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今文诗经古文诗经

1. 今文诗经

今文诗经

1.《诗经》流传过程中有齐鲁韩三家属于古文,毛诗属于今文,请问古文

由于“焚书”后许多东西没有了,汉文帝时期,广开献书之路,一些老学者凭记忆口述,以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形式和内容都与周秦古文有别,所以叫“今文”。

相对而言,周代所遗留下来的原始古本逐渐被发现(如武帝,景帝第五子鲁恭王从旧夹墙缝中得到的《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以籀书写就,所以叫“古文”。

当古文被发现时,今文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这给学者带来极大的麻烦。

钱宾四先生〈国学概论〉云:“推言其本,则五经皆古文,由转写而为今文,其未经转写者,仍为古文。其时博士经生之争今古文,其实则争利禄,争立学官与博士弟子,非真学术之争也。按斯言甚是。”。

2.赋比兴,三家诗(今文诗),四家诗,春秋三传,楚辞,屈宋的名词解释

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毛亨、毛苌传《毛诗》。

被称“三家诗”的今文经学是《齐诗》、《鲁诗》、《韩诗》。

《诗经》“赋比兴” 的阐释

一般以朱嘉的说法最为简明通用:“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卷一)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赋比兴”问题已知的最早记载见于旧题周公所作的《周礼》一书。《周礼》总述西周官制,其中记录春官所属的大师(太师)一职的职守说: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周礼•春官》)就此而言,“赋比兴” 问题的出现较之旧传由孔子删定《诗经》以成今日所见定本的经历还要久远。

已知对“赋比兴” 的最早阐释,是旧传子夏或卫宏所作的《毛诗大序》,其中将《周礼》“六涛”称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参考资料:《诗经》表现手法的研究

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