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推荐你喜欢的一首宋词宋词里我最喜欢的当属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日晚雨停,蝉声凄切,长亭离别,执手际,相看间,心有万语竟无语,情何以堪?每念及此处心中酸楚凄凉愈胜往昔,诚是难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此去经年,后会难期,满怀凄凉无人诉。 或许就是因为坎坷仕途才成就了一代词家柳永吧?清新婉约,脱俗不羁的词风意境无人可及。 字字句句读来令人肠断,凝泪之悲尤胜落泪之愁!应是天降奇才不可复现了。 ——本人原创,谢绝转载。 2.你最喜欢的一首宋词是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我喜欢李清照的一首: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碧鸡漫志) 《多丽》,多么美丽 ———读李清照《多丽·白菊》词 有关菊花的诗词读得多了,便有一种腻乏的感觉。近读宋代诗词大家李清照的咏白菊之词《多丽》(词牌),顿觉耳目一新,感觉殊异。 试看原词: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喜欢的原因是: 传统的咏菊诗词,都是突出其坚强、不畏环境恶劣的一面。 不仅男士的作品如此,甚至女士朱淑贞的作品也如此(她有诗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中风”)。而李清照的该词,却一反常态,突出其哀怨无奈的一面,显出了菊花的另一种“美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那萧萧的寒风冷雨,在长夜里摧残白玉般的菊花,焉能不恨?“寒”字,冷彻全篇,“恨”字,恨透全篇。那些无聊的文人将白菊比作“贵妃醉脸”、“孙寿愁眉”,比作“韩令偷香”、“徐娘傅粉”,全是牵强附会,一点新意也没有。 因为那些人的美丽,都是娇媚造作出来的,不能体现其本质。“细看取,屈平陶乏,风韵正相宜。” 这个结论,是经过周密的思考而得出的。这里是以人喻花,一反一正。 那么,以花比花呢?白菊,当不在春末夏初开放的酴醾之下。这是该词上阕的大意。 下阕写白菊爱人的情怀。尽管秋深了,花瘦了,也舍不得凋谢,爱人(“向人”)之情显得“无限依依”。 这种情怀,像汉皋山下遇见郑交甫而解佩珠相赠的仙女一样凝愁,又像被汉成帝冷落的妃子班婕妤流着眼泪在纨扇上题诗一样,都是无可奈何的事!为什么呢?因为“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有什么方法,那是天注定的呵!我纵然爱惜它,但不知从此以后,能保留多长的时间?作者在这里对白菊抒情,又以白菊自喻。 最后,既安慰菊花,又安慰自己:只要世人怜爱白菊,就不必常常想念“行吟泽畔,颜色憔悴”的屈原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其实不是不想念,而是屈、陶、菊,已经三位一体,令人刻骨铭心,达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境界。 李清照在其专著《词论》中说:“秦即未主情致,而少故实”。秦,指秦观,作者同代人,故实,指典故事实。 清照自己的词作也很少用“故实”。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个“故实”,中学语文教参称之为多。 而《多丽》一词作者突破常规,一连用了十个“故实”,却无堆砌累赘之感。读起来,令人觉得有一股清气流荡。 使人深深地体会到诗词中的“故实”美。这恐怕又是该词别具一格的地方吧。 清照的语言委婉细腻,情意绵长,又明如话。“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你看,完全是一个才女在沉吟、在比较、在自言自语。被清代我省文学评论家况周颐(1859—1926)认为最佳的三句:“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把作者爱菊怜菊和无奈之情,以传神之笔写出,正是“一笔凌空,通篇俱活”。 像这种语言艺术,别说在宋代,就是宋代至今,也极为罕见。 该词是我读的以《多丽》词牌填的第一首,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首。 词牌本与内容无关,但这一首也显得例外。我觉得《多丽》是多么美丽! -你喜欢吗?我将这首词送。 3.你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或宋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对于爱的人,只有一个,即使其他的美人,都不会再过多的留意,有她的日子,就是最快乐的,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吧.高中的时候,知道前两句,朦朦懂其中的意思;直到大学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我后两句,还有其中的故事,也许那种感受不是谁都能体会的,也许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失去了,才知道有些东西很珍贵.犹如生命,人.一旦失去,不复得.还记得前几天给同事说过的一句英语,也是高中记得的:"Not every couple make a pair"意译就是:天下夫妻多,珠联璧合少.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4.我最一首喜欢的宋词的作文怎么写最近我爱上了读宋词,其中我最喜欢的宋词就是蒋捷的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幅图画,词人坐在客船上,心中白感惆怅,只想把酒浇愁,船在江上摇曳,江岸的酒楼悬挂的招牌在风中摇动,好像在邀请词人上岸喝酒。 可是词人终究还是没离开他满载愁绪的客船,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漂漂,雨又萧萧,词人没有停留直接驶过秋娘渡,越过泰娘桥,让客船继续航行在飘摇的风雨中,一时任思绪飞舞,想着何时才能回乡?换上宽松的家居服,把酒言欢,熏香弄笙。只可惜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最后一句,让我感叹良多,珍惜眼前,珍惜生活。 5.求一篇题为《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800字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首诗5 从小我就十分喜欢看书,什么《爱的教育》、《茶花女》、四大名着,反正我就是什么要都看,我那三个大书柜里面都被我塞的满满的。 其中我最爱看的还是古诗,《山行》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秋天,满山的红叶挂满枝头,红叶铺满田野,铺满山坡,到处都是。 那枫树的枝丫上一簇簇红叶如一团团火。山路弯弯曲曲,一直绵延地伸向远方。 山上隐隐约约地能看到几户人家,它们立在那里,家家都冒着炊烟。 “当当当”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会儿,只见一匹马车向这里驶来,车上坐着的原来是着名诗人杜牧。杜牧被这美不胜收的美景吸引住了,他走下车来,看到这一片生机的景象,心里不禁地赞叹到:这景象太美了。 杜牧看着入了迷,甚至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在这时好像没有时间,没有任何人,是一个单人的世界。诗人终于忍不住,吟诗起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他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激动地走进枫树林,诗人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枫树的红刚好配上衣服的雪白,这美丽的红叶简直比二月时五彩缤纷的红花更加美丽。 我喜欢诗,因为诗能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悯农》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学过很多首古诗,例如: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次看到这首古诗,我就仿佛看到:烈日炎炎的中午,一个农民伯伯在一下一下的锄着地,锄头越来越重,农民伯伯也越来越累,豆大的汗珠顺着脸流了下来,湿透了衣服,滴到了地里,这是一幅多么辛劳的画面啊!正是因为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我们每天才能吃到那么多丰富的食物,有香喷喷的米饭、好吃的馒头、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可妈妈告诉我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因为灾害、战争等各种原因而吃不上饭,他们忍受着饥饿与痛苦,有的人还被饿死了,这是多么的悲惨啊!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有的小朋友,并不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他们吃饭的时候浪费粮食,对食物挑挑捡捡,还把饭粒掉的四处都是,甚至有的小朋友还偷偷的将食物倒掉,唉!真是不应该呀!在这里,我要对所有的小朋友,大声地说:“请爱惜粮食!”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从小到大,读过无数的诗篇。许多人,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志向,思念亲人同友人离别之意。 在我读过的诗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作者体现了以为慈爱,朴素,伟大的母亲的无限的爱。 现在的我们,对于母亲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应当,无法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甚至有时还对母亲大吼大叫,但作为母亲的她们,仍然默默的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她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记得5.12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位母亲在废墟中用身体抵住抵住塌下来的楼房,身体下面护着她3,4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有母亲护着,孩子毫发无损,安静的睡着。当救护人员解开盖在孩子身上的被子时,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对你的爱。 虽然这个母亲的伟大事迹已经家喻户晓,可是知道的那些人是否有感触?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普天之下,并不只有这位妈妈会这样做,而是所有的妈妈都会这样做。 回想自己生病的时候,妈妈整宿没睡,倒水给我喝,守在床边,寸步不离,在母爱的呵护下,病好得很快。 当醒后看到妈妈整宿没睡守在床边的时候,感动得落泪。 回想自己考砸的时候,妈妈给予的并不是责骂,而是给我分析错的题目的正确解答方法,当手里捧着考得不错的成绩单时,她笑了,笑的很欣慰,也笑得比我还开心。 回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妈妈每天都在陪我走。不管什么天气,她都总是牵着我的手走;不管什么情况,她总是在受挫折后才教给我一切;不管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她总是陪我度过。 …… 曾经,怨恨过母亲,为什么那么残忍,为何不在泥泞中抱我前行?为什么不在挫折前教我应对?为什么那么执着,不在寂静中劝我放弃而不去休息…… 现在,我并不怨恨母亲,而是感激她。她从不抱我前行,是因为她要我学会面对坎坷;从不在受挫折钱教我应对,是要我体味人生;从不叫我放弃,是要在无言中教我持之以恒的道理。 妈妈,谢谢您!感谢您教会了我许多;感谢您,这15年来每一天都在陪我走……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我最喜欢的一首诗2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 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 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