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君山的古诗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题君山 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题君山 唐五代•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寄题君山亭送吕天衢秀才宋 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坡陀出巨石,鳌背启窗户.我来俯凝碧,万顷过微雨.南沙八十里,草林尽可数.风声玄冥开,松影翠蛟舞.昏昏鱼龙气,暝色失洲渚.林间古兰若,梵放杂鸣橹.不能挂长帆,破浪极幽睹.至今清夜梦,窈窕越修阻.喜君自兹来,浩浩见眉宇.馆置古城东,淡饭忘羁旅.连城虽自珍,历块谁为许.束书问东舟,了不挂一语.脱身少年场,清座参佛祖.冰颜未生髭,老气欲冠古.所得岂虚名,自是慰诸吕.南天正炎溽,归思亟飞羽.江鱼已钓肥,江酒尚酤煮.访子昔游地,耿耿月沉浦.席龙望东南,浮云渺吴楚.。 2.有哪些古诗描写君山的君山,位于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 原名为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 君山、湖山等,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在此居住,二 妃叫君妃,又叫湘妃。 所以山名叫君山,又叫湘山。根据史料《巴陵县志》记 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的名胜古迹,现已修复 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名胜古迹。 君山四面环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竹类和茶树生长。常见的有罗汉竹、斑竹、方竹、实心竹、紫竹、龙竹、梅花竹、连理竹等多种竹。 传说 斑竹上的点点斑痕是二妃得知舜帝死后,攀竹痛哭时留下来的。君山茶叶誉满 中外,唐代时“君山银针”就定为贡品,专供皇帝饮用。 1956年德国莱比锡 世界博览会上,“君山银针”被誉为“金镶玉”,荣获金质奖章,是我国名茶之一。 君山与岳阳楼隔水相望,一望无际的湖水之中有这么一处青山,本来就 显得清幽神秘,更何况这里还留下了那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娥皇女英殉夫、秦皇封山、汉武射蛟、柳毅传书等,君山简直成了一个神话世界,也因此吸 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并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如屈原《九歌》中的 《湘君》、《湘夫人》篇,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未到江南先 —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李白的“帝子潇湘 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 丹青画出是君山”。 这些诗文使得君山誉满古 今,可谓水上天堂,八百里的风光旖旎秀丽, 几千年的古迹华丽昭彰,真是“蓬莱宫在水中 央”、“丹青画出是君山”。 3.【描写湖泊的古诗】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4.关于君山的诗词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 唐五代•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寄题君山亭送吕天衢秀才 宋 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 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 坡陀出巨石,鳌背启窗户。 我来俯凝碧,万顷过微雨。 南沙八十里,草林尽可数。 风声玄冥开,松影翠蛟舞。 昏昏鱼龙气,暝色失洲渚。 林间古兰若,梵放杂鸣橹。 不能挂长帆,破浪极幽睹。 至今清夜梦,窈窕越修阻。 喜君自兹来,浩浩见眉宇。 馆置古城东,淡饭忘羁旅。 连城虽自珍,历块谁为许。 束书问东舟,了不挂一语。 脱身少年场,清座参佛祖。 冰颜未生髭,老气欲冠古。 所得岂虚名,自是慰诸吕。 南天正炎溽,归思亟飞羽。 江鱼已钓肥,江酒尚酤煮。 访子昔游地,耿耿月沉浦。 席龙望东南,浮云渺吴楚。 5.有关君山的古诗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君山 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题君山 唐五代•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寄题君山亭送吕天衢秀才宋 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 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坡陀出巨石,鳌背启窗户。 我来俯凝碧,万顷过微雨。南沙八十里,草林尽可数。 风声玄冥开,松影翠蛟舞。昏昏鱼龙气,暝色失洲渚。 林间古兰若,梵放杂鸣橹。不能挂长帆,破浪极幽睹。 至今清夜梦,窈窕越修阻。喜君自兹来,浩浩见眉宇。 馆置古城东,淡饭忘羁旅。连城虽自珍,历块谁为许。 束书问东舟,了不挂一语。脱身少年场,清座参佛祖。 冰颜未生髭,老气欲冠古。所得岂虚名,自是慰诸吕。 南天正炎溽,归思亟飞羽。江鱼已钓肥,江酒尚酤煮。 访子昔游地,耿耿月沉浦。席龙望东南,浮云渺吴楚。 6.求描写关于君山的古代诗词〖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的美景。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 唐五代•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寄题君山亭送吕天衢秀才 宋 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 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 坡陀出巨石,鳌背启窗户。 我来俯凝碧,万顷过微雨。 南沙八十里,草林尽可数。 风声玄冥开,松影翠蛟舞。 昏昏鱼龙气,暝色失洲渚。 林间古兰若,梵放杂鸣橹。 不能挂长帆,破浪极幽睹。 至今清夜梦,窈窕越修阻。 喜君自兹来,浩浩见眉宇。 馆置古城东,淡饭忘羁旅。 连城虽自珍,历块谁为许。 束书问东舟,了不挂一语。 脱身少年场,清座参佛祖。 冰颜未生髭,老气欲冠古。 所得岂虚名,自是慰诸吕。 南天正炎溽,归思亟飞羽。 江鱼已钓肥,江酒尚酤煮。 访子昔游地,耿耿月沉浦。 席龙望东南,浮云渺吴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