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春这首诗的阅读答案从唐诗传播到日本开始,学习、欣赏唐诗就成为日本各个时代文人们的基本教养之一。即使到了近现代,日本仍然把唐诗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并为此花了很大的工夫。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转为向西方学习,教育制度一如西方。不过,直到今天,在“国语”也就是日语教育里汉文汉诗的内容仍占有一定的分量。 日本 近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在他的代表作小说《草枕》里写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仅仅二十个字里真是别有乾坤。这乾坤的功德不是《不如归》和《金色夜叉》(德富芦花的《不如归》,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两者并称为新派悲剧代表作)的功德,而是因汽船、火车、权力、衣物、道德、礼义而疲惫到极点的时候,忘却一切蒙头大睡的功德。 夏目漱石提到的《不如归》和《金色夜叉》是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那首诗是王维的《竹里馆》。夏目漱石在小说里将王维的诗比作可以使人忘掉一切现实的良药,评价不可能更高了。夏目漱石从小受到很好的汉学教育,1889年他在他最早的汉文作品《木屑集》里这样写道: 余儿时诵唐宋数千言,喜作为文章,或极意雕琢,经旬而始成;或咄嗟冲口而发,自觉淡然有朴气。窃谓古作者岂难臻哉,遂有意以文立身。 夏目漱石在22岁时写出此等汉文,从中不难看出他扎实的汉学功底。夏目漱石在《木屑集》里作汉诗数首,其中一首七言绝句为:西方决眦望茫茫,几丈巨涛拍乱塘。水尽孤帆天际去,长风吹满太平洋。夏目漱石的这首绝句里的“决眦”“孤帆”“天际”等几个词说明他是在用杜甫的《望岳》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的诗句。 1916年,也就是夏目漱石去世当年,夏目漱石作诗《题自画》:唐诗读罢倚栏杆,午院沉沉绿意寒。借问春风何处有,石前幽竹石间兰。看得出夏目漱石一直是把唐诗集放在身边经常咏诵,也一直写汉诗。夏目漱石在东京大学学的是英国语言文学,后来教授英语,还到英国留学过两年,按说夏目漱石的思想和知识结构应该是比较西化的。不过他在学习英语之前,曾经进著名的汉学私塾二松学舍学习汉学,这为他的汉学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夏目漱石那个年代,不只是夏目漱石学习汉学。在新式学校开办之前,所有的学生只能在私塾学习汉学,在新式学校开办以后,也有很多学生在私塾学习汉学。从前面所举的夏目漱石的汉诗不难想见,夏目漱石在二松学舍学汉学时,《唐诗选》应该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他的诗作里才会有唐诗影响的痕迹。如果再考虑到夏目漱石是用自己根本不知读音的汉语来创作汉诗的话,就可以想见当时的日本人学作汉诗有多不容易,而能作出上面所举的汉诗又需要多么深厚的汉学素养。 从战后到今天,在日本高中的国语课本里,汉文仍与现代文、日本古文同为重要内容,高中课本里的汉文当然包含汉诗,汉诗里最多的是唐诗,高中课本里出现的唐诗大都可以从《唐诗选》里找到。日本高中的国语课本里有唐诗的内容是因为日本的大学招生考试题里会出现唐诗考题。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国语即语文考试题里有一道汉文题,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五,汉文题就有可能是唐诗题。1992年日本大学考试中心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国语考题的汉文部分就是白居易的诗。现在日本的高中国语教育经过多次改革,虽然汉语部分已经少了许多,一些大学的招生考试也不再出汉文问题,但是一流大学的考试还是保留了汉语试题。在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的国语试题里,如果有唐诗试题的话,一般会先将唐诗列出,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本大学考试模拟题中的汉语测试部分大概是怎样的。试题是从株式会社河合出版的《完美题集国语Ⅰ、Ⅱ》中摘选出来的。 2.唐诗乐府<老将行 >是谁写的老将行 名称: 老将行 作者: 王维 简介 王维 (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唐诗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七言古诗 乐府 体裁: 诗 年代: 盛唐 内容介绍 原文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 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 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白额虎”。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 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著名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 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间十句为第二段,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生活。自从被弃置之后老将便“衰朽”了,岁月蹉跎,心情不好,连头发都白了。 他昔日虽有后羿射雀而使其双目不全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瘤,很不利落了。古人常以“柳”谐“瘤”,并且“杨”“柳”通假。 在这里诗人以“杨”谐“疡”(疮)是照顾到诗的平仄声调。老将被弃,疡生左肘,却还得自寻生计,“路旁时卖故侯瓜”。 “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破,为布衣,种瓜于长安东城。这里说他不仅种瓜,而且“路旁时卖”,可知生活没有着落;“门前学种先生柳”,也是指他以耕作为业的意思。 陶渊明门前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先生”。至于住处则是“苍茫”一片“古木”丛中的“穷巷”,窗子面对着的则是“寥落寒山”,这更见世态炎凉,门前冷落,从无宾客往还。 但是老将并未因此消沉颓废,他仍然想“誓令疏勒出飞泉”,象后汉名将耿恭那样,在匈奴疏勒城水源断绝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于又得泉水却敌立功;而决不象前汉颍川人灌夫那样,解除军职之后,使酒骂坐,发泄怨气。 最末十句为第三段,是写边烽未熄,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衷肠。 先说西北贺兰山一带阴霾沉沉,阵战如云,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次写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一带征召大批青年入伍,诸路将军受诏命分兵出击。最后写老将,他再也呆不住了,先是“拭拂铁衣如雪色”,把昔日的铠甲摩擦得雪亮闪光;继之是“聊持宝剑动星文”,又练起了武功。 他的宿愿本就是能得到燕产强劲的名弓“射天将”(“天将”一作“大将”),擒贼擒王,消灭入寇的渠魁;并且“耻令越甲鸣吾君”,绝不让外患造成对朝廷的威胁。结尾为老将再次表明态度:“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借用魏尚的故事,表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他一定能杀敌立功,报效祖国。 魏尚曾任云中太守,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 这首诗十句一段,章法整饬,大量使事用典,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刻画出“老将”的艺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此种诗纯以对仗胜”。诗中对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容,犹如璞玉磨琢成器,达到了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词高的艺术境界。 3.国学内容包抱唐诗吗不包括。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大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更有宽泛的解释,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4.求所有关于蛇的成语、歇后语、俗语、顺口溜、口头禅、唐诗宋词经典最佳答案有关蛇的诗词 虫豸诗·巴蛇(三首) 作者:元稹 年代:唐 其一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其二 越岭南滨海,武都西隐戎。 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 讵有隳肠计,应无破脑功。 巴山昼昏黑,妖雾毒蒙蒙。 其三 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 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 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 战龙苍海外,平地血浮船。 蛇倒退 作者:范成大 年代:宋 山前壁如削,山后崖复断。 曏吾达陇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岭处,栗甚履冰战。 牵前带相挽,缒后衣尽绽。 健倒辄寻丈,徐行廑分寸。 上疑缘竹竿,下剧滚金弹。 岂惟蛇退舍,习鸟望崖反。 稍喜一径平,犹有千石乱。 仍逢新烧畲,约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颦末百忧散。 山民茆数把,鬼质犊子健。 腰鑱走迎客,再拜复三叹。 谓匪人所蹊,官来定何干? 傥为饥火驱,平地岂无饭? 意者官事迫,如马就羁绊? 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逐蛇: 朝代:宋 作者:张耒 嗟尧之时兮大水滂,横溃四海兮包陵冈。 荡流涌汩兮周无防,龙腾蛇奔兮嬉以狂。 腥鳞顽鬣兮更披猖,城居穴处兮乱厥常。 颓虫纠结兮肆害戕,陆盘渊据兮傲不臧。 朋屯党集兮蕃以昌,穿穴噬啮兮民尽伤。 下民既病兮帝弗康,黄熊幽殛兮羽山阳。 乃命伯禹兮行四方,乘高趋卑兮陵复航。 凿山疏源兮导河江。 万水下足兮来洋洋。 经画九野兮兴农桑,驱龙放蛇兮屏诸荒。 焚山燎野兮无遗芒,野巢窟居兮保厥疆。 敢有弗率兮断尔吭,伯益作志兮稽妖祥。 帝虞耄勤兮黜予商,天授神禹兮夏是王。 九牧作贡兮金监锽,大冶鼓铸兮腾精铓。 岩岩九鼎峙且刚,奇形诡质兮走与翔。 鳞毛羽◇兮兮杂短长,求情抉态兮幽微彰。 制驭百怪兮严纪纲,兽虫人鬼兮安其乡。 殊宫别域兮异存亡,曷为兹蛇兮宅我居。 妖顽坚老兮傲驱除。深潜居此兮坦无虞。 下饮我沼兮稍林株,朱眸丹舌兮玄鳞肤。 恍惚遽速兮疑有无,居者畏避兮行者徐。 险夺我圃兮骇我徒,盗窃祭祷兮欺群愚。 我咨尔蛇兮潜山而穴野,阴蟠远伏兮与人乎异舍。 冬居夏游兮时以行,食尔之食兮朋尔朋。 僭乱我居兮常失经,叛弃尔守兮帝有刑。 胡昏与顽兮居以宁,自为不宁兮邀割烹。 荒戾天理兮悖圣程,我宥尔愆兮逐尔行, 亟舍故处兮遐以征。 南山之幽兮云雾冥, 草木荟蔚兮崄不平。尔徒实繁兮食惟尔盈, 捕取不至兮居无与争。 汝生孔遂兮寿绵尔龄, 物违其常兮祸之所集。丰狐昼游兮冬裘以白, 龟厌渊处兮吉凶是卜。 虎不畏人兮皮包戈戟, 矜险恃孽兮其终鲜克。我言孔昭兮语汝以理, 日吉时良兮汝遄以逝。 有关蛇的名人名句 从同一朵花中,蜜蜂吸蜜蛇吸毒。——亚美尼亚 自暴自弃是一条吸取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的毒蛇。 ——德国 草原上的睡蛇不等醒来就要打死,身上的疾病不等发作就要医治。——柯尔克孜族 刺狷说:我的儿子是棉软的;乌鸦说:我的儿子是雪白的;蛇说:不是我弯是路弯 打死一条蛇,等于救了一千只蛙 ——越南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中国 蛇并不会怜悯熟睡的人——伊朗 牛饮水而生乳,蛇吸水而产毒汁。——英国 有关蛇的歇后语 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 长虫(蛇)吃棒槌——直脖啦 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 窜蛇盯小鸟——列奏(逮住) 打蛇不死打蚯蚓——怯大欺小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打蛇打到七寸上——正好;恰到好处;击中要害;抓住了关键 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 打蛇随棍上——因势利导, 大虫头,长虫(蛇)尾——虎头蛇尾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地头蛇请客——福祸莫测 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冻僵的长虫(蛇)——要死不活;死不死,活不活 洞里的蛇——不知长短 毒蛇出洞——伺机伤人 毒蛇的舌头——独(霉)分乙(芯)裁 毒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全是毒 毒蛇见硫磺——浑身酥软 毒蛇爬竹竿——又狡(绞)又猾(滑) 毒蛇吐芯子——出口伤人 毒蛇牙齿马蜂针——毒极了;最毒 毒蛇钻进竹筒里——假装正直 毒蛇做梦吞大象——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短棍儿打蛇——难近身;近不得身 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花皮蛇遇见饿蛤蟆——分外眼红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惊蛰后的青竹蛇——越来越凶 看到草绳就喊蛇——大惊小怪 老虎头皮蛇尾巴——有始无终 老君爷(道教对老子的尊称)叫蛇咬——无法可使 老鹰叼蛇——十拿九稳 蟒蛇缠犁头——狡猾(绞铧) 蟒蛇缠身——挣不脱 蟒蛇进鸡窝——完蛋 茅草窝里的毒蛇——暗中伤人 母老虎,地头蛇——惹不起 菩萨的长虫——佛口蛇心 菩萨吞长虫(蛇)——佛口蛇心 墙缝的蛇咬人——出嘴不出身 敲锣捉麻雀——一个逮不了(比喻打草惊蛇。) 山里的五步蛇——毒极了;最毒 蛇被抓住了七寸——浑身酥软 蛇入曲洞——退路难 蛇入筒中——曲性在 蛇头上的苍蝇——自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 蛇吞扁担——直脖啦 蛇吞老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 蛇吞象——不自量;好大的胃口 蛇吞蝎子——以毒攻毒 蛇遭蝎子蜇——一个比一个毒 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 蛇钻竹筒——没有回头的余地 田坎上爬长虫。 5.《杜立德,字纯一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 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 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 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 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 一曰法古。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 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 一曰爱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 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 ”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 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 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 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 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 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 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 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 他非所计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 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 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修省以迓天休 迓:迎接,顺应B.上以其有裨治理 裨:裨益,好处C.宜急捕诛,以彰法纪 彰:表彰,表扬D.以事在赦前,寝其议 寝:停止,搁置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杜立德在为官方面有才能的是( )(3分)①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②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③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 从容整暇,中外相安④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⑤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⑥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立德因为宋权的推荐做了官,他上疏提出要想天下太平,需要做到三点:敬天、法古和爱人。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B.杜立德处理案件有仁爱宽恕之心,皇帝听说他执法公平,非常满意。 曾经当面夸赞他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杀过一人。C.杜立德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人坦荡无私。 他曾在回答皇帝询问时,向皇帝推荐数位可堪大用的人,一点没有避嫌。 这令其他人感到惊讶。 D.杜立德死后被赐予“文端”的谥号,皇帝南巡的时候,还曾经询问杜立德的墓地在哪里,并亲手书写了“永言惟旧”四字作为赏赐。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 (5分)译文: _ (2)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 其除之便。(5分)译文: _。 6.顾彬如何看中国古典诗这可是偶然的发现!经过是这样的。我最早是学神学的,很晚才开始学汉学。1966年,我考入德国北来因——威斯特伐利亚州(Nordrhein一Westfalen)北部的明斯特(Münster)大学,开始学习神学,学了大约两年。当时神学可以说已经开始现代化。但是如果以后想当牧师的话,将来到了教会以后,在大学学到的神学没什么用。它太思想化、太现代化、太抽象了。 所以我对大学教的神学很有怀疑,直到1967年底,我偶然读到一个美国作家庞德用英文翻译的唐诗,他的翻译立刻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对了,他的这些唐诗译作,至今在欧洲还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我读过他翻译的李白诗以后,感到诗中充满了生动新奇的意象,这些意象在西方诗歌中是没有的,所以我很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诗。尤其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首诗,成了我转向汉学研究的直接诱因。 于是,我想看看能不能学古代汉语,了解一下李白是怎么回事,便慢慢开始了对古代汉语的学习,从此走上汉学之路。那个时候——也就是60年代末——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想学中文,所有的人都问我:“你在干吗呢?”“你会找不到什么工作的!”1968年,我下定决心改读汉学,同时兼修哲学、日尔曼学和日本学。那个时候学生数量不多,学中文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一个老师可能只有一两个或是三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与老师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能够学到更多东西;但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想学了,老师也不一定愿意让你走。 如果你逃跑的话,他还会跟着你,把你找回来。所以没有办法,我只好学下去。后来,我获知波鸿大学有一位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专家,20世纪40年代他在中国居住了十年,跟胡适先生学过诗。他对中国古典诗歌有很深的了解。我常常去找他,向他请教,彼此交流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心得。在60年代的德国,允许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而不像现在,必须有了硕士学位才能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那时,我正在波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要做学位论文。波鸿大学的这位中国古典诗歌专家向我推荐了晚唐女诗人鱼玄机。我就着手翻译鱼玄机的作品,开始了研究 7.雅舍小品中主要的文学特色是什么一是“雅俗共存”。 《雅舍小品》的主流词汇是典雅的书面辞藻,同时又穿插不少活泼、浅俗的口语,使作品洋溢着一种“雅俗共存”之美。行文中,既保留了文人吟咏诗章风雅,考究措辞的浓浓书卷气,又将日常生活中流泛于市井百姓间的口语罗列出来,两者相得益彰,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寓绚烂于平朴之中,又将率真包融在雅致之内。 例如在《雅舍》中描绘破窗而入的声音,“邻人轰饮而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油灯而推翻烛台,或攀缘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这里所写到的两组声音,前者运用典雅的书面语,后者则倾向浅近的口语,使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而又准确、恰倒好处。 8.唐诗中的萧姓诗歌,唐朝时期有哪些诗词作家姓萧,叫舍名字,都有哪些萧颖士(717~768),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1。 唐朝文人、名士。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 门人共谥“文元先生”。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时人论其“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 工古文辞,语言朴实;诗多清凄之言。家富藏书,玄宗时,家居洛阳,已有书数千卷。 安禄山谋反后,他把藏书转移到石洞坚壁,独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萧梁史话》……《江有枫一篇十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江有枫,其叶蒙蒙。 我友自东,于以游从。 山有槭,其叶漠漠。 我友徂北,于以休息。 想彼槭矣,亦类其枫。 矧伊怀人,而忘其东。 东可游矣,会之丘矣。 于山于水,于庙于寺, 于亭于里,君子游焉。于以宴喜,其乐亹亹。 粤东可居,彼吴之墟。有田有庭,有朋有书, 有莼有鱼,君子居焉。 惟以宴醑,其乐徐徐。 我朋在矣,彼陆之子。 如松如杞,淑问不已。 我友于征,彼郑之子。 如琇如英,德音孔明。 我思震泽,菱芡幕幕。 寤寐如觌,我思剡溪。 杉筱萋萋,寤寐无迷。 有鸟有鸟,粤鸥与鹭。浮湍戏渚,皓然洁素, 忘其猜妒。 彼何人斯,曾足伤惧。 此惧惟何,惧寘于罗。 彼骄者子,谗言孔多。 我闻先师,体命委和。 公伯之愬,则如予何。 怅然山河,惟以啸歌,其忧也哉。 《菊荣一篇五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采采者菊,芬其荣斯。紫英黄萼,照灼丹墀。 恺悌君子,佩服攸宜。王国是维,大君是毗。 贻尔子孙,百禄萃之。采采者菊,于邑之城。 旧根新茎,布叶垂英。彼美淑人,应家之祯。 有弦既鸣,我政则平。宜尔栋崇,必复其庆。 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阴槐翳柳,迩楹近宇。 彼劳者子,喧卑是处。慨其莫知,蕴结谁语。 企彼高人,色斯遐举。采采者菊,于宾之馆。 既低其枝,又弱其干。有斐君子,是焉披玩。 良辰旨酒,宴饮无算。怆其仳别,终然永叹。 岁方晏矣,霜露残促。谁其荣斯,有英者菊。 岂微春华,懿此贞色。人之侮我,混于薪棘。 诗人有言,好是正直。《凉雨一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习习凉风,泠泠浮飙。 君子乐胥,于其宾僚。有女斯夭,式歌且谣。 欲言终宥,惟以招邀。于胥乐兮。 《有竹一篇七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有竹斯竿,于阁之前。君子秉心,惟其贞坚兮。 有竿斯竹,于阁之侧。君子秉操,惟其正直兮。 彼蔚者竹,萧其森矣。有开者合,宛其深矣。 回檐幽砌,如翼如齿。 冬之宵,霰雪斯瀌.我有金炉,熹其以歊. 夏之日,炎景斯郁。 我有珍簟,凄其以栗。 彼纷者务,体其豫矣。 有旨者酒,欢其且矣。 友僚萃止,跗萼载韡. 彼美公之姓兮,那欤应积庆兮,期子惟去之柄兮。 《江有归舟三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江有归舟,亦乱其流。之子言旋,嘉名孔修。 扬于王庭,允焯其休。舟既归止,人亦荣止。 兄矣弟矣,孝斯践矣。称觞燕喜,于岵于屺。 彼游惟帆,匪风不扬。有彬伊父,匪学不彰。 予其怀而,勉尔无忘。《蒙山作》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越江秋曙》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扁舟东路远,晓月下江濆。潋滟信潮上,苍茫孤屿分。 林声寒动叶,水气曙连云。暾日浪中出,榜歌天际闻。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延首剡溪近,咏言怀数君。 《游马耳山》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送钟员外(赋月)》年代: 唐 作者: 萧彧丽汉金波满,当筵玉斝倾。因思频聚散,几复换亏盈。 光彻离襟冷,声符别管清。那堪还目此,两地倚楼情。 《送德林郎中学士赴东府(得菊)》年代: 唐 作者: 萧彧离情折杨柳,此别异春哉。含露东篱艳,泛香南浦杯。 惜持行次赠,留插醉中回。暮齿如能制,玉山甘判颓。 《洛出书》年代: 唐 作者: 萧昕海内昔凋瘵,天网斯浡潏。龟灵启圣图,龙马负书出。 大哉明德盛,远矣彝伦秩。地敷作乂功,人免为鱼恤。 既彰千国理,岂止百川溢。永赖至于今,畴庸未云毕。 《临风舒锦》年代: 唐 作者: 萧昕丽锦匹云终,襜襜展向风。花开翻覆翠,色乱动摇红。 缕散悠扬里,文回照灼中。低垂疑步障,吹起作晴虹。 既与丘迟梦,深知卓氏功。还乡将制服,从此表亨通。 《夜梦》年代: 唐 作者: 萧妃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故言如梦里,赖得雁书飞。《咏舞》年代: 唐 作者: 萧德言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