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玉体台唐诗

1.清朝诗句“谁叫玉体两横陈”是出自那一首诗

咏古

清 田雯

谁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敌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田雯(1635—1704),清初大臣,诗人。字紫纶,一字子纶,亦字纶霞,号漪亭,自号山姜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田绪宗之子。康熙三年(1664)殿试二甲第四名进士。授中书舍人,十九年(1680)提督江南学政,二十六年(1687)为江苏巡抚,三十八年(1699)奉旨督修淮安高安堰河工。以病辞职归里。诗与王士禛、施闰章同具盛名。著有《山姜诗选》、《古欢堂集》、《古欢堂集》、《黔书》、《长河志籍考》等。

2.带玉的诗句形容女子

1、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出自《美女篇》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所创作的乐府诗。

意: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娴静的姑娘,以诗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

2、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此作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3.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曹雪芹《红楼梦》 警幻仙姑赋。

译:这样沉鱼落雁的容貌,哪个美人能比得上啊?羞愧了那位浣纱沉鱼的西施女;还有那位远嫁塞北,让空中飞行的大雁看见她,只顾欣赏美丽,忘了扇动翅膀而跌落云头的王昭君。

4.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二《东城高且长》。

《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5.带玉的诗句还有很多: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6.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醒。

出自晏几道《鹧鸪天》

7.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李煜《虞美人》

8.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

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

出自魏承班《木兰花》

9、梦中哦七言,玉丹已入怀。

一语遭绰虐,失身随蓬莱。

出自苏轼的《春雨》

10、天色容成水,蟾光链出银。

碧香三酌半,玉笛医生段。

出自杨万里《月下闻笛》

3.扩写望驿台古诗的作文

春风,微微拂去了满地的落叶,水波粼粼的湖面上,又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偶尔来了一只奇特的水鸟,挑起了湖里的鱼,美好擦去了痛苦,可没擦去元稹对故乡的思念……

“唉—”元稹对天长啸,在窗口徘徊了几阵,天空飘来了几朵乌云,掩住了正照得欢腾的阳光。元稹的心思更乱了,他俯在桌上 — 孟光啊!(他的妻子),今日与你相约而见,是否觉得我无信,孟光,我想你啊,可我们只能隔岸相望,原谅我吧!我的孩子,还记得你我在湖边吟诗,孟光,你是否也在说呢?我要以诗谢罪!“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元稹的痛苦烟消云散,准备给白居易好好欣赏。

“笃笃笃。”是书童开的门。“居易在吗?元稹礼貌地问。”“先生在。”白居易正在津津有味地写诗。“居易,我最近新写了一首诗,请过目。”白居易仔细阅读了几遍,“恩,不错,不错。”白居易突然手痒痒,也提笔作诗:“靖安窗里当窗柳,望驿台前铺地花。两处青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真是写到我心坎上了,居易兄,我真不如你呀!”元稹大赞道。白居易笑了几声,又抚了抚胡须。

4.唐朝权德舆写的一组《玉台体》所有的诗词,谢谢

标题:玉台体 作者: 权德舆 体裁: 诗 格律:五言绝句 年代: 原文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藳砧归。 译文:昨夜晚,我的裙带突然松解,今清晨,又看见蟢子四处飞窜,莫非是,丈夫就要回来,我须得,好好梳妆打扮。

赏析 此诗写一位新娘初入夫家,惟恐处事不当的心态。 南朝徐陵曾把梁代以前的诗选作十卷,定名《玉台新咏》。

严羽说:“或者但谓纤艳者玉台体,其实则不然。”(《沧浪诗话》)可知这一诗集,香艳者居多。

权德舆此首,标明仿效“玉台体”,写的是闺情,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 人在寂寞烦忧之时,常常要左顾右盼,寻求解脱苦恼的征兆。

特别当春闺独守,更易表现出这种情绪和心理。我国古代妇女,结腰系裙之带,或丝束,或帛缕,或绣绦,一不留意,有时就难免绾结松弛,这,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夫妇好合之预兆,当然多情的女主人公马上就把这一偶然现象与自己的思夫之情联系起来了。

啊!“昨夜裙带解”,莫不是丈夫要回来了吗?她喜情入怀,寝不安枕,第二天,晨曦临窗,正又看到屋顶上捕食蚊子的蟢子(喜蛛,一种长脚蜘蛛)飘舞若飞:“蟢”者,“喜”也,“今朝蟢子飞”,祥兆迭连出现,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喜出望外的女主人公于是由衷地默念:“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我还得好好严妆打扮一番,来迎接丈夫的归来。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

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平静的涟漪。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

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何,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

少有文名,曾官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与李林甫不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诗多而无甚特色,只有少数乐府诗为人称道。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