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江的诗赋曲江(作者:李磊,诗词新调创始人) 龙巡东天上, 云涌曲江。 五典坡头谁曾忘? 十八年披星戴月, 风雷激荡。 铁血多担当, 男儿脊梁。 弯劲弓射得天狼。 直教四海归心, 英雄情长! (作者: 黄善卓) 甲申孟秋,余别荆楚,入三秦,负笈长安,游学四年。当其时也,访古寺,登雁塔,灞河岸边折柳,杜陵塬上观花。流连巷陌,遍访汉唐遗迹;逡巡楼台,罔顾岁月不居。戊子之秋,余学成将返,又逢曲江公园营缮新开,遂迁延旬日,畅游其间。因以为赋,以纪其胜,其辞曰: 秦时离苑,唐朝旧馆,时历千载,重现其妍。虽绿池荡漾,非复虢国照影之水;秋波潋滟,不逊西子晚妆之媚。况乎秋旻高旷,碧云舒卷,溽暑消寂,间闻鸣蝉。严霜未落,尚有晚芳迟谢;西风乍起,不闻雁阵惊寒。岂必三月阳春,浓香腻于鼻翼;莺燕纷扰,蜂蝶舞于目前。 于是履幽阶之敧侧,步廊桥之迂回,顾盼迤逦,以赏秋江之美。槭梧微脱,松柏弥翠。红鱼群游,凫鸭相追。皋隰岸沚,蒹葭萋萋。芙蓉将残,白露未晞。栖止江亭,清风盈于两袖;踟蹰水滨,埃尘不染缁衣。 行人络绎,游者缤纷。滩跌江流,非腾跃不渡;岛涵波心,假舟楫可登。近水台前,群观书家挥墨;青石几上,闲听乐人吹笙。每见老者扶藜,时闻童声盈盈。淑女俊男,连臂携腕。或徜徉于幽路,或荡舟于江心。 游于斯境,思夫悠邈。杜甫于池头久坐,乐天立江亭晚眺。雁塔壁间,几人贤名永驻;琼林宴上,谁于杏园醉饱?花逐流水,时如风逝。吾所观者,非复汉唐旧景;吾所行者,岂是驰辇之道?心念于兹,临风怅惘。石桩空列,更无王孙系马;曲江仍曲,曲水何以流觞。 日渐西迫,时已黄昏。余晖斜照,霞光流影。晚树笼烟,金乌遁形。浮云半蔽朗月,星辉不掩华灯。芙园烟火,甫凌空而骤响;雁塔清乐,惜湮没而靡闻。风光旖旎,未及全览;晚风习习,遄促归程。千树亭外,曾倚玉树;阅江楼上,憾未登临。及出园犹回望,虽久别而梦萦。冀异日之重游,堪补缀于斯文。(发表于《中华辞赋》第十八期) 2.张良写过诗吗好象没有,秦末汉初时期最多的是赋,而不是诗,知道唐朝才是诗文大兴。所以即使有也是赋,或者是歌。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至于张良的诗或者赋有没有,不见正史记载,野史也不甚听闻,但想必是会做诗赋的吧。 3.诗赋是什么意思诗赋 : shī fù 1.诗和赋。 2.指雅乐。 诗 #shī 【释义】①一种文学体裁,大多分行押韵,有节奏,可以吟咏朗诵:诗歌|诗篇|诗人。②《诗经》的简称。 【诗歌】 #shīgē泛指各种体裁的诗。 〖例句〗我国古代的诗歌不仅语言精练,而且音律押韵,谱曲后可以唱出来,的确是文学中的瑰宝。 【诗情画意】#shī qíng huà yì 如诗如画般的美好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句〗西湖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古代的故事、传说很多,因此,只要提起她的名字,就觉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 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 诗shī ⒈文体名。形式很多,它是可以歌咏或朗诵的韵文。 赋 #fù 【释义】①给予;交给:赋予。②旧时指农业税:田赋|赋税。③写作诗、词:赋诗。④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汉赋|《赤壁赋》。 【赋有】 #fùyǒu天生具有某种性格、气质等。 〖例句〗劳动人民赋有淳朴忠厚的性格。 【赋予】 #fùyǔ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例句〗领导赋予这样重要的任务,我一定全力以赴,认真完成。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赋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同本义 赋,敛也。――《说文》 赋,税也。――《广雅》 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法言·问道》 而令贡赋。――《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 缴纳赋税 讼者平,赋者均。――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又如:赋金(交纳税款) 给予;授予 赋 fù ⒈赋税。旧时指田地税,各种捐税:田~。薄~敛,则民富矣(薄:减轻。敛:征收)。 ⒉授予,给予:~于。 ⒊一种文体,有韵,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诗词歌~。《风~》。《赤壁~》。 ⒋念诗或作诗:临清流而~诗。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中“赋”的意思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5.“刻诗赋于其上”中“赋”是什么意思文学文体 赋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6.正在搜集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或者典故来描绘汉唐时期的服饰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陌上桑》 风为裳,水为佩――李贺《苏小小墓》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 《丽人行》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李清照《永遇乐》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祙――李白《玉阶怨》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李清照《点绛唇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李清照《菩萨蛮》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李商隐《蝶》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宋玉《神女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玉佩金钿随步动,云罗雾縠逐风轻。――长孙无忌 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同心勿遽游,幸得春妆竟。――王维《扶南曲五首》 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江总《婉转歌》 何处游女,蜀国多云雨。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秋千。 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韦庄《清平乐》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韦庄《谒金门》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韦庄《思帝乡》 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韦庄《怨王孙》 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韦庄《小重山》 7.“诗赋”的“赋”是什么意思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其远不及诗、词、曲、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 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