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送头发的诗句

一、赞美头发的诗句有哪些

1、《秋浦歌十七首》

唐代: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2、《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

宋代:向子諲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3、《自咏》

唐代:唐彦谦

白发三千丈,青春四十年。两牙摇欲落,双膝痹如挛。

强仕非时彦,无闻惜昔贤。自期终见恶,未忍舍遗编。

4、《送惠师(愈在连州与释景常、元惠游。惠师即元惠也)》

唐代:韩愈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修鳞。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昨日忽不见,我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5、《道中逢故人》

唐代:唐彦谦

兰陵市上忽相逢,叙别殷勤兴倍浓。良会若同鸡黍约,

暂时不放酒杯空。愁牵白发三千丈,路入青山几万重。

行色一鞭催去马,画桥嘶断落花风。

二、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

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

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

如果说是每根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

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

“个长”,就是这么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

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

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

连无情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

自已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还 有 其它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醉花阴》 )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 《夜宿山寺》 ) 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白居易 《卖炭翁》 )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苏小妹戏苏东坡句) 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庐山瀑布》 )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北风行》 ) 最壮观的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 ) 最大的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 ) 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 最难寻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亮的灯----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钱起 《送僧归日本》 ) 最让人感动的音乐----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 《古意》 ) 最长的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 《野望》 ) 最长的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 从征时间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 最不值钱的诗赋----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最有威力的剑----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 《老将行》 ) 最长的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 《春望》 ) 能采纳吗。

三、古代女子赠男子头发诗句

留别妻 作者: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

从成年时就结为夫妇,相亲相爱两不相疑。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远征人心里老惦记着上路,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天上星星全都看不到,走啊从此分别了。

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相见还没有期。紧握手啊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努力珍重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活着应该再回来,死去也应该永远互相怀念

扩展资料: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对于女子的管束,比男子都要严,自古便有“三步不出闺门”之说。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貌,言谈举止,要有大家闺秀该有的样子,自然有仰慕心仪的男子,不会直接的表达出来,而是一般通过自己送的信物来表达自己的心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身体部位十分看重,认为这也是“孝”的一部分。所以三国里夏侯惇眼睛被箭射中后,才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口将眼睛又吃回去。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心上人,表达无以复加的爱意,头发自然最合适不过。

所以古时候,女子经常会剪落一束青丝赠送给情郎做定情物。古有结发之说,女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以示自己的心意以及决心,如果男子回应的话,也会送上自己的贴己之物,一般送玉佩居多。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留妻别

搜狗百科:古代女子信物

四、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的~我以前看到过 今天上网时恰好看到楼主提问了 真巧~后面不是我写的了啊: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

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五、赞美头发的诗句

头发与剪头发的诗句: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是一首抒愤诗。

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送惠师》唐韩愈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吹木石,澎湃闻韶钧。……《送惠师》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词作品之一。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六、关于头发与剪头发的诗句有哪些

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 甫《春望》

释义: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3、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释义: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释义: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5、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不曾离隐 处,那得世人逢。------贾岛《山中道士》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7、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韩愈《送惠师》

8、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释义: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9、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陈与义《伤春·庙堂无计可》

10、翁妪齐眉妇亦贤。小姑颜貌正笄年。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舵前。------王谌 《渔父词/渔父》

七、形容女子头发诗句有哪些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2.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白居易《上阳人》

释义:上阳宫人啊,上阳宫人,当年的花容月貌已经暗暗消失。如今垂暮之年,白发如银。

3. 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曹邺《恃宠》

释义:多少的宫女,环形发髻都已经发白。

4.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杜牧《河湟》

译文: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5.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

释义: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6.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李白《秋浦歌》

释义: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7.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刘克庄《北来人》

释义: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8.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9.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释义: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10.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释义: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八、形容长白头发的诗词歌赋

叹白发 唐·王维 我年一何长。

鬓发日已白。俯仰天地间。

能为几时客。惆怅故山云。

俳徊空日夕。何事与时人。

东城复南陌。 髫,小儿发也。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髫,小二垂发) 此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佛门的皈依倾向。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 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红姻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不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愿月明人静 ---司马光《西江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叹白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