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陋室铭陋室铭

1. 古诗词陋室铭

古诗词陋室铭

1.谁知道陋室铭古诗的全文

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马说》《陋室铭》古文练习求一些关于《马说》《陋室铭》的古文

《马说》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人才 ;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5.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6.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陋室铭》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 名:(2)惟吾德馨 德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1.(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共2分)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4.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你看可以吗? 老大。

3.古诗词《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谁知道陋室铭古诗的全文

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谁有古诗《陋室铭》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相传这名篇是被“气”出来的。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不料遭到县官的欺凌,半年之内被迫三次搬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但这篇《陋室铭》,唐代时无论在刘禹锡自编的诗文集里还是别人给他编辑的集子里,均无载,最早则出自宋人所编的《古文集成》一书中。

因此,一直以来关于《陋室铭》是否刘禹锡所作存有争论。 北宋释智圆《闲居编》中的有这么一段话:“俗传《陋室铭》,谓刘禹锡所作,谬矣,盖阘茸辈狂简斐然,窃禹锡之盛名,以诳无识者,俾传行耳。”

《闲居编》在中国久已失传,仅日本有刻本。其中《雪刘禹锡》一文有如下内容: “俗传《陋室铭》,……俾传行耳。

夫铭之作,不称扬先祖之美,则指事以成过也。出此二涂,不谓之铭矣。

称扬先祖之美者,宋鼎铭是也。指事成过者,周庙金人铭是也。

俗称《陋室铭》,进非称先祖之美,退非指事以成过,而奢夸矜伐,以仙、龙自比,复曰 ‘惟吾德馨’。且颜子愿无伐善,圣师不敢称仁,禹锡巨儒,心知圣道,岂有如是狂悖之辞乎!陆机云:‘铭博约而温润。

’斯铭也,旨非博约,言无温润,岂禹锡之作邪!昧者往往刻于琬琰,悬之屋壁,吾恐后进童蒙慕刘之名,口诵心记,以为楷式,岂不误邪?故作此文,以雪禹锡耻,且救复进之误。……” 可见,智圆认为《陋室铭》非刘禹锡作的论点,主要是:一、不符合铭的体裁;二、不符合刘禹锡的为人。

三、不符合刘禹锡文章的风格。 智圆自号中庸子,撰《中庸子传》。

其《闲居编自序》云:“于讲佛经外,好读周、孔、杨、孟书。往往学古文,以宗其道。

又爱吟五、七言诗,以乐其性情。” 据此,南京大学的卞孝萱教授认可智圆不是一个普通的和尚,他兼宗儒教,嗜好文学。

他的著作,可以为证。同时,卞教授亦提出陋室铭非刘禹锡所作的几个理由。

《闲居编自序》撰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雪刘禹锡》是书中的一篇,此文叹息:“俗传《陋室铭》,……昧者往往刻于琬琰,悬之屋壁。”

可见在1016年之前,假托刘禹锡作的《陋室铭》,不仅已写成,而且已流传。 最早提到《陋室铭》的人,是钱唐释智圆。

距离钱唐不远的婺州,有此铭石刻。从这两个迹象推测《陋室铭》是浙江省的文士假托刘禹锡之名撰写的。

南方潮湿,地面上有青苔。《陋室铭》所谓“苔痕上阶绿”,流露出南方人的口吻。

北方干燥,房屋左右前后少见青苔。 《陋室铭》与刘禹锡的文格不类。

刘禹锡撰铭,或四言,或七言,句式整齐。《陋室铭》只十八句,计:四言六句、五言五句、三言一句,六言二句、又五言二句、三言一句、四言一句。

这样杂乱的句式,与上述整齐的句式,形成尖锐的对比,怎么会出于一人之手呢? 刘禹锡擅长碑版文字,“用笔端凝,谙金石之体”(林纾《林氏选评名家文集·刘宾客集》评语),“矜炼雅健,金石文之正轨”(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四评语),而“刻于婉琰”的《陋室铭》小气、俗气。就以开头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说,完全违反常识。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洞天、洞府、灵山、仙山。

岂有仙居于矮山,龙游于浅水之理? 《陋室铭》与刘禹锡的思想作风、生活环境大不符合。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一副瞧不起群众的口吻,与刘禹锡《名子说》“欲尔于人无贤愚,于事无小大,咸推以信,同施以敬,俾物从而众说,其庶几乎”的思想作风不合。

如既云“调素琴”,又云“无丝竹之乱耳”,琴不是丝类乐器吗?明显地抵牾。如“有仙则名”是崇尚道教,“阅金经”是崇尚佛教,而来陋室“谈笑”的是“鸿儒”,不是和尚、道士,反映出《陋室铭》的作伪者缺乏逻辑,拼凑成文,怎么能与“字字如镔铁铸成,不能易也”(林纾《林氏选评名家文集·刘宾客集》评语)的刘禹锡作品相提并论、鱼目混珠呢? 无论是否刘禹锡所作,《陋室铭》毕竟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

如今,安徽和县城中,三幢九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

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

6.《陋室铭》古文翻译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著名,有名,出名。

(3)灵:灵异,神奇,有灵气的意思。

(4)斯: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

(6)惟吾德馨:但由于我的美德,也能使它声名远扬。德馨:品德高尚。馨,香味,古代用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吾,我,这里指作者,房子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8)鸿儒:大儒,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弄(弹奏)。素,不加装饰的。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泛指音乐

(13)乱耳:扰乱耳朵。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劳碌身心。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9)直立式“映入”的意思。

原文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19)帘青。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12)之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南阳(16)诸葛庐(17),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8)?”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