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

1.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唐诗宋词)有什么

中国的文学一般地说是倾向于表现的,这可以从体裁和创作方法的选取看出来。 首先,在体裁上,中国文学偏于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较不发达。

《诗经》这部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只是小部分,而且,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而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 中国除一些少数民族之外,没有产生过规模宏大的史诗,而几乎与中国产生《诗经》的同时,古希腊却产生了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印度也产生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两大史诗。

在整个诗歌史上,中国抒情诗蔚为大观,而叙事诗则总嫌不够景气。 中国小说作为不屑一顾的“丛残小语”,冷清寂寞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所起色,但真正具有小说意识——不是当作实际发生的真实,而当作虚构的“逼真”和“如实”——是进入唐代以后的事情。

长篇小说的产生时期更推迟到了明代。中国的戏剧文学则不仅产生得晚,而且充满浓厚的抒情气,近于抒情诗的联缀的格局。

中国戏曲的假定性的虚拟表现手法,则更为某些表现派戏剧家(如布莱希特)所乐道。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游历山川、探览名胜、凭吊古迹的题材,可以处理成叙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是在众多的诗歌中,却往往是代之以象征、暗示、隐喻、抒情等艺术手段,而虚化了即目所见的景象。 如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并无一字关于幽州古台的具体描绘,完全是人生的感喟,心灵的外射和意念的迸发。古诗常提倡所谓“情景交融”,其实主要也是借景抒情,着眼点在于抒发、宣泄内心郁积的情感。

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杜甫以他诗人的敏锐和不可抑制的忧愤写下了一系列诗篇,其中如《哀江头》、《悲陈陶》、“三吏”、“三别”、《北征》等纪实性较浓的诗歌,曾被人艳称为“诗史”。这也恰恰说明这类可供史证的纪实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比较不常见的。

明代批评家杨慎对于“诗史”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韵语纪时事,谓之‘诗史’。 鄙哉,宋人之见,不足以论诗也。

……杜诗之含蓄蕴藉者,盖亦多矣,宋人不能学之。至于直陈时事,类于讪讦,乃其下乘,而宋人拾以为至宝。

又撰出‘诗史’二字,以误后人。如其诗可兼史,则《尚书》、《春秋》可以并省。

又如今俗卦气歌,纳甲歌,兼阴阳而道之,谓之‘诗《易》’可乎?”(《升庵全集》卷一百三十七)不论杨升庵评价杜诗是否准确,他对于纪实性作品的见解显然是很有代表性的。 中国绘画理论中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语),批评按焦点透视法来作画的主张,讥笑李成“仰画飞檐”;在文学理论中也有相近的倾向。

反对斤斤于目前所见:“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一种比较共同的见解。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着整套与西方不相同的范畴,这些范畴是根据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归纳出来的,它们产生之后,又反过来规范和影响了文学的审美理想、审美需要,从而规范和影响了文学发展进程的轨迹。

中国的古代文论范畴是很有特色的,它们不是玄虚而是微妙,往往是拟象取譬以供参悟,不易落入言筌,如“气”、“风骨”、“韵”、“味”、“意”、“神”、“体”、“肌理”、“格调”、“意境”等等。这些范畴经过不断演变、完善,内涵也日益丰富,又逐渐在相互间交叉,形成了网络、构成了体系,相对于西方的“悲剧”、“喜剧”、“崇高”、“滑稽”、“幽默”、“典型”等美学范畴。

中国古代文论的诸范畴,表现出一些多义性特点,但更注意主客体的和谐。 中国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这些总体特点,到了“五四”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现代文学中由于小说、戏剧受到重视,就不再显示出抒情胜于叙事、表现多于再现的特点。

整个文学的思想倾向的变化更为明显,古代文学中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已被现代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所取代。此外,文学理论由于接受外来的影响已出现了许多有别于古文论的新的范畴和概念,语言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使中国文学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学的特点。

2.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怎么排列

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之一,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中知名者约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竟达四万九千多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音节和谐,文字精炼,为创造今天的新诗歌,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宋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它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所以有人叫它“诗余”、“曲子”或“长短句”。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只有在我国这样文化发达的国家,才能产生和发展。

元曲是一种古典戏曲剧本。如果排位,仍然是唐诗第一,宋词居中,元曲次之。

3.中华传统诗词经典155字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者】苏轼【朝代】宋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朝代】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3.蝶恋花·春景【作者】苏轼【朝代】宋代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4.定风波·三月七日【作者】苏轼【朝代】宋代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苏轼【朝代】宋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6.临江仙·送钱穆父【作者】苏轼【朝代】宋代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7.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作者】苏轼【朝代】宋代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8.[仙吕]后庭花破子李煜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花和月,天教长少年。

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李煜【朝代】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李煜【朝代】五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1.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作者】李煜【朝代】五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2.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李煜【朝代】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3.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作者】李煜【朝代】五代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倒,此外不堪行。14.忆江南·多少恨【作者】李煜【朝代】五代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5.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作者】李煜【朝代】五代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16.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作者】李煜【朝代】五代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17.一斛珠·晓妆初过【作者】李煜【朝代】五代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18.谒金门·风乍起【作者】冯延巳【朝代】五代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19.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作者】冯延巳【朝代】五代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20.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作者】冯延巳【朝代】五代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

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1.将进酒·君不见【作者】李白【朝代】唐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静夜思【作者】李白【朝代】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朝代】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中华传统文化之诗词

中华传统文化最经典的诗词莫属以下两首:

1.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供参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