象和情绪的把握,风格平淡而富于韵味。 王维擅长描摹幽静空灵的景色,着笔成绘且时寓禅意。 高适、岑参擅长七言歌行。 多描写塞外征戎生活,多表现慷慨报国和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慨,也反映了军中的矛盾不平和征夫思妇的幽怨。前者尚质主理,气骨遒劲,后者尚巧主景,风格峭拔。 王昌龄的七绝出众。 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李白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豪迈不羁的性格、神奇莫测的想象、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伴随着对政治黑暗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猛烈抨击。 其歌行打破了初唐整齐骈偶的拘束,淋漓尽致,清雄奔放。 其五、七言绝句则深远醇美,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有“诗史”美誉的杜甫诗歌,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情怀。 是其最突出的崇高理想。杜甫总结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拓了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生的创作道路,又“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抒情叙事兼工,古体近体并擅,确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随着以“双子星座”李、杜为主要代表的诗人们的隐没,唐代诗歌进入了中唐时期。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是巨星陨落后的相对沉寂时期。 当时名声颇高的所谓“大历十才子”,实际成就并不大。步武王、孟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较有特色。 元结、顾况等人反映现实的作品,可视作杜诗的同调,也是杜甫与白居易之间的桥梁。从贞元中到文宗大和初约三十年,为后一阶段,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高潮时期。 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秀诗人相继出现,对诗歌发展的方向,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努力创造一种“质而径”、“顺而肆”的诗风。 与此相反,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等为羽翼的一派诗人,尚古拙,好奇险,标榜“陈言务去”、“词必己出”,另辟“横空盘硬语”一路。除了这两大派之外,李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很有成就的诗人。 李贺大量运用比兴,更注意锻造新警奇诡的诗句;柳宗元的模山范水之篇比王、孟更着意刻划,诗风峻洁而清腴;刘禹锡则又不同,他力求在文人诗与民歌之间闯出一条新路,可谓别创天地。 从文宗大和、开成之后直至唐亡的七、八十年,史称晚唐。 这是唐皇朝的黄昏和没落时期,也是唐诗的晚霞余照时期。随着国势的衰危动乱,诗坛面貌也有很大变化。 前二、三十年间,以杜牧、李商隐最为杰出,无论古体、近体,都有成就,在艺术上有新的发展。 杜牧的七绝熔清新俊朗于一炉,咏史、感怀、抒情、写景,无所不胜。 李商隐尤长于七律,深婉绵邈,自成一家。他们的诗歌无论是忧时悯乱、抒政治怀抱,还是写身世际遇、爱情生活,常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调。 后五、六十年间,诗人数量不少,但造诣均未臻一流。诗风则渐趋华艳纤巧,转向超脱一类的审美追求。 这一阶段,有一派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传统的现实主义诗人,值得重视。比较有名的是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 他们活跃于黄巢起义前后的诗坛,自觉地实现着“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的文学主张,感情愤激,笔锋犀利,语言浅近,成为唐诗颇有光彩的结响。 在诗歌高度发展的环境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盛和燕乐的流行,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 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和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但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中唐以前,文人词的创作还不普遍,张志和、戴叔伦、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作品,大都具有清新明畅的特色。 相传李白也曾染指,但至今未有定论。到了晚唐,涌现出了一批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人词家,温庭筠是最著名的代表。 温善诗,与李商隐齐名,又精于音律其词用语秾艳绵密,造境隐约幽深,在词体的艺术特征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题材偏于闺情,虽律精韵胜,但类不出乎绮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