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深听雨的诗句有哪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拨火垂帘夕,将暄向冷天.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李群玉《春寒》)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左偃《寄鉴上人》)山馆夜听雨,秋猿独叫群.无为久留滞,圣主待遗文.(韦应物《送颜司议使蜀访图书》)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夜雨寒.(许浑《村舍》)梦破江亭山驿外,诗成灯影雨声中.(陆游《怀旧》)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倪瓒《怀归》)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听雨》诗词1、《听雨》宋代·胡仲参 听尽灯前细雨声,声声总是别离情。 何时断得闲烦恼,一任芭蕉滴到明。 2、《听雨》宋代·胡仲参 耳根听不歇,滴滴冷於秋。 疑是山翁醉,岩前枕瀑流。 3、《听雨》宋代·杨万里 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4、《听雨》宋代·陈藻 逋负关心籴谷偿,麦苗准拟贴春粮。 连宵不寝听微雨,错喜檐花滴数行。 5、《听雨》宋代·陆游 老态龙锺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纱幮笛簟差堪乐,且听萧萧暮雨声。 3.【听雨是中国文化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在这首词中,蒋捷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极写自我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独特、含蕴之深刻足令后人津津乐道,实为《竹山词》中代表篇目.“悲欢离合总无情”,经历世事纷纭的词人回味一生,感慨万端.他已没有晏欧们的潇洒闲适,没有秦柳们的优游快意,没有东坡们的豪迈旷达.时光飞逝,他曾道“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翦梅;舟过吴江》);忧离伤乱,他曾道“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愁月”(《秋夜雨;秋夜》);经历风雨飘摇,意蕴层层沉积,终在暮年“凄凉一片秋声”(《声声慢;秋声》)的心境中凝结为小令词:《虞美人;听雨》.这首词言简意深,不仅以其贮存的丰厚的人生意蕴即唐宋词“第一生命力” 耐人咀嚼,更因其独到高妙的艺术表现而卓立词坛.。 4.求关于“听雨”的古典诗词,越多越好《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芭蕉雨 作 者: 杨万里 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夜雨》 唐·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 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 芭蕉先有声。 《上阳白发人》 唐·白居易 宿空房,秋夜长, 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 萧萧暗雨打窗声. 《诗经·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初入武夷》 唐·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宋词听雨作品全文《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译文注释①虞美人:词牌名②断雁:失群孤雁③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④听雨:题目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作品鉴赏意境原作中前两个听雨的场景是同一个人(作者)的一种回忆。 红烛昏罗帐,其中“昏”一词很好地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感觉,一种隐约的氛围,像是回忆之感。断雁叫西风的感觉也是宏大的场景,有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 但是最后的僧庐听雨中,完全是一种现实的描绘。“而今”一词很好的说明了现状——一种由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增加了对岁月的感悟!少年时: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赏析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 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戛然而止。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 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 “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 “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 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6.关于听雨的诗词、优美段落小楼一夜听春雨, 明朝深巷卖杏花。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寄从兄贾岛 ---无可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春寒 --李群玉 拨火垂帘夕,将暄向冷天。 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 处世心悠尔,干时思索然。 春光看已半,明日又藏烟。 雨中招张司业宿 ----- 白居易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 斜支花石枕,卧咏蕊珠篇。 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寄鉴上人 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 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 送颜司议使蜀访图书 --------- 韦应物 轺驾一封急,蜀门千岭曛。 讵分江转字,但见路缘云。 山馆夜听雨,秋猿独叫群。 无为久留滞,圣主待遗文 舟中见雨 ---- 戴叔伦 今夜初听雨,江南杜若青。 功名何卤莽,兄弟总凋零。 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鶺鴒。 抚孤终日意,身世尚流萍。 投庞少尹 贾岛 闭户息机搔白首,中庭一树有清阴。 年年不改风尘趣,日日转多泉石心。 病起望山台上立,觉来听雨烛前吟。 庞公相识元和岁,眷分依依直至今。 中秋旅怀 ---尚能 所畜惟骚雅,兼之得固穷。 望乡连北斗,听雨带西风。 稼穑村坊远,烟波路径通。 冥搜清绝句,恰似有神功。 送鄂州崔大夫赴镇 刘得仁 廉问帝难人,朝廷辍重臣。 入山初有雪,登路正无尘。 去国鸣驺缓,经云住旆频。 千峰与万木,清听雨情新 莫听穿林打雨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满楼红袖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