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吗?

1. 唐诗可分为

唐诗可分为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海明威是20世纪上

C

试题分析:杜牧晚唐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唐代散文。

点评:文学常识可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2.所谓的盛唐时期就是什么时期

看来楼主对唐朝的了解很少阿

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段时间,其中以武则天的后周为过渡。即从唐太宗李世民到他的重孙李隆基这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绝对是名列前茅,那时候国库里的铜钱多的数不过来,以至于穿铜钱的绳子都断了。

根据诗歌,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有名的地方有:

洛阳(武则天时,寒冬腊月,女皇帝突然想赏花,于是命令御花园里的百花开放,唯有牡丹仙子不畏强权,没有开放,于是被发配到洛阳,可是牡丹到了洛阳之后反而开的异常娇艳,所以说洛阳牡丹甲天下)

骊山,山上有一座宫殿,叫做华清宫(杜牧曾做过一首诗,叫做《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里最著名的东西就是温泉,当年的杨贵妃就是在这里“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最后以至于“六宫粉黛无颜色”。

大明宫,从李治和武则天时开始建造,一直到李隆基才建成。他和杨贵妃的醉生梦死的地方,大多就是这里。

在唐朝,国力强盛,并且每个男人都以当兵杀敌为荣,所以那时候唐朝的经济、政治、军事无一不是世界强国,那时候的匈奴、少数民族,稍有侵犯,便给以迎头痛击,使得他们只能年年纳贡,岁岁朝拜。当然,这些都是在盛唐时期的情况。但是强盛的大唐帝国却瓦解于一场“安史之乱”!“安”即安禄山,胡人,杨贵妃的干儿子,其实他的年龄比杨贵妃还要大;“史”即史思明,勾结安禄山。那时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暮年了,多少年来,他沉溺于音乐歌舞(他本人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当时可是绝唱,他的音乐天赋很高)不理朝政,以至于朝廷大权先后落入李林甫、杨国忠之手。可谓内忧外患。于是在逃往马嵬坡时,众将士认为这一切都是杨贵妃造成的,要求杀死杨贵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被乱箭射死,杨贵妃也被上吊赐死。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记载了整个故事的经过,其中“婉转蛾眉马前死”正是“安史之乱”后杨玉环的下场。其实国家的灭亡,和一个弱女子能有多大的关系呢?纯粹是给昏庸的帝王们找借口。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盛世就算结束,在此后的百年里,可谓是惨淡经营。后面的君主都没有什么建树。渐渐的走向灭亡。

最后的一个君主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不应该生在帝王家,否则他的才华也不会用来描写失国失自由的哀伤——“故国不堪回首”,他不是昏君,他也想经营好这个国家,只可惜,他没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所以这样的皇帝,在亡国之后更加叫人同情。

盛唐的帝王始于太宗李世民(其父李渊,为高祖),高宗李治,中宗李睿、李旦(二人为李治与武则天之子,无能,先后为武后废)其后有2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为周。止于玄宗李隆基(即唐明皇)。

3.关于古诗的详细分类,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等

1、诗的分类法。

唐后诗分为:1、古体诗与 2、今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

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今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

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2、我们学诗如何入门?学诗入门要学格律 ,一个球员不知规则不可对能成为球星,有人因一时不懂,就反对格律,是不对的。我们从律句学起,写七言律绝,在七言律绝里解决诗境的问题和章法。

以后出口就合律,正如专业球员出手就正规。今天先讲平仄这个令许多人晕的东西。

古来众多诗人经过研究,发现我们之语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平,一类为不平,不平叫仄,发现平仄交错起来才好听,又实践,发现按一定规律交错起来就好听,这种规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这些就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们用便是。 大家学诗要有一个理念,就是诗不是写的,是吟出来的,是唱的。

诗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听,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调。 ★格律诗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

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

(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

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

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韵 1、什么是韵 中国字之音由声母、韵母组成,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

如:妈、麻、骂,花,沙、茶,又如、阳、养、漾、等 。诗讲究音律之美、节奏之美,要好听。

故中国的诗词歌赋全部要押韵,顺口溜都要押韵。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吵架不记仇。

流、仇押韵,不然不顺口。 古人没拼音,就选出代表字来代表,老四声中,古人有平声韵部、上声韵部、去声韵部、入声韵部, 每个韵部中有好多个同韵字,这就是韵书了,我们可查。

注意:把同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韵,又叫叶韵。 2、什么是押韵 押韵又称叶韵,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

中国的民歌、民谣、戏曲、诗、词等,都是叶韵的。不押韵肯定不行。

3、什么是老韵和新韵 古四声也是不断变化的,到了今天,我们都用普通话了我们现在说的老韵,指平水韵。新韵指普通话的韵,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对用新韵。

我个人观点是初学者先用新韵,之后慢慢老韵就懂了。 下面说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什么叫平水韵。

人口音不停地变,故韵也不停变,变到后来变成平水韵,平水韵是离我们最近的老韵,我们说老韵就指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第二:什么叫上平下平。(参照上面)在平水韵中,其平声部有30个韵部,为了方便记忆,人为分成上平15韵、下平15韵,象一本书分为上下二册,没什么特别的。

我们常见人说,限用上平第二,或说限用上平冬,就是说我们用上册的第三个韵来写诗。上册有15个,下册有15个,没什么玄的。

第三:什么叫宽韵、窄韵、险韵,一个韵部中同韵的字多叫宽韵,宽就是字多,我们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选用供选用。字少叫窄韵,路窄么就不好走。

最少的叫险韵,危险,用不好就弄错了。 第四:什么叫韵头、韵尾。

韵母中分韵头、韵尾,凡韵尾相同的,也是押韵的字,韵头不。

4.请问诗为何都是共四句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 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