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故人具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招之即来,简单随便,友谊深厚,不用客套。“鸡黍”,田家常有的风味,朴实中见主人的真诚。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村庄坐落在平野而又遥接青山,恬淡幽静但不冷清,“合”、“斜”二字极传神,像信手拈来,很是自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临走之前,既不赞美丰盛饭肴,也不感谢主人盛情,毫不掩饰地说重阳那天再来,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跃然纸上,远远超过了客套的赞美和感谢。

全诗以极普通的题材,没有一个夸饰的词语,却让人感到丰富的情味。(无论选哪一联,只要抓住语言平淡、平实的特点,体会出诗的意味即可。)

2.语文知识

1,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2,腾3,南朝陈后主生活奢侈,不问政事,且喜爱艳词。每日只在宫中与嫔妃近臣游宴,其有一妃子,名张丽华,发长七尺,其光可鉴,深受后主喜爱。

他在后庭摆宴时,必唤上一些舞文弄墨的近臣,与张贵妃及宫女调情。 然后让文臣作词,选其中特别艳丽的句子配曲,一组组分配给宫女,一轮轮地演唱。

其中有“壁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更有一首《玉树后庭花》歌词中云:“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陈后主的好日子就象这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前后不足七年(公元582年至589)589年,隋兵进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 《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

后来就有了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四川南江县北。

3.唐诗《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名称: 《过故人庄》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作者: 孟浩然 字数: 40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词语注释 ⑴过故人庄:选自《孟浩然集》。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指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泛指城外。

这里指村庄的四周。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第二声的xia ⑹开:打开。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面:面对。场圃(pǔ):菜园和打谷场。

⑺把酒:拿起酒杯。把:端着,拿起。

话:闲聊,谈论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1] 作品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菊花。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

4.解诗词:《过故人庄》帮忙解下这首词呀,谢谢

《过故人庄》解析鉴赏过故人庄孟浩然【怍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早年在家苦学,曾一度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试不第,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暮僚。

孟浩然曾在东南各地漫游。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其诗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他还善于化用六朝人的诗句,有出蓝之誉,《全唐诗话》称其名句“与古人争胜于毫厘间也”。 有《王浩然集》传世。

【解题】此诗选自《孟襄阳集》。这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

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注评】故人具鸡黍,故人:老朋友,旧相识。具:置办,准备。

鸡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邀我至田家。

邀:约请。至:来到。

田家:故人之家。○交代此行的缘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

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斜:迤逦远去。

○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开:打开。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

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把:拿,端。

话:谈说,聊起。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

这里桑麻又代指农事。 ○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九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

就:动词。靠近、到,这里可解为观赏、亲近。

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文人雅事。 ○此日欢聚,情犹未已,期待来日再相逢。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

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 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

【简析】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

“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

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

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 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

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似乎觉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

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字调句基础知识举要】场圃场是平整的场地,农家作为打晒谷物的场所,如打麦场、打谷场等。 圃是菜园,古时有园圃一词,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现代汉语中“园”与“圃”已不分,园字常用,圃字不常用。

“场圃”一词与汉人的生产习惯相关,《诗经·幽风·七月》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诗句。解释《诗经》的毛传说:“春夏为圃,秋冬为场。

”汉代郑玄进一步解释说:“场,圃同地。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至物尽成熟,筑坚以为场。”

这种情形反映了古人节约用地的做法。这首诗写的是春夏季节,场圃一词可以单独理解为菜。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