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芄兰诗经拼音

1. 芄兰诗经

芄兰诗经

1.赏析诗经里的《芄兰》300字

赏析诗经里的《芄兰》300字:

本篇主旨说法很多,一谓刺诗,汉《毛诗序》说:“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明丰坊《诗说》说:“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明季本《诗说解颐》说:“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而躐等(超越级别)以骛高远也,故诗人作诗以刺之。”一谓恋歌,今人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说:“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今取后一说。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 “‘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讽刺之旨已自点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仪咏叹一番,而讽意更自深长。诗情妙甚。”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原文欣赏:诗经·国风·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2.赏析诗经里的《芄兰》300字

赏析诗经里的《芄兰》300字: 本篇主旨说法很多,一谓刺诗,汉《毛诗序》说:“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

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明丰坊《诗说》说:“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明季本《诗说解颐》说:“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而躐等(超越级别)以骛高远也,故诗人作诗以刺之。”

一谓恋歌,今人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说:“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今取后一说。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 “‘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讽刺之旨已自点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仪咏叹一番,而讽意更自深长。

诗情妙甚。”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原文欣赏:诗经·国风·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3.芄兰是什么花

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卫风·芄兰》多年蔓生草本植物,断之有白汁,可食。

叶对生,心脏形。花白色,有紫色斑点。

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原来也是山野间一种普通的植物,细细柔软的蔓藤上,生长着茂盛的叶子,它开出粉绒色的白花,花蕊间有点点细碎的紫色斑点,这紫斑夹在风里忽隐忽现的白色里,似乎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因为和蜂蝶相恋而生。

子实装如羊角,是无数朵花在生死寻觅之后笑在藤蔓上的留存物。 “芄兰”,这样的名字, 这样的花与果,这样的叶与腾!单纯来吟读,就有一种轻滑快捷的余香留在舌尖上;而年轻的男女在一起,若是感到“吹气如兰”,情事的生发,就已经快到物我两忘,身心相容的地步。

这让人觉得芄兰是个极魅力的词,魅力在它的读音,他的柔软、绵细的藤,他那羊角形的果实。它属于藤本,又有叫“萝藦”的充满了禅意的好名字。

伟大的诗经能不赋予他它不一样的生命吗?所以此处只能是芄兰了。换个别的试试? 且看原诗。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都长出枝杈了,过去的的小童子也到了佩觿佩韘(成人佩戴的一种标志)年龄了,可是就是戴上了又怎样呢?在我小女子看来,你还是那样,我还不知道你呀!我只是宽容你不点破你(容兮遂兮)罢了,衣带飘飘,就把自己当大人了?以后就不和我像以前那样亲热了(能不我甲)?装吧去,我才不信呢! 年轻夫妻之间,在内室里小媳妇耍小脾气时说的私房话。

用带着音律的文字,诗经的语言写出来,一个正皱着眉头,跺着脚,鲁着嘴的爱恋中的幸福姑娘,青春的可爱与灵动的样子扑面而来。 多好的一首小诗,全诗只有“支”与“叶”,“觿”与“韘”,“知”与“狎”的变化,就境界全出。

别小看“童子佩觿。虽则佩觿”,“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这样的句式,一个“虽则”,“小样吧,你还是你”的情态就跃然纸上。

4.“芄兰之支

讽刺年轻在位者不能知人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毛序》:“《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

对于短篇而以兴为始的篇章而言,对于兴之本体的理解是认识全文主旨的关键,首句“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芄兰,蔓生植物,《传》:“芄兰,草也。” 《集传》:“一名萝藦,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 清人焦循认为就是田野间叫作“麻雀官”的那种草,它的果实类似豆荚的形状。金山词霸的解释是:

即“萝藦”。多年生草质藤本。具乳汁,叶腋生有总状花序,内有多数种子。茎、叶、果实入药。

多年蔓生草本植物,断之有白汁,可食。叶对生,心脏形。花白色,有紫色斑点。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

《毛诗品物图考》中对芄兰的画像如下:

支,即枝,植物的茎。《诗集传》:“觿,锥也,以象骨为之,所以解结,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饰也。”金山词霸的解释为:

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用象骨做成。也用作佩饰。

愿君恒御之,行止杂燧觿。――《寄崔二十六立之》

又如:觿年(佩带由象骨制成解绳结饰物的年龄。指童年)

为何有此兴呢?比较普遍的理解是,芄兰为蔓生植物,枝条柔弱且弯曲,类似童子的身体,而其“支”其实应该是前面提到的“荚”,其形状颇似觿。“童子佩觿”的样子如何呢?就像“芄兰之支”。

“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意思是不要以为佩上觿,自己就成了大人了,用句歇后语来说就是屎壳郎站在门墩儿上——充什么看门的小黑狗呢?其实你的能力根本不足以知我。《诗集传》认为:“知,犹智也。言其才能不足以知于我也。”笔者认为应该这样理解,觿的作用是用于解开衣结,但童子之能力,曾不足以知我心,解开我心头之结。《素冠》:“我心蕴结兮”《鳲鸠》:“心如结兮”。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诗集传》:“容,遂,舒缓放肆之貌。悸,带下垂之貌。”看来这童子不但不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还自视甚高,整天大摇大摆的招摇。古代的腰带是否有一定长度?是否因为童子腰身细,显得带子就长长的垂下来。

“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诗集传》:“韘,决也,以象骨为之,著右手大指,所以钩弦间体。”《车攻》中就有“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句。亦称“抉”,俗称“ 扳指”。佩韘也是成年的标志。芄兰叶为长心脏形,下垂略向后弯,样子与韘相似。童子手指纤细,戴上韘显得比例失调,就如同纤细的茎上一个大芄兰叶子。这种讽刺,够狠。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诗集传》认为“甲,长也。言其才能不足以长于我也。”也有说“同狎,亲近”,笔者认为佩韘用于远射,是扬武威也,似乎朱说为是。认为即使童子佩韘,其射术也难以胜我。这个甲,同“富甲天下”的“甲”字。

老资格总是看不起年轻领导,什么黄口孺子乳臭小儿,老子当年打江山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那里转筋呢?《左传·肴之战》:“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反过来看,年轻人要想服众,也要谨记两点,一,别牛B,二,靠实力。当年互联网烧钱正狠的时候,很多年轻人一毕业就当个C什么O,其放言之态,何异此篇之童子?

韘 读作 shè 指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

觿 读作 xī, 是指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用骨、玉等制成。也用作佩饰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