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云卿,广汉人”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 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 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坚韧过革舄①,人争贸之以馈远。 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 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 ”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 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 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 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 ”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 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 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 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 旦遣使迎伺,则扃②户阒然,③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注释:①舄(xì):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 ②扃(jiōng):门窗上的插关,此代指门。③阒(qù)然:寂静的样子。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味视他圃尤胜 视:比较B. 有羡则以周急应贷 羡:盈余、剩余C. 第长于知君子 第:只是D. 共济大业 济:帮助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争贸之以馈远 木欣欣以向荣 B.帅、漕乃屏骑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德有余而才不足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有羡则以周急应贷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 B.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2)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参考答案:D DA16.(1)希望(你们)能亲自到他家,一定要替我把他给请出来(3分)(2)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他明早登门拜望(客人)。 (3分)。 2.古代诗词中广汉一词有何典故古代诗词中一词的起源是什么?《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 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 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参伍其贾,以类相推,则知马之贵贱 不失实矣。” 汉朝官员赵广汉精于吏治,善用“钩距”法以察事实。 后以称 能干的官吏,也在咏马时涉及之。宋•黄庭坚《赵令许载酒见过》:“广 汉威名知讼少,平原樽俎费诗催。” 程俱《初到书局以万七千钱得一老 马盲右目戏作古句自嘲一首》:“李南知音当促步,广汉腾嘲不相假。” 清•蒋湘南《捻子“请用赵广汉,钩距先塞窦。” 3.广汉的名人郭贺:汉明帝时任侍中、尚书仆射、荆州刺吏等职。政声好深得百姓爱戴,荆州民众有歌云:“厥德仁明郭乔卿”。 张邦伸:历任辉县县令、光州州判、襄城知县。现存诗篇仅存《云谷诗钞》八篇于世。共著有《全蜀诗汇》、《唐诗正音》、《绳乡纪略》、《云栈纪程》、《云谷文钞》、《锦里新编》等共17部95卷。 缪嘉文:先后任川军一二五师团附政训员、旅政训员、一二四师政训处长等职。在保卫滕县的战役中为国捐躯。1947年,国民政府联合勤务总部抚恤部,将缪嘉文列入《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 覃子豪:又名天才、覃基。先后主编《扫荡简报》、《前线日报》副刊、《新时代》周刊,创办《东方周报》、《太平洋日报》等,并创作出版《自由的旗》、《永安劫后》等诗集,1951年主编《新诗周刊》。编印《兰星》诗刊。先后创作、翻译出版《海洋诗抄》、《瓶之存在》、《论现代诗》、《法兰西诗集》等诗集、诗论。被誉为台湾诗坛三老之一,与纪弦、钟鼎文齐名。 冯灌父:名骧,别号平园,历任四川陆军第二军参议、云阳县知事、四川边防军第六混成旅行营参谋长、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少将参军、南溪和奉节两县储运处处长、长寿县税捐处长等职。自幼酷爱书画,山水、人物、花鸟等国画作品皆精。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后,冯应邀绘《天彭丹景》大型国画一轴,装饰于四川厅内。 黄朝林:笔名麦兜兜、莫名,著名作家、著名书画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师。2012年市级“十佳青年”称号获得者。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专业一级作家。中国少年作家班2008届毕业学员。冰心儿童文学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国际向日葵文学奖等文学奖获得者。2009年“90后十大作家排行榜”第六名。代表作《青春不散场》、《少年不戴花》、《麦兜兜行走日本》等。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的“国师”之称,是**的忠实“智囊”。 4.唐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与科举制度有何关系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应当是由于他的身世。 李白的祖上不是3品以上的官员,决定了李白不能入国子监这类学校就读,没法以生徒的身份出线科举;剩下的就只有乡贡1条前途。但是,即便乡贡,一样也需要明确的家世背景,李白的父亲“潜还广汉”,其祖父、曾祖1定是客死他乡,谈何迁葬?仅仅1桩家状的小事,对李白来讲就是天堑,没有人大胆敢为李白担保,因此他不能科举。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科举是他不能走的道路,他是无奈的。因此只能通过他的才气显示他的存在,让皇帝知道他的存在,实现他的远大抱负。 5.关于旗鱼的古诗唐人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李白《赠崔侍郎》“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唐朝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宋代王安石的《鱼儿》“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哪知世界宽?” 宋朝范成大《鲈鱼》“细捣橙姜有脍鱼,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清人徐鹄庭《汉口竹枝词》“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 李群玉-唐【新荷】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郑愔-唐【莲曲】 锦楫沙棠舰,罗带石榴裙。绿潭采荷芰,清江日稍曛。 鱼鸟争唼喋,花叶相芬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诗经•大雅•灵台》 诗云:“王在灵台,于轫鱼跃。” •《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陈鱼而观之。” •《汉书•地理志下》: “巴蜀广汉,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木疏食果实 之饶。民食稻鱼,亡凶年忧。”;又“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瓜遍及赢蛤,食常充足。” •《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 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乐。” •《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酬张少府》[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唐]张志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晚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踏莎行》[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渔父》陆游: “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 •《渔父》陆游: “晴山滴翠水挼蓝,聚散渔舟两复三。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 •《浣溪沙》[北宋]苏东坡: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行路难》[唐]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白日边” •《江村》[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划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黄花浅水边。” •《鹊桥仙》[南宋]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道情》[清]郑板桥: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 6.李白的古诗那首最厉害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尚书膳部员外郎 刘全白撰 朝议郎行当涂县令 顾游秦建 。。君名白,广汉人。性倜傥。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词,恐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尤工古歌。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天宝初,玄宗辟翰林待诏,因为和蕃书,并上《宣唐鸿猷》一篇。上重之,欲以纶诰之任委之。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又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流离*轲,竟无所成名。有子名伯禽,偶游至此,遂以疾终,因葬于此。文集亦无定卷,家家有之。代宗登极,广拔淹瘁,时君亦拜拾遗。闻命之后,君亦逝矣。呜呼!与其才不与其命,悲夫!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坟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邑有贤宰顾公游秦,志好为诗。亦常慕效李君气调,因嗟盛才冥寞,遂表墓式坟,乃题贞石,冀传于往来也。贞元六年四月七日记,沙门履文书,坟去墓记一百二十步。 7.关于藏族风情的古诗有哪些《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唐)吕温 纯精结奇状,皎皎天一涯。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 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 夙闻蕴孤尚,终欲穷幽遐。暂因行役暇,偶得志所嘉。 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藏族名人 8.描写藏族风情的古诗《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2分)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1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1分)。2。 (3分)“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2分)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1分)1。试题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衬托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 先理解诗句内容,再联系主题分析其作用即可。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紧扣古诗主题,逐词分析其表达作用。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古诗人李白是哪里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