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人博士

1.韩孟诗派有何特色

“韩孟”是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并 称。

韩愈是“元和体”中以“奇诡”著称 的名家,孟郊是以“矫激”著称的名家。 唐人有“孟诗韩笔”的称法,是指一诗一 文而言。

宋代梅尧臣之时,才开始以诗歌 并称“韩孟”。韩愈与孟郊在诗歌艺术上 的共同点是“用思艰险”,不同之处是 韩愈的诗境界壮阔,孟郊的诗风格清苦。

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除韩愈、孟郊外,还 包括贾岛、卢仝、马异等人。韩孟诗派通 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 病,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 互相切磋唱和。

其诗风追求奇险,韩愈奇 而雄,孟郊奇而古,贾岛奇而清,卢仝奇 而怪。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孟郊到 长安赶考,韩愈作诗相赠,二人交往,为 日后诗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贞元十二年 至十六年间,韩愈先后做汴州董晋和徐州张建的幕僚,孟郊、张籍、李翱均来 访游,韩愈担任国子监博士时,与孟郊、张籍等聚首赋诗,到东都洛阳后,与 孟郊、李贺、贾岛、张籍等成员时时往来相聚,这些交往对韩孟诗派群体风格 的形成至关重要。 起初是年长的孟郊以自己的独特诗风,影响着步入诗坛未久 的韩愈到韩愈的诗歌风格已成形时,他的诗体和风格又得到了同派诗人的认 同和效仿。

诗派成员常相聚会,酬唱切磋,相互奖掖,达到了审美意识和艺术 上的共同趋向和追求。最终形成了“韩孟诗派”及其独特诗风。

韩孟诗派具有独特的审美品位,他们以农荡光怪、痒索枯搞、五彩斑斓 为美。此外,受到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主张的影响,在艺术上有意打破 传统的表现手法,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力求矫正大历诗风的平弱纤 巧。

这种新的追求和变化,对后世诗歌尤其是宋诗散文化特点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2.诗人韩愈生于公元几年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

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韩愈(七六八-八二四),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

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

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

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

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3.唐诗人张籍怨妇吟的内容

张籍(767?-830?),唐诗人。

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

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有《张司业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

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

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

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

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

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4.郝之章的简介

是贺知章吧? 贺知章 生平简介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

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

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家。后接大常少卿,迁礼部侍部,加集贤院学立,改授工部恃郎。

俄迁秘书监。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

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更善草隶,人共传宝。

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年八十六卒。

肃宗赠礼部尚书。诗一卷。

补充 贺知章(659-744),唐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

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

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

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

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

(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

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

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

5.郝之章资料谁有我要用

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事神配极。

表和 黄抵是低,我其夙夜。 爱畏诚絮,匪逞宁舍。

礼以球玉,荐厥茅籍。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大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批。 袭冕而把,团降在斯。

五吉克各,八变季施。 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市王道,玄览阳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它晚双闭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四丹青树,预气氤包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拨峡,还征瑜宝人陈仓。 自首秦奢汉穷武,后应万徐宫百数。

旗国五丈殿千门,连绵南阳山西垣。 广画综纸夸绕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 荆临章深赵丛台。

何加尧协将禹室。 层栏宋窦下龙舆,清管运迄半绔流。

一听南风引育舞,长谣北极仰鸡居。 贺知章,字率真,会稽永兴人。

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

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家。后接大常少卿,迁礼部侍部,加集贤院学立,改授工部恃郎。

俄迁秘书监。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

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更善草隶,人共传宝。

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年八十六卒。

肃宗赠礼部尚书。诗一卷。

题袁氏别业一作偶游主人园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磋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麦荷。

答朝士 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这渠不道是吴儿。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校理还供。 海潮在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马,犹理云外峰。 故乡古无际,明发怀朋从。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分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更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土赐宴赋得谟字 面学会玄览,东堂发圣漠。

天光烛武巴,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援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场点,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唐禅社首乐章 《唐书·乐志》曰:玄宗开元十三年弹社首山余地批乐。

迎神用顺和,皇帝行 用太和,登船、奠玉帛用肃和,迎俎人用雍和,初献用寿和,饮福用福和,还宫用 太和,送神用灵具醉以代顺和。 顺和 至能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实,增广陈厥诚。

黄抵授如在,泰折俟威亭。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准各。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叹落远。

的陈长奉明光控,氯工半人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调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田井傍,成通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木可村,会持仙实荐君王。 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待戎。 造成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无宰,授律取文华。 胃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族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征传晋苑东。

喜人藉责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徐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雍和 夙夜着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集盛以采,房组斯荐。

推德推馨,尚兹克通。 泰和 恨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利顺其湮。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放穆不已,袁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洗,执天有禺。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当。 太和 昭昭有唐,天件方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事神配极。 表和 黄抵是低,我其夙夜。

爱畏诚絮,匪逞宁舍。 礼以球玉,荐厥茅籍。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大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批。

袭冕而把,团降在斯。 五吉克各,八变季施。

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

“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

“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

“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

6.中唐诗人有哪些

秉承着杜甫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唐早期的诗人元结、頋况、戎昱和戴叔伦等人继续在诗歌中贬斥朝廷官吏,关注民生 疾苦。

继盛唐的王维和孟浩然之后,中唐的山水诗派主要诗人有刘长 卿、韦应物等。 边塞诗的传统仍在延续,代表诗人为李益、卢纶等。

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 山水,称道隐远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在白居易的率领下,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如火如荼。主要诗人还 有元稹、张箝、王建等。

韩愈、。盂郊、贾岛、卢仝等人别为一派,作诗以奇绝险怪为傲, 但是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

在元白派和韩孟派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中唐时代优秀的诗人。 李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他也算得上是 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7.中唐诗人最有名的是谁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鬼----李贺;

四明狂客-----贺知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

苦吟诗人----贾岛; 诗豪----刘禹锡;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成为初唐成就最大的诗人

盛唐:

田园诗派代表: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代表:岑参,高适

中唐:

以刘长卿,韦应物成就最高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发动了“新乐府”运动]

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柳宗元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李商隐成为唐朝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

下一篇
唐诗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