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略谈对唐诗的认识和理解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 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恋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 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见雾,就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 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他就会有这样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人看不惯有些小人得势,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唐诗中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骂得很有力量,以历史时间作尺度,眼界十分开阔。 唐诗是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的。读到不少唐诗,真的就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心花怒放的感觉。 这也是我们喜欢唐诗的一个原因。所以,叶嘉莹教授接着马一浮先生的话说,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灵。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 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 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 “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有些看起来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也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都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气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青未了”三个字,不正是生生不息的春色天边无际地流淌么?有一个诗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着觉了,找不到原因,只觉得身子很暖和,原来经过了一个冬天,地气开始回暖了,于是他写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你们看,诗人的生命节奏,感通着宇宙的生命节奏。 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忧心如焚,彻夜不眠,忽然,窗外那黑黝黝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粼粼,明亮起来了,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而充满了对天意的默默的感动。 杜甫有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文字,小孩子都懂得,平凡得不得了,但是读起来舒服极了,通透极了,有一种生命与宇宙透气的感觉。杜甫还有一首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种生意盎然之美,一种随处生春之美,读久了就觉得生命很亮丽,很新鲜活泼有力。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这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代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 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性这个东西,要么是零散化,成为没有理性构架、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格意识的拼贴;要么是空洞化,成为没有真实内容、真实需求的虚无主义;要么是幽暗化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 现代性主张人是经济动物,是潜意识盲动与升华,是宇宙中的过客。这些问题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讨论现代思想的利弊,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的反思与怀疑,也成为我们读唐诗的一个背景,使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2.谈一谈对唐诗宋词的看法的作文以前写过一篇关于宋词的文章,凑或看看吧!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华夏大地所酝酿出的文化更是光辉灿烂。上古的诗经,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两汉的骈赋,长安的诗,汴京的词,大都的曲,还有那明清的小说,其中凝结了多少迁客骚人的心血,照耀了多少代文坛,更含蕴了汉的拘谨,唐的张扬,宋的精细,以及元的四海归一。 宋词更是其中的最佳代表。夏日的午后,捧一卷《宋词三百首》,品一杯香茗,敞洋在词绝美的意境中,这便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宋词或许没有骈文的华丽工整,没有唐诗的韵律简练,但宋词却能最好地将词人的情感与事物本身相联系。它不需要受字数与音韵的约束,形式上更是灵活多样,比唐诗骈文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让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也能参与艺术,感受艺术。柳七曾与歌妓船头簪花写韵,吟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所以他的词清新隽永,更深得民众的喜爱,在当时更广为传唱,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无人不晓。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词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雨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宋词三百首》,听一听声声慢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工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3.谈古诗漫步苑请大家一起来谈一下对古诗的欣赏和看法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诗歌,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学习语文,不可不读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腹有诗书语自华”,多读一些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多读一些诗,也可高效地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使自己浑身散发出诱人的书卷气,很高雅、很有气质, 正所谓“常读诗书气自华”。 不过,学习诗歌光能解释诗歌的大意还远远不够,要学会欣赏诗歌的: 1音乐美——通过有感情的多层次的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A感情:轻松愉快 激愤昂扬 哀怨悲伤 节奏:明快朗畅 急促有力 低沉缓慢 B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 C诗歌的押韵和平仄。 2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3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炼集中而形象的语言。 举一首给你吧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唐。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案:(6分)(1)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 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1分。 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相信你的努力会有提高! 。 4.王维/裴迪《辋川集》比较谈唐诗中两位诗人写出的同一地方的风景,试比较王维与裴迪在《辋川集》中的同题唱和诗即可知道。 如《文杏馆》,裴迪的诗是:“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后顾。”王维的诗则是:“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又如《木兰柴》,裴迪的诗是:“苍苍落日里,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王维的诗是:“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再如《辛夷坞》,裴迪的诗是:“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王维的诗则是:“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裴迪的诗总是写自己在跻攀、缘路、留玩,看不到对自然物象深层的审美体验,而王维的诗虽然没有诗人自我形象、行为、主观意图甚至情感的表现,只有大自然物象本身声、光、色、态的纯然呈现,而物象之神理却因其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深入细致而得以有极为清楚动人的表现。 这一切当然也是因为其心境极为澄明空寂,所以才能使物色自映照于心而不必再着意去寻幽访胜了。苏轼在《东坡题跋》卷二《题渊明饮酒诗后》中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是“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盖渊明也好,王维也好,他们都是自性圆满具足,无待无求,亦不着意之人,他们的精神已近乎庄子所说的“圣人”境界,因此心明如镜,览照万物,万物自现于心而无待其去望了。 5.木心的诗歌特点木心的诗歌分为哪些种类,推荐几首经典寄回哥本哈根 木心 已经很多年 流行穿蘑菇色风衣 流行很多年 不好说流行 (说什么) 人穿了蘑菇色风衣走在路上 比蘑菇多两只脚 蘑菇圆 人不圆 蘑菇静 人不静 (走来走去) 蘑菇有鲜味 人没有鲜味 人吃蘑菇蘑菇不吃人 我也不吃没有鲜味的人 昨天我在丹麦 作者:木心 蔚蓝终于拜占庭航向绸缪你卸尽诗章, 余亦识众星如仪罗盘在握嗟夫圣城覆灭, 迟来者半世飘流所遇紫霭沉沉中途岛呵. 预言吗我能,你预言荣耀降临必在二度, 除非眉额积血的独生子换了新父,我预言. 恺撒海伦米开朗基罗都曾长脚蚊过来的么, 平素拒事体系的我盈盈自限于悲喜交集, 竟然伸攀信仰,翡翠怀疑指环蔓卷的手. 吁,形亸貌衰心绽智扬,夜阑记忆大明, 圣苏菲亚殿堂未启柏拉图院门未掩,那时, 啼唱啼唱那株金打银造的树上璀璀璨璨, 那只人工的鸟闪烁其辞便是一样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