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最有气魄的诗句20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满江红》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 《贺新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永遇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念奴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狱中题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将进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夏日绝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破阵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 《梅岭三章》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九歌·东君》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轼《江城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差不多够了吧,全是自己写的,累.。 2.要几首非常有气魄的古诗or词(最好是词)推荐几首词供参考: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生查子】 三尺龙泉剑, 匣里无人见。 落雁一张弓, 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 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 后见君王面。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轼《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鼦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李叔同《满江红》】 皎皎昆仑, 山顶月、有人长啸。 看囊底、宝刀如雪, 恩仇多少。 双手裂开鼷鼠胆, 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 聂政死,尸骸暴。 尽大江东去,余情嗨绕。 魂魄化成精卫鸟, 血花溅作红心草。 看从今、一担山河, 英雄造。 3.有气魄的古诗,而且要长的.急兵车行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读起来很有气魄的诗词,谁的都行越多越好**在一九一零年写的《七古·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冤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六州歌头》宋。 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生死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蒙孤篷。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鶡弁如云众,共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请推荐几首很有气势的古诗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王维 · 唐 【作者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 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 受降官处分。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体裁】:七言律诗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八啸;可"二萧三肴四豪"通押。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 【背景】: 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 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赏析】: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 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 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 “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 “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 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 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 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 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 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 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 ”(《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评论是中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