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中有哪些讲颂爱情的诗句(有边D讲爱情嘅诗句)博士归纳出唐诗六种爱情类型 万首唐诗千般爱,说来道去六种情!昨日,吉林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由兴波博士,在省图书馆五楼“漫谈唐诗中的爱情故事”。在由博士的归纳中,万千唐诗概括起来有六种爱情类型,如果您不同意,也可在唐诗中找找看是否有第七种。 第一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代表作是李白的《长干行》。此诗以女子自述口吻,抒写对远出经商丈夫的思念。诗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词的来历。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中的“床”,意指“井栏”。同理,李白另一句“床前明月光”,意思也是“院子里井栏周围的月光”。 关于李白,由博士说:“李白少年时是否杀过人,这个没考证明白。但根据资料来看,他父亲武功挺高,而且很可能杀过人。” 第二型:人鬼情未了 代表作是一首长篇叙事的千古绝唱——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的杨贵妃死后,化身仙子,给唐玄宗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无尽哀怨。 “前人说白居易写这首诗是批判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我在诗里没看出这种味道。”由博士说,白居易在诗中对这段爱情是充满同情的,“人的爱情都是平等的,但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特殊身份,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 第三型:曾经沧海难为水 代表作是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这首诗乃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而作,她20岁嫁与元稹,27岁时去世。诗中有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这两句诗说白了,就是“有你当过我的妻子后,我就谁都瞧不上眼了”。元稹写了很多诗来怀念韦丛,情感十分真挚。“现实情况是,韦丛死了半年后,元稹就又娶了老婆,而且一娶就是两个。”由博士说。一位听众认为,这倒也和诗贴切,倘若不娶,元稹如何能知他人“难为水、不是云”? 第四型:始乱之,终弃之 始乱终弃,都怪男的(至少唐朝那会儿是这样的)!白居易一首《井底引银瓶》,成了规劝女子“慎勿将身轻许人”的代表作。由博士把这首诗套用现代故事来讲:一位美女在自家院里玩时,看到一位帅哥开着宝马车在门口停下,本不相识的两人互相瞅了,钟情了,帅哥为爱赌咒发誓,美女跟他私奔了。结果是美女到了男方家,没有正经名分,挨着冷嘲热讽,又回不了家,嗷嗷郁闷。 第五型:你是风儿我是沙 这类型强调的是两情相悦,诗中所描述的结局相对来说也比较好,不是生离死别那种。杜甫的《月夜》即是此类型,诗中包含他对妻子纯纯的思念。李商隐的一些诗句,如《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也是此类典范。 第六型:宫门一入深似海 顾名思义,这类诗描写宫女的爱情,主题当然都是寂寞。 此类型中有一千古佳话,《云溪友议》记载,唐宣宗时,诗人卢渥偶来皇宫的下水沟旁,看到沟中有一片红叶上有字,拾起一看,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将此叶收藏在巾箱中。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韩姓宫女。一日,韩氏看到此叶,叹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藏在这里。”这就是著名的“红叶题诗”。 2.谁给我发首唐诗情诗唐诗六种爱情类型万首唐诗千般爱,说来道去六种情!昨日,吉林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由兴波博士,在省图书馆五楼“漫谈唐诗中的爱情故事”。 在由博士的归纳中,万千唐诗概括起来有六种爱情类型,如果您不同意,也可在唐诗中找找看是否有第七种。第一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代表作是李白的《长干行》。 此诗以女子自述口吻,抒写对远出经商丈夫的思念。诗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词的来历。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中的“床”,意指“井栏”。同理,李白另一句“床前明月光”,意思也是“院子里井栏周围的月光”。 关于李白,由博士说:“李白少年时是否杀过人,这个没考证明白。但根据资料来看,他父亲武功挺高,而且很可能杀过人。” 第二型:人鬼情未了代表作是一首长篇叙事的千古绝唱——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的杨贵妃死后,化身仙子,给唐玄宗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无尽哀怨。 “前人说白居易写这首诗是批判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我在诗里没看出这种味道。”由博士说,白居易在诗中对这段爱情是充满同情的,“人的爱情都是平等的,但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特殊身份,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 第三型:曾经沧海难为水代表作是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四》。这首诗乃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而作,她20岁嫁与元稹,27岁时去世。 诗中有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这两句诗说白了,就是“有你当过我的妻子后,我就谁都瞧不上眼了”。 元稹写了很多诗来怀念韦丛,情感十分真挚。“现实情况是,韦丛死了半年后,元稹就又娶了老婆,而且一娶就是两个。” 由博士说。一位听众认为,这倒也和诗贴切,倘若不娶,元稹如何能知他人“难为水、不是云”?第四型:始乱之,终弃之始乱终弃,都怪男的(至少唐朝那会儿是这样的)!白居易一首《井底引银瓶》,成了规劝女子“慎勿将身轻许人”的代表作。 由博士把这首诗套用现代故事来讲:一位美女在自家院里玩时,看到一位帅哥开着宝马车在门口停下,本不相识的两人互相瞅了,钟情了,帅哥为爱赌咒发誓,美女跟他私奔了。结果是美女到了男方家,没有正经名分,挨着冷嘲热讽,又回不了家,嗷嗷郁闷。 第五型:你是风儿我是沙这类型强调的是两情相悦,诗中所描述的结局相对来说也比较好,不是生离死别那种。杜甫的《月夜》即是此类型,诗中包含他对妻子纯纯的思念。 李商隐的一些诗句,如《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也是此类典范。第六型:宫门一入深似海顾名思义,这类诗描写宫女的爱情,主题当然都是寂寞。 此类型中有一千古佳话,《云溪友议》记载,唐宣宗时,诗人卢渥偶来皇宫的下水沟旁,看到沟中有一片红叶上有字,拾起一看,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卢渥将此叶收藏在巾箱中。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韩姓宫女。 一日,韩氏看到此叶,叹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藏在这里。”这就是著名的“红叶题诗”。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14 18:40 这几句应该是最经典得了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待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唐诗中的《佳人》大概意思是什么代有佳人(1),幽居在空谷(2)。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3)。关中昔丧乱(4),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5),不得收骨肉(6)。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7)。 夫婿轻薄儿(8),新人美如玉(9)。合昏尚知时(10),鸳鸯不独宿(11)。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12)。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13),牵萝补茅屋(14)。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15)。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16)。[1]译文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2]题解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诗中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 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间。杜甫身逢安史之乱,身陷贼手而不忘君国;对大唐朝廷,竭尽忠诚,竟落得降职弃官,漂泊流离。 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精神气节,可嘉可叹,与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 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诗作。 赏析这首诗作于759年(乾元二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在此之前,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 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仍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 这样的不平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因此,这首诗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 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 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2]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 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 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 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 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这里指长安。 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 “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 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 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 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 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 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 4.一句诗惊退贼人的唐朝诗人李涉 趣事简介: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长庆二年,正做太学博士的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盗贼。数十名贼人手执刀枪,喝令他们停船。船停下后,劫匪问:“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涉博士。”匪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不过我辈早就听说他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写一首诗。”李涉听罢,铺开宣纸,写了一首绝句: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匪首得诗大喜,不但不抢李涉的钱财,反而送了许多财物给他。由此可见李涉在当时的名气是很大的,此事另有其他版本,但大意如此 。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摘自《唐诗鉴赏大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