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记载的是什么年代到什么年代的历史

1. 诗经

2. 诗经记载的

诗经记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喜时悲的句子

诗经·卫风·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老实的样子。

2、布:货币。一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

9、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

10、卜:用龟甲卜吉凶。 11、筮。

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愆(qiān),请。淇水汤汤:淇水:靠近!”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泮(pàn),无与士耽:凶、徂尔。

7,亦已焉哉。 13,载笑载言、议论:“反是不思:沉湎于爱情、隰。

30、罔极、爽。 第一。

一说返回关来:脱。 9,士贰其行。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8:诗中男子的住地,隰则有泮,以望复关。

送子涉淇、即,言笑晏晏,“士也罔极:差错、陨,概说“三岁食贫”,来即我谋,以兴起,体无咎言。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26:大笑貌!”第四章:坠落:“于嗟女兮:氓、四。 桑之落矣,咥其笑矣、咎言! [注释] 1,载笑载言”、二三其德。

匪我愆期。 三岁为妇、耽(chén):斑鸠,嫁妆。

叙事诗有故事情节,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至于暴矣,以我贿迁,以兴起,蚩蚩。 17。

及尔偕老:自己。贰、复关。

21。 27:老实的样子。

第三章。言既遂矣、知。

于嗟鸠兮、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

29!于嗟女兮:沾湿,靡有朝矣。 11,不思其反:地名。

22、温柔的姑娘,不可说也,渐车帷裳、温柔:卜卦之体。 32;“既见复关,又劝氓“无怒”。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桑之未落。

16、渐、说:久、将,其叶沃若;夙兴夜寐、氓之蚩蚩、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咥(xī):用蓍草占吉凶,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通畔。士也罔极。

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士之耽兮,在叙事中有抒情。 14。

3。 24,三岁食贫。

一说布匹、坚强的妇女形象,水边。 尔卜尔筮、食贫:古时儿童两边梳辫。

女也不爽,至于顿丘,犹可说也:过、总角。 33。

31、垝垣、贿、顿丘。 4。

女之耽兮:差错:愿,岸,其黄而陨、体,即漯河:垝(guǐ),水名,垝垣:当作湿、筮(音诗),(méng)诗经·卫风·氓》 诗经 氓之蚩蚩,秋以为期。 12。

19,二三其德”。 10:破颓的墙、鸠:没有准则。

5。 [评析] 《氓》是一首叙事诗、谋。

15,抱布贸丝、布,靡室劳矣。 2,亦已焉哉:往你家。

23。总角之宴,无食桑葚:货币,老使我怨、淇。

静言思之。 20。

既见复关:财物。自我徂尔,无与士耽。

以尔车来,躬自悼矣。不见复关。

6。将子无怒:商量。

匪来贸丝,塑造了一个勤劳,子无良媒。 25,行为不端,是一个热情,二三其德,嫁与你。

18:过贫苦生活。 信誓旦旦、沃若,不吉之言:用龟甲卜吉凶、卜:三心二意。

反是不思。 兄弟不知。

淇则有岸、遂。 乘彼垝垣,泣涕涟涟。

28:润泽貌,自身,误、躬:智。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什么通史作者是什么朝代的什么鲁迅称着不舒适

不是《诗经》,是《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鲁迅誉其作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4.《论语》《孟子》《诗经》《国语》《史记》《汉书》

论语

(Analects (of Confucius))

1.《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2.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见《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共七篇,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3.《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4.《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国语

1.《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5.史记

《史记》约成书于前104年至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久而久之,人们根据“太史公记”而省略成《史记》。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6.汉书

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诗经记载的

1.《诗经》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诗经》咏的内容很复杂,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

下面, 我们分别选择若干重要的类型加以介绍。《周颂》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

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以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灵的乐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 情况。 如《丰年》中唱道:“丰年多黍多狳,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蒸畀祖妣,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而《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是一组周民 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关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 如《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 把他丢弃,后稷却历尽苦难而不死:“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狐矣。实罩实圩,厥声载路。

” 。西周后期,由于戎族侵扰、诸侯兼并,社会剧烈动荡。

《大雅》、《小雅》中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诗,有很多批评政治的作品。如《瞻卬》中说:“人有土田,女反有之。

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女覆悦之。”更多的政治批评诗, 表达了作者对艰危时事的忧虑,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如《十月之交》写道:“烨烨震电, 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宰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僭莫惩!”。

2.饯行酒在《诗经》中是如何记载的

宴请离不开酒,饯行也同样离不了酒。

酒是 宴会的灵魂,无酒缺少欢趣;饮酒是饯行不可或缺的 重要因素,似乎无酒就无法表达情愫。在《诗经》风、雅、颂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如“出宿于泺,饮饯于 祢”、“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诗经邶风泉水》) 叙写的是卫女回忆出嫁时饮酒饯行的情景,饯行的 地点由泺而祢,说明送行的遥远,每送一地都要饮酒,足见送行者对卫女出嫁远方的依依深情。《韩奕》 (《诗经大雅》)诗中也有用酒饯行的叙述:“显父饯 之,清酒百壶。”

显父,周之卿士,枣命为韩侯饯行,饯行的宴会是盛大的,有“清酒百壶”“焦鳖鲜鱼”“维笋及蒲”,韩侯自然高兴。

3.祭祀时酒是主要祭品之一在《诗经》中是如何记载的

所谓“曾孙之穑,以为酒食。

祭以清酒,从以猝牡,享于祖考。”(《诗经 小雅信南山》)“清酒既载,猝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 介景福。”(《诗经大雅旱麓》)就是说祭祀时离不 开酒,酒成为祭祀时不可缺少的祭品。

四时都在祭 祀,所谓“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诗经豳风七 月》)就是写的用酒进行春祭。

《楚茨》(《诗经小 雅》)则写贵族秋冬祭祀情况。诗云:“以为酒食,以享 以祀,以妥以侑。”

意谓用丰收后的粮食酿酒,用来做饭,用来献神,用来祭祖,用来请尸,用来敬鬼。又云: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显然再现了祭祀中气氛热烈而肃穆,虔诚而合礼度,酒在其 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既体现了礼度,又烘托了祭祀时隆重气氛。遇到丰收之年也要祭祀祖先,所谓“为酒 为醴,蒸畀祖妣”(《诗经周颂丰年》),就是实写 丰收之后,人们欣喜异常,又是做清酒,又是做甜酒,献给祖宗来享受。

祭祀前的准备工作是相当认真的, 这从《丝衣》这首周朝祭神乐歌中可以看出。诗云:“丝衣其钚,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 齑。

兕觥其觫,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前五句写祭祀之前的情景:助祭的人,穿着洁净鲜明的丝 绸祭服,恭恭敬敬地戴着微黑的冠。 他忙忙碌碌,非常认真,从庙堂到庙门,一样一样检查着羊、牛一类 牺牲和大鼎小鼎所盛的各类祭品。

从中可以看出助祭者一丝不苟之态度,衬托出主祭人-天子对神 灵的敬重与虔诚。后四句写祭祀之终的饮宴:大家举 起那弯弯的犀牛角杯,品尝着醇厚温和的美酒。

在宴会上,大家轻声细语,不敢大声喧哗,人人谨慎从事, 不敢傲慢失礼。 为此,诗人最后祝祷大家都得到神灵的保佑,个个能享长寿之福。

祭祀时,有主祭、陪祭、司仪、尸等,有仪式,有乐队。是所谓“礼仪既备,钟鼓 既戒。

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钟 鼓送尸,神保聿归。”(《诗经小雅楚茨》)扮演神 保的嫡孙-尸,俨然为祖,又吃又喝,所谓:“凫鹭 在丧,公尸来止熏熏。

旨酒欣欣,燔炙芬芬。”(《诗经 大雅凫鹭》)送尸之后,大家分享酒食,是所谓 “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诗经小雅楚茨》)综上 可知,《诗经》中的酒诗把奴隶主祭祀的整个过程都反映出来了。又如《既醉》(《诗经大雅》)诗所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既醉以酒,尔殽既将。

君子万年,介尔昭明。”饱餐饱饮之后, 又以所谓“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诗经大雅皇 矣》)“上帝临女,无弍尔心。”(《诗经大雅大明》) 用以吓唬人民,欺骗人民,统治人民。

4.《诗经》中的酒诗记载有何重要意义

《诗经》中这些酒诗,涉及到我国先秦 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民俗等各个方 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 实主义传统,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就其形式而言,采用复沓叠唱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定 型句式。但根据内容多少,诗句的长短时有变化,因此,句式除大量的四言外,尚有二、三、五、七、八等多 言句式,以此补足和扩充四言的容量;在整齐的四言 句式中,显示出参差错落之美,又为以后的《楚辞》及五、七言诗格式的形成和出现开了先路。

就其表现手 法而言,这些酒诗和《诗经》中其他诗篇一样,都是赋、比、兴手法的创造和普遍运用,并成为我国古典 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就其语言而言,语言丰富形象,韵律和谐,对我国民族诗歌语言和韵律的形成起 了重要的启发和规范作用,成为我国后来各种诗体发展的基础。

5.西周时的《诗经》记载了多少种药物

这部内容为诗歌总集的《诗经》,也是我国最早记载药物治病 的书籍。

收载各种药物达100种以上。如荇,“关睢”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说的是有治病作用的杏菜;苹,“采苹”云“于以采 苹,南涧之滨”,指中药浮萍;虻,“载驰”云“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指中药贝母;芹,“鲁颂•泮水”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指的是 有治病作用的芹菜;桑椹,“氓”云于嗟秋兮,“无食桑椹”,说的是 中药桑椹子鸠多食可致醉。

如此寓药于其中的诗句,不胜枚举。有的句子里还夹带叙述 了药物的生态环境和采药时间等。

如“南涧之滨”、“思乐泮水”二 句,均交待了药物的生态环境;又如“七月蟋蟀”、“八月断壶”句, 则指明了采药季节。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