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米芾宋词

1.米芾关于石头的诗词歌赋

题仙掌石(宋·米芾)

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

菱溪石(宋·米芾)

长虹潜贯幽岩窟,绿烟更染秋波骨。不容俗眼觇神功,只向菱溪作灵物。

少室仙人领一麾,至诚发遍山中奇。雄雌亭亭两挺出,宛若碧玉含春漪。

朱栏碧甃拱山麓,翠雾彤霞掩幽谷。能将肤寸起清泉,几见峰前春雨足。

迩来新饰紫微宫,奇诡搜索林泉空。五色磊磊可补缺,三品往往惭收功。

紫衣使者御天敕,肯教閟此苍苔色。菱溪脱迹飞上天,回看幽谷空云烟。

2.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的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⑵。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⑶枕卧江流。

赏析: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一名黼,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襄阳(今湖北襄樊),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徽宗时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所行多违世异俗,也称“米颠”、“米襄阳”。善画山水,自成一家,人谓“米氏云山”。书法得王献之笔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大观元年卒,年五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宝晋英光集》八卷,《砚史》、《画史》、《书史》各一卷。词作有《强村丛书》本《宝晋长短句》一卷。

3.请问米芾虹县诗的作者是诗词大意为何

米芾虹县诗原文:

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满船书画同明月,十日隋花窈窕中。再题:碧榆绿柳旧游中,华发苍颜未退翁。天使残年司笔研,圣知小学是家风。长安又到人徒老,吾道何时定复东。题柱扁舟真老矣,竟无事业奏肤公。

从“题”字看,作者应为米芾本人。

《旧题》写天气初晴,风吹榆柳,作者心情很好,载满一船书画快速航行,观赏着岸边的花。

《再题》写这样那样努力了多年,恐怕到老也没什么功劳。

如需进一步探讨,可联系我。

4.谁有米芾蜀素帖所有诗词和注解

米芾《蜀素帖》释文 搞个全点的注音《拟古》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jiàng烟,旖yǐ旎nǐ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yè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qú。报汝rǔ慎勿语,一语堕duò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霜)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野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牋jiān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wèi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miù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tiáo愿招类。

金颸sī带秋威。欻xū逐云樯至。

朝隮jī舆yú驭yù飙biāo。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蟾餮tiè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彻。

鸿胪lú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便敲枰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zé。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zhuó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jū尫wāng鸱chī那一顾。

迩ěr(业)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zhǐ。

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敝fú记。

题识:增城嗜书,又好米南宫书,余在长安得蜀素摹本,尝与增城言米书无第二,但恨真迹不可得耳。□二十余年,竟为增城有……犹有蜀素存米者,幸逭郁攸献晋卿。

堪与渔村为合璧,似争兰畹擅连城。书虽涉放原归整,□固云颠颇具英。

磬折幽光非谬誉,谓狮捉象是精评。癸卯仲春上澣御题此米芾蜀素真迹卷为大学士傅恒旧藏,壬寅冬其子额附福隆安家不戒於火,而是卷适以付装获全,因进入内府,即提什纪其事。

今春其孙丰伸济伦家复遭祝融之厄,传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为丁甲下取洵乎。翰墨因缘,流传有数,艺林名迹,当有神物护持,不可思议耳。

戊申孟夏御识。臣董浩奉敕敬书跋文:顾从之:蜀素一卷乃庆历四年甲申东川所造,东园邵子中藏於家二十余年,至熙宁元年戊申装褫成卷。

先记其尾,虚其首,以将属善书者。庆历至熙宁二十余年矣,至熙宁八年乙卯胡完夫、徐道渊、闾丘公显观於子中家,展转数遍,亦题其尾,尚其素也。

至元佑三年戊辰始为米溪堂书,熙宁至元佑又几二十几年矣,子中、完夫诸公爱其素如此,不知诸公及见溪堂之词翰否乎?评议:清王澍:风神秀拔,仙姿绝世,去鸿堂本万倍,为米老行书第一。概述:蜀素帖为绢本,米芾书於元佑三年(一○八八)九月二十三日,计五五六字,纵二七‧八公分,横二七○‧八公分,今收藏於台北故宫。

与苕溪诗卷同为米芾中年时期成熟作品。前有董其昌题识及清高宗是七言诗一首。

后有沈周、祝允明、文徵明、顾从义、王衡、董其昌及高士奇等诸家跋语。明朝时曾为汪宗道、吴廷、顾从义所藏,董其昌将之刻入戏鸿堂帖。

清代则经王鸿绪、高士奇、傅恒收藏。该帖书於绢织的质地上,上有『乌丝栏』,亦是织出来的转摘请注明中书网及作者!谢谢![ 本帖最后由 都市野狐禅 于 2008-7-15 23:49 编辑 ]。

5.米芾为苏东坡吊念写下了什么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九日夜里亥时,一艘官船因为修理船舵而停泊在太湖的芦香亭下。

是夜月光明亮,天空幽深,三万六千顷的湖面上似平镜一般,船中斜倚着船窗的苏轼正在思索着什么。昨日在湖州任上突然被逮捕的经过,使苏轼犹如梦中。

苏轼本是湖州的太守,到任才三个月,不料突然接到胞弟的密报,说御史台已派人前来逮捕他。苏轼刚把太守的职责暂时委托给通判祖无颇,皇甫遵身着袍靴手持笏板就闯入州府,立于庭下;御史台两个兵卒左右侍立,白衣青巾,四面顾盼,站在那里恶煞般,其人心汹汹不可揣测。

州府人亦看到两个兵卒怀揣台牒,腋下衣袍凸现犹如藏着匕首一样,而皇甫遵冷着脸久久地不说话,人心益发疑惧。经过一番短暂的对答,兵卒就把苏轼绑了,出城登舟。

正像祖无颇所目击的: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此刻,船窗外就是太湖水,苏轼不止一次地想过,只要纵身一跃,顷刻之间就可一了百了……乌台诗案,使苏轼被押御史台一百二十多天。

这是苏轼遭遇的人生第一祸事,罪名是讽刺新法、谤毁君相。苏轼万万没有想到,一篇《湖州谢上表》里的牢骚话和《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里的几首讽刺新法的诗,竟会召来如此惨痛的灾祸。

幸亏有很多正义的大臣大力援救,就连身患重病的太皇太后曹后也出面说话:有一次,仁宗皇帝主持殿试归来,甚喜,曰:“朕今天又为我的子孙谋得太平宰相两人”,说的就是苏轼、苏辙啊,你现在杀苏轼合适吗?因变法罢相闲居江宁的王安石也有上书,奏中曰:哪有圣明之世杀才士乎?神宗本来就爱惜苏轼的才,就“以公一言而决”,把苏轼贬到了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出狱,喝酒时诗性又起,遂吟诗一句: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苏轼以诗文被弹劾,出狱后又喝酒吟诗,酒醒,想到后怕处,私自骂曰:犹不改也!东坡,就是东边的山坡。比如在长江边的忠州城外,就有一处东坡。

唐代元和年间,白居易被贬忠州,他十分喜爱那里的东坡,作诗曰: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黄州城依赤壁山而筑,虽有东、南、西、北四门,但四门并非是正对东、南、西、北。除东门之外,南门实际位于东南,西门位于西南,北门位于西北。

黄州本是一座山城,四周冈峦起伏。东南隅的山坡上有一处比较平旷开阔,面积有五十来亩,原是官家废弃的营地,荒草离离,瓦砾遍地,不像忠州东坡那样绿树成荫。

即使在苏轼把这块荒地开垦出来之后,每当他乘着月色在东坡散步时,手中的拄杖还会不时拄到路上的瓦砾,发出“铿然曳杖声”。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在御史台差役的押解下来到黄州。

当时只有长子苏迈在他身边,其余的家人都由弟弟苏辙暂时照看着,直到五月底才来到黄州与苏轼团聚。苏轼平时没有多少积蓄,一到黄州便陷入了穷困境地。

他写信给故友章惇说:黄州的鱼虾、稻米、木柴和木炭都很便宜,穷人在这里生活是可以的。然而,由于我平时没有积蓄,薪俸所得,随手就花费了。

兄弟苏辙有七个女儿,负债如山,现在家人都在他处,不知何日来到黄州。我现寓居僧舍,布衣蔬食,随僧侣吃饭,倒也简单,很担心家人的到来如何生计!果然,合家团聚之后,苏轼的积蓄只勉强支撑了一年,正在此时,故友马正卿前来探望。

马正卿,名梦得,是杞人。二十年前,他正在京师做“太学正”的学官,一天,即将赴任凤翔府通判的苏轼前去访问他,正逢他外出,便信手在其书斋的墙壁上题了一首杜甫的《秋雨叹》。

马正卿看了苏轼的题诗,心有所感,便辞去官职,跟随苏轼前往凤翔去当了幕僚。关于马正卿,苏轼谪居黄州东坡时有诗赞曰: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如今马正卿看到苏轼生活穷困,便出面向官府提出申请,让苏轼开垦东坡上那片废弃已久的营地以谋生计。

此时黄州太守徐大受对苏轼很有好感,马正卿的申请顺利地获得批准。于是苏轼买了一头耕牛,动手开垦东坡。

苏轼率领家人,拾瓦砾,烧枯草,平整土地,还疏浚了一口废弃已久的暗井。除了马正卿之外,黄州的几位朋友潘丙、郭遘和古耕道等人也赶来相助。

风吹日晒,众人不辞辛苦,到了深秋,他们终于在地里种上了麦子,第二年就有了收获。麦子收割后又种上中稻和大秋农物,夜晚,苏轼看到沾着露珠的秧苗在月光下闪着银光,心中充满了欣慰。

后来苏轼和家人又在田地四周种了数百棵桑树,以及一些枣树、栗树,还在东坡附近盖了五间草房,号“东坡雪堂”;并自称“东坡居士”。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米芾三十二岁,已在长沙从事任上七年。

离开京城放外任职时,米芾才二十岁,由秘书省校书郎改任临桂尉、含光尉。离京时,米芾已成家,夫人娘家是京城官宦曹编修家二女儿。

崔驸马作的媒,阎氏相过后,比较满意。阎氏对崔驸马说:虽然都是官宦人家,曹家小姐容貌姣好,识文断字,婚后相夫教子,缝缝补补,遵守妇道,日子可是长着呢!崔驸马言道:夫人尽可宽心,我与曹编修相识多年,与光辅都是同。

6.宋史米芾传翻译

米芾字元章,吴人。因其母亲侍奉过宣仁后藩邸旧恩,补为氵含光尉,先后任雍丘知县、涟水知军、太常博士、无为知军等官,后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米芾呈上儿子米友仁所做《楚山清晓图》,被擢外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去世的时候,只有四十九岁。

米芾做文章构思奇巧,从不蹈袭前人旧辙,其书法特别精妙,可以说得到王献之笔意。米芾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且特别能临摹古画,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对文物鉴定也特别在行,遇有古代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直到得手为止。王安石曾经摘取米芾的诗句写于扇子上,苏轼对米芾也多有夸奖,米芾穿衣戴帽仿效唐人,风韵潇洒,声音清亮,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许多慕名者前来一睹他的容颜和风采。米芾好洁成癖,以至于不与他人共用器物。他的所做所为也时显怪异,并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笑话。例如,无为州有一块大石头,形状奇丑,米芾见之后大为高兴,说“:这块石头完全可以受我一拜。”于是真的开始叩拜,并念念有词地喊石头大哥。米芾向来厌恶世俗,故他在仕途中总遇挫折。曾奉诏仿黄庭坚小楷做周兴嗣的《千字韵语》,又曾进入宣和殿观看禁内所藏之书,别人都据此认为米芾是很受宠的。

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无晖,潜心古学,也善于书法绘画,世号“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