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牡丹的诗句赞美生活的诗句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 丹 刘灏 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白居易 写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足祥"; 形容牡丹花后期与落"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龙分夜雨姿娇态,夫与春风发好香。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徐凝《题开元寺牡丹》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温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扬状头赞图》 白居易的《牡丹芳》其诗云: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灿灿,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这麽多你可以选你喜欢的诗句 2.关于赞美牡丹的诗句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牡丹诗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诗 唐 唐彦谦 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牡丹诗 唐 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牡丹 唐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诗 元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牡丹诗 唐 李山甫 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3.赞美牡丹的古诗句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 "(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 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 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 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孙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 其诗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 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 "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 "(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 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 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 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 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 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 4.赞美牡丹花的诗句有哪些赞美牡丹花的诗句: 1.《清平调》李白 唐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朝北倚着栏杆。 2.《赏牡丹》刘禹锡 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3.《红牡丹》 王维 唐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译文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 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4.《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5.《牡丹》李商隐 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译文 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 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 5.有关于赞美牡丹的诗句古诗,描写形容牡丹的诗句有哪些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思黯南墅赏牡丹【唐】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再赋简养正诗【宋】范成大南北梅枝噤雪寒,玉梨皴雨泪阑干。 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红牡丹【唐】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牡丹【唐】元稹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 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白牡丹【前蜀】韦庄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洛阳春吟【宋】邵雍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洛阳春吟【宋】邵雍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 牡丹花发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牡丹【宋】范纯仁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牡丹赋【唐】舒元舆我案花品,此花第一。 脱落群类,独当春日。牡丹【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花【唐】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书荔枝谱后【宋】欧阳修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 玉楼春【宋】杜安世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鲛绡玉槛作扃栊,淹雅洞中王母队。不奈风吹兼日。 国貌天香无物赛。直须共赏莫轻孤,回首万金何处买。 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宋】司马光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 惜牡丹【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牡丹芳【唐】白居易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秦中吟·买花【唐】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唐】白居易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 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 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 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 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 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 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干。好酬青玉案,称贮碧水盘。 譬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 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 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6.描写牡丹花的古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维《辛夷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晚发:花开得晚。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篔筜:大竹名,节长而竿高。 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花红黄色,鲜艳夺目。唐·韩愈《答张十一》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唐·骆宾王《晚泊》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芙蓉:荷花。 唐·王维《临湖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翠筱:小竹。 娟娟:美好貌。净:光洁。 雨裛:湿透。红蕖:荷花。 冉冉:柔弱貌。唐·杜甫《狂夫》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唐·杜甫《暮春》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上商侍郎》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 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苏幕遮》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仙》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 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 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 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更多。 7.形容牡丹花的诗句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牡丹芳 -唐 白居易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8.写牡丹的诗有哪些在经过了将近四百年分裂、动乱的痛苦之后,唐代社会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的社会局面。 由于以诗赋取士和诗歌自身传统的影响,使唐诗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各种题材无不在唐诗中得到反映,产生了许多描写自然的作品,尤其是涌现了不少吟咏牡丹的诗篇。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 其诗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 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 "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 "(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 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 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 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 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 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 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 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谓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 二 咏物诗作为一种诗体,源远流长。《诗经·周南》首篇即以"睢鸠"托兴,《楚辞·离骚》抒志于"兰芷",寄情于"荃蕙"。 到了西汉和魏晋六朝,出现了以物命题的诗。当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后,咏物诗也随之丰富起来,蔚为大观。 唐代五十多位吟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