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咏猴唐诗

1.包含猴的古诗

《山禽》张籍

山禽毛如白练带,栖我庭前栗树枝。

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

《赠宣城赵太守悦》李白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

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

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

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

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

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

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

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

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

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李白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寄僧野和尚》贯休

鸟外更谁亲,诸峰即四邻。

白头寒枕石,青衲烂无尘。

橡栗堆行径,猿猴绕定身。

傥然重结社,愿作扫坛人。

《闻无相道人顺世五首》贯休

一事不经营,孤峰长老情。

惟餐橡子饼,爱说道君兄。

池藕香狸掘,山神白日行。

又闻行脚也,何处化群生。

自昔寻师日,颠峰绝顶头。

虽闻不相似,特地使人愁。

庭树雪摧残,上有白猕猴。

大哉法中龙,去去不可留。

常思将道者,高论地炉傍。

迂谈无世味,夜深山木僵。

下山遭离乱,多病惟深藏。

一别三十年,烟水空茫茫。

石霜既顺世,吾师亦不住。

杉桂有猩猩,糠秕无句句。

土肥多孟蕨,道老如婴孺。

莫比优昙花,斯人更难遇。

百千万亿偈,共他勿交涉。

所以那老人,密传与迦叶。

吾师得此法,不论劫不劫。

去矣不可留,无踪若为蹑。

《东西二林寺流水》贯休

水尔何如此,区区矻矻流。

墙墙边沥沥,砌砌下啾啾。

味不卑于乳,声常占得秋。

崩腾成大瀑,落托出深沟。

远历神仙窟,高淋竹树头。

数家舂碓磑,几处浴猿猴。

共月穿峰罅,喧僧睡石楼。

派通天宇阔,溜入楚江浮。

为润知何极,无边始自由。

好归江海里,长负济川舟。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

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

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送僧归剡山》贯休

远逃为乱处,寺与石城连。

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避寇游成福山院》贯休

成福僧留不拟归,猕猴菌嫩豆苗肌。

那堪蚕月偏多雨,况复衢城未解围。

翠拥槿篱泉乱入,云开花岛雉双飞。

堪嗟大似悠悠者,只向诗中话息机。

《题觉公新兰若》李端

头白禅师何处还,独开兰若树林间。

鬼因巫祝传移社,神见天人请施山。

猛虎听经金磬动,猕猴献蜜雪窗闲。

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雷宗永闭关。

2.咏动物的古诗

咏蟹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

它的肉上长着骨头(壳)。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

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咏马

【唐】杨师道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咏卧牛

【唐】李家明

曾遭甯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唐】李峤

上蔡应初击,平风远不稀。目随槐叶长,形逐桂条飞。

汉月澄秋色,梁园映雪辉。唯当感纯孝,郛郭引兵威。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晚燕

【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咏燕

【唐】张鷟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3.唐朝猴子的唐诗

1.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 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3.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4. 杜牧《宿东横山濑》

5. 孤舟路渐赊,时见碧桃花。溪雨滩声急,岩风树势斜。猕猴悬弱柳,鸂鶒睡横楂。谩向仙林宿,无人识阮家。

6. 卢仝《出山作》

7. 出山忘掩山门路,钓竿插在枯桑树。当时只有鸟窥窬,更亦无人得知处。家僮若失钓鱼竿,定是猿猴把将去。

8. 白居易《游宝称寺》

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

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

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

4.关于猴的古诗

猿 【唐】杜甫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 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

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忆猿 【唐】吴融 翠微云敛日沈空,叫彻青冥怨不穷。

连臂影垂溪色里,断肠声尽月明中。 静含烟峡凄凄雨,高弄霜天袅袅风。

犹有北山归意在,少惊佳树近房栊。 猿 【唐】徐夤 宿有乔林饮有溪,生来踪迹远尘泥。

不知心更愁何事,每向深山夜夜啼。 猿 【唐】张乔 挂月栖云向楚林,取来全是为清音。

谁知系在黄金索,翻畏侯家不敢吟。 岭猿 【唐】常建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5.古诗春夜喜雨这诗一首著名的咏什么古诗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 ,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词语解释】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 :乡间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 - 诗文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6.元旦的古诗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宋 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梁人 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

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 一代伟人**,1930年1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 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

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元旦贺诗 七律-贺岁 连心缀韵作诗文, 恭贺新春福乐频。 年货备齐贴门对, 檀香摆毕供财神。

饺子包好才除夕, 鞭炮点燃又早晨。 电话手机鸣响际, 争相拜访问安勤。

七律-拜年 遥相拱手拜新年, 祝愿全家俱合欢。 邻里祥和皆乐善, 亲朋吉利尽平安。

钱随鞭炮响漫地, 笑逐烟花爆满天。 美酒佳肴饱尝足, 看开电视喜连番。

7.与猴有关的诗词

关于生肖猴的诗句1. 题赠高闲上人 (陈陶)檐卜花间客,轩辕席上珍。

笔江秋菡萏,僧国瑞麒麟。内殿初招隐,曹溪得后尘。

龙蛇惊粉署,花雨对金轮。白马方依汉,朱星又入秦。

剧谈凌凿齿,清论倒波旬。拂石先天古,降龙旧国春。

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州贫。鸳鹭输黄绢,场坛绕白苹。

鼎湖闲入梦,金阁静通神。海气成方丈,山泉落净巾。

猕猴深爱月,鸥鸟不猜人。拂岳萧萧竹,垂空澹澹津。

汉珠难觅对,荆璞本来真。伊傅多联壁,刘雷竞买邻。

江边有国宝,时为劚星辰。2.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贾岛)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3. 游石涧寺 (朱放)闻道幽深石涧寺,不逢流水亦难知。

莫道山僧无伴侣,猕猴长在古松枝。4. 与欧阳询互嘲 (长孙无忌)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5.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 (贾岛)走马从边事,新恩受外台。

勇看双节出,期破八蛮回。许国家无恋,盘江栈不摧。

移军刁斗逐,报捷剑门开。角咽猕猴叫,鼙干霹雳来。

去年新甸邑,犹滞佐时才。6. 猛虎行 (韩愈)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

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

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狸。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

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朝怒杀其子,暮还食其妃。

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狐鸣门两旁,乌鹊从噪之。

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

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

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

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7.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员外 (韩愈)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

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

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上怜民无食,征赋半已休。

有司恤经费,未免烦征求。富者既云急,贫者固已流。

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

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亲逢道边死,伫立久咿嚘。

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钩。适会除御史,诚当得言秋。

拜疏移合门,为忠宁自谋。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

下陈畿甸内,根本理宜优。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

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州。

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

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

病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颔头。

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黾勉不回顾,行行诣连州。

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商山季冬月,冰冻绝行輈。

春风洞庭浪,出没惊孤舟。逾岭到所任,低颜奉君侯。

酸寒何足道,随事生疮疣。远地触途异,吏民似猿猴。

生狞多忿很,辞舌纷嘲啁。白日屋檐下,双鸣斗鸺鶹。

有蛇类两首,有蛊群飞游。穷冬或摇扇,盛夏或重裘。

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雷霆助光怪,气象难比侔。

疠疫忽潜遘,十家无一瘳。猜嫌动置毒,对案辄怀愁。

前日遇恩赦,私心喜还忧。果然又羁絷,不得归锄耰。

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栖栖法曹掾,何处事卑陬。

生平企仁义,所学皆孔周。早知大理官,不列三后俦。

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奸偷。悬知失事势,恐自罹罝罘。

湘水清且急,凉风日修修。胡为首归路,旅泊尚夷犹。

昨者京使至,嗣皇传冕旒。赫然下明诏,首罪诛共吺。

复闻颠夭辈,峨冠进鸿畴。班行再肃穆,璜佩鸣琅璆。

伫继贞观烈,边封脱兜鍪。三贤推侍从,卓荦倾枚邹。

高议参造化,清文焕皇猷。协心辅齐圣,致理同毛輶。

小雅咏鹿鸣,食苹贵呦呦。遗风邈不嗣,岂忆尝同裯。

失志早衰换,前期拟蜉蝣。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

因疾鼻又塞,渐能等薰莸。深思罢官去,毕命依松楸。

空怀焉能果,但见岁已遒。殷汤闵禽兽,解网祝蛛蝥。

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殷勤答吾友,明月非暗投。8. 宿东横山濑 (杜牧)孤舟路渐赊,时见碧桃花。

溪雨滩声急,岩风树势斜。猕猴悬弱柳,鸂鶒睡横楂。

谩向仙林宿,无人识阮家。9.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杜牧)昔事文皇帝,叨官在谏垣。

奏章为得地,齰齿负明恩。金虎知难动,毛厘亦耻言。

掩头虽欲吐,到口却成吞。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

周钟既窕槬,黥阵亦瘢痕。凤阙觚棱影,仙盘晓日暾。

雨晴文石滑,风暖戟衣翻。每虑号无告,长忧骇不存。

随行唯跼蹐,出语但寒暄。宫省咽喉任,戈矛羽卫屯。

光尘皆影附,车马定西奔。亿万持衡价,锱铢挟契论。

堆时过北斗,积处满西园。接棹隋河溢,连蹄蜀栈刓。

漉空沧海水,搜尽卓王孙。斗巧猴雕刺,夸趫索挂跟。

狐威假白额,枭啸得黄昏。馥馥芝兰圃,森森枳棘藩。

吠声嗾国猘,公议怯膺门。窜逐诸丞相,苍茫远帝阍。

一名为吉士,谁免吊湘魂。间世英明主,中兴道德尊。

昆冈怜积火,河汉注清源。川口堤防决,阴车鬼怪掀。

重云开朗照,九地雪幽冤。我实刚肠者,形甘短褐髡。

曾经触虿尾,犹得凭熊轩。杜若芳洲翠,严光钓濑喧。

溪山侵越角,封壤尽吴根。客恨萦春细,乡愁压思繁。

祝尧千万寿,再拜揖馀樽。10. 送友人游蜀 (许棠)巴兴千万寻,此。

8.唐朝猴子的唐诗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杜牧《宿东横山濑》孤舟路渐赊,时见碧桃花。

溪雨滩声急,岩风树势斜。猕猴悬弱柳,鸂鶒睡横楂。

谩向仙林宿,无人识阮家。卢仝《出山作》出山忘掩山门路,钓竿插在枯桑树。

当时只有鸟窥窬,更亦无人得知处。家僮若失钓鱼竿,定是猿猴把将去。

白居易《游宝称寺》 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

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