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八散文大家的并称,这八个人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是: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曾任吏部侍郎,卒后谥“文,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他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2、柳宗元(776--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永济县)人。 21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和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等小官。 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山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权知礼部贡举、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宋代古文运动的主将。 4、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苏轼、苏辙的父亲。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5、苏轼(1036--1101),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散文家,合称三苏。 6、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苏洵的次子、苏轼之弟。19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7、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宋神宗赵顼在位时,两次出任宰相。 8、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进士出身。 历任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当过越、齐、洪等州的地方官。 这八位大家的作品太多了,我不一一列举,相信你也知道很多的。 2.唐诗三百首的内容是什么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唐诗三百首》又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为蘅塘退士,本名孙洙(1711—1778),字临西,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他仿“诗三百”的体制,意在承继《诗经》的传统,展示唐诗的精华,“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成一编”,以“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原序》)。《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共八卷,选入七十五位唐代诗人、外加无名氏二人的307首诗。光绪十一年(1885),回藤吟社本又增补杜甫《咏怀古迹》中原未入选的三首,共计310首,这个数字仅占全唐诗的一百六十分之一,可说是选得极精的。所选之诗按五、七言的古近各体编排。卷一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七言乐府,卷四为五言律诗,卷五为七言律诗,卷六为五言绝句,卷七为七言绝句。编者这样精细地分类,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唐诗的各种体式。 《唐诗三百首》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之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编者均分门别类地选入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如五言古诗的《望岳》(杜甫)、七言乐府的《燕歌行》(高适)、七言绝句的《凉州词》(王翰)等等。 第二,所选之诗的作者多种多样。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如唐玄宗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僧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等。 第三,所选之诗大多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相思》(王维)、《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江雪》(柳宗元)、《回乡偶书》(贺知章)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垂老人,下到黄发孩提,均能张口即出地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之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望岳》(杜甫)、《蜀道难》(李白),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过故人庄》(孟浩然)、《渔翁》(柳宗元);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兵车行》(杜甫),也有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既有写归家复杂心情的《回乡偶书》(贺知章),也有描君王悲剧的《长恨歌》(白居易)……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唐诗三百首》可以说应有尽有。 美中不足的是,《唐诗三百首》所选诗中有一些反映隐逸、宫怨、奉和、罢官之作,这些诗流露出的压抑、消沉、愤懑的思想情绪对读者不无影响。一方面,这与编者孙洙的审美观和偏爱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是编者受时代的局限所致。只要我们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相信它倒能带给“诗选”以多元的文化景观。 《唐诗三百首》自问世以来,流行甚广,注家蜂起。其中以清道光二十四(1844)上元女史陈婉俊的补注本较为简明,其“考核援引,俱能精当”,颇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到“**”结束,新时期开始,先后有《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新注唐诗三百首》(朱大可)、《唐诗三百首新注》(金怀尧)、《唐诗三百首详注》(陶今雁)、《新评唐诗三百首》(黄雨)、《唐诗三百首注释》(陈昌渠)等书出版。 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心编著了这本《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目的在于为广大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读者提供一本欣赏唐诗的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贡献微薄之力。故《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的“注释”不作繁琐考证,也不作学术争鸣,采一家之言,以准确简练的文字进行解说。“鉴赏”文字包括诗作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力求简洁、富有文采,以便为读者欣赏、品评提供借鉴。“鉴赏”时,我们竭力站在诗人当时的立场去感悟、去领略,颇有一些与常说不同的新见解,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野。此外,为了丰富《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的内容,我们特别汇编了三个精当实用的附录。它们依次是“《唐诗三百首》诗体简介”、“诗体诗律词语补释”、“《唐诗三百首》名句索引”。这些附录不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条了解中国诗歌体律常识的捷径,而且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鸟瞰《唐诗三百首》中的千古佳句,可谓事半功倍。 3.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双调〕沉醉东风送 别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前调〕杭 州 景关汉卿〔一枝花〕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 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 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 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 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越调〕天净沙秋 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双调〕折桂令叹 世马致远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越调〕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双调〕庆东原叹 世白朴忘忧草,含笑花,劝君及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双调〕水仙子次 韵张可久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 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中吕〕卖花声怀 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越调〕寨儿令忆 鉴 湖张可久画鼓鸣,紫箫声,记年年贺家湖上景。 竞渡人争,载酒船行,罗绮越王城。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柳擎和泪眼,花坠断肠英。望海亭,何处越山青。 〔双调〕清江引有感乔吉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南吕〕玉交枝恬 退乔吉溪山一派,接松径寒云绿苔。萧萧五柳疏篱寨,撒金钱菊正开。 先生拂袖归去来,将军战马今何在?急跳出风波大海,作个烟霞逸客翠竹斋,薜荔阶,强似五侯宅。这一条青穗绦,傲杀你黄金带。 再不著父母忧,再不还儿孙债。险也啊拜将台!〔双调〕水仙子寻 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 淡月昏黄。〔双调〕折桂令梦 中 作郑光祖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双调〕沉醉东风闲 居卢挚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 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越调〕凭阑人寄 征 衣姚燧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 情王德信〔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正宫〕鹦鹉曲(二首)冯子振农 夫 渴 雨年年牛背扶梨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 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熬青天雷雨。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双调〕庆东原即 景张养浩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 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 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中吕〕山坡羊潼 关 怀 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双调〕折桂令题 金 山 寺赵禹圭长江浩浩西来。 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 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仙吕〕醉中天西 湖 春 感刘致花木相思树,禽鸟折枝图。水底双双比目鱼,岸上鸳鸯户。 一步步金镶翠铺。世间好处,休没寻思,典卖了西湖。 〔双调〕折挂令咏 史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中吕〕普天乐江 头 秋 行赵善庆稻■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 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侯,望烟江万顷沈秋。 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双调〕殿前欢秋薛昂夫洞箫歌,问当年赤壁乐如何,比西湖画舫争些个?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 四海诗名播,千载谁酬和?知他是东坡让我,我让东坡?〔双调〕水仙子夜 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双调〕折桂令怀 古查德卿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晦迹南阳,栖知东海,一。 4.唐诗《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今译《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一 江上被花脑①不彻②,无处告诉只颠狂③。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诗人【原注】斛斯融,吾酒徒。斛斯融杜甫之南邻酒友。) ①脑:恼。 ②彻:尽也。 ③:颠狂二字,乃七绝之纲。 为底迟说:此起首第一篇也。杜工因花恼不羞,寻酒偏遇酒室空。独坐翻增癫狂恼,独步逍遥寻花踪。 其二 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①实怕春②。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①欹:qi 一声。欹危,歪斜不平貌。赵曰:裹江滨,两岸俱有花也。司空图诗“千英万萼裹枝红”,即此意。 ②《杜臆》:前云花脑,此云怕春,皆用反语。诗酒曰驱使。白头曰料理,出语皆奇。 为底迟说:欹步可是因酒老?驱使自负诗有神。借问江畔寻花叟,谁是花间梦里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为底迟语:家少花多事不休,生死契阔一人愁。报答春光驱使酒,踉跄白发可堪酬? 古今多少人,美酒送年华。 其四 东望少城①花满烟②,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①左思《蜀都赋》:“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舍,贾商之渊。”注:少城,小城也,在城西,市在其中。《元和郡县志》,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黄生以百花楼为少城酒楼,希谓在百花潭上,未合。 ②《杜臆》:变烟花为花满烟,化腐为新。 为底迟语:百花楼上百花羞,百花羞到烟雾留。烦请风神舒广袖,送与王爷上花楼。 其五 黄师塔①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①: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为底迟语:老僧已死成新塔,幸有桃花惹旧题。深浅款款催春梦,忽然惊见那鸦嘶。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干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般常用这首)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远注】末章总结,乃惜花之词。 爱花欲死,少年之情。花尽老催,暮年之感。繁枝易落,过时者将谢。嫩蕊细开,方来者有待。亦寓蜚老惜少之意。 此七首杜甫诗,清新适宜,温存甜蜜,怡情怡心,美不胜收! 目前较为公认的译文: 其二 春天到了,你看那大江之畔,繁花乱蕊,争妍斗艳,可是我老了,步履维艰,行动不便,对着眼前这大好的春光,真有点怕呢!别看我垂垂老矣,可我还能赋诗饮酒,我并不服老。春光呀,你莫要欺侮我这个白头人吧! 其五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 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 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其六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5.古代唐诗10首我找了几首唐诗,要那种类型的你自己看吧。 1.唐·皎然《酬元主簿子球别赠》 威迟策驽马,独望故关树。 渺渺千里心,春风起中路。 [注]“威迟”曲折绵延。这里指路。“驽马”劣马。“故关”故乡。 2.唐·沈佺期《拟古别离》 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 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 [注]“棹”船桨。此处代指船。“还流”回流。 3.唐·杜荀鹤《闽中别所知》 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注]“巧”秀美。 4.唐·杜牧《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娉娉袅袅”女子美好状。“豆蔻梢头”比喻少女贴切而优美。 5.唐·杜牧《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多情却似总无情”指多么有情人,别离也是无情。“替人垂泪到天明”实系诗人自述。 6.唐·杜甫《赠别贺兰铦》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莼。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7.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唐·李忱(唐宣宗)《送日本使》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久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注]“日本使”阿倍仲麻吕。717年来到长安,时年16岁来唐太学读书,起名“晁衡”,在长安生活了36年后回国。东渡时因遇海难,九死一生地返回长安,为大唐作了好多事,770年去世。 9.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王维、李白都与晁衡有很深的交情。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诗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0.唐·晁衡《衔命还国作》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待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菜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注]“晁衡”即日本使:阿倍仲麻吕的汉人名字。 11.唐·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注]当李白听说晁衡遇海难后,即写此诗。后晁衡返还长安,众人破涕为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