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诗词牛人,懂诗词的来1,不是平厌,是平仄(Ze),简单来说,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诗词和对联都讲究平仄,尤其是对联,上联最末字为仄,下联最末字为平。但你问的是诗词,所以就不扯远了。 2,所谓押韵,就是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之有规律的出现在诗词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情况下,同韵字出现在每句末尾。 诗词很讲押韵,举例来说,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句最末字为楼(lou),第二句是州(zhou),第三句可押可不押,第四句是流(liu,属于相近韵)可见,押的ou韵。3,律诗就是共8句,绝句则只有4句,上面那首就是七言绝句。 2.唐诗诗句诗句起码8首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求诗词牛人,懂诗词的来1,不是平厌,是平仄(Ze),简单来说,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诗词和对联都讲究平仄,尤其是对联,上联最末字为仄,下联最末字为平。但你问的是诗词,所以就不扯远了。 2,所谓押韵,就是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之有规律的出现在诗词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情况下,同韵字出现在每句末尾。 诗词很讲押韵,举例来说,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句最末字为楼(lou),第二句是州(zhou),第三句可押可不押,第四句是流(liu,属于相近韵)可见,押的ou韵。 3,律诗就是共8句,绝句则只有4句,上面那首就是七言绝句。 4.史上最牛的唐诗《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导读〕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载(746)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杜甫从"饮酒"这个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全是追叙。这首诗在体裁上也是一个创格。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比李白大41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唐宋诗醇》引李因笃语"无首无尾,章法突兀妙是,叙述不涉议论,而八人身份自现,风雅中司马太史也。"《杜诗镜铨》引李子德语:"似颂似赞,只一二语,可得其人生平。" 5.牛逼的古诗,只要精华哈,请问你的"牛逼"是"经典"的意思么? 还有,只要精华,是只需名句? 推荐: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1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1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2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2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2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3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3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3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3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37、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3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3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4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4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4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4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4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4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4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4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4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5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5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5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 5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5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5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 6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 6.史上最牛的唐诗《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导读〕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载(746)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 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杜甫从"饮酒"这个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全是追叙。 这首诗在体裁上也是一个创格。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 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比李白大41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 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唐宋诗醇》引李因笃语"无首无尾,章法突兀妙是,叙述不涉议论,而八人身份自现,风雅中司马太史也。 "《杜诗镜铨》引李子德语:"似颂似赞,只一二语,可得其人生平。"。 7.展现牛人风采最好的诗词01.《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注:各个版本的一些句和字有区别(全诗字数:2888 行数:188)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离骚》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其评价足以排第一) 02.《孔雀东南飞》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 《乐府诗集》原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 《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这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共350多句,1700多字,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 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 03.《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 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是诗仙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