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过庭书谱集字心经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24个字。 2.王羲之集字作品贴(含古诗+古文+对联),史上最全找到有关的一首,供参考: 入籍 文/李者也 天地之大百千奇,万物虽繁皆有籍。 长风应起空之谷,云海当激高之嶷。 飞瀑必挂绝之壁,鸣鸟须于幽涧啼。 我拟谢尘隐居去,避世以入山水籍。 【注】天脊山,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海拔1800米,被誉为“天之脊”。以其古朴原始的自然风光、湿润的气候条件、奇丽壮阔的太行风貌、完好的生态植被,成为太行山中独特的原生态自然风景区。荟萃太行山水之精华,集奇、险、秀、幽为一体,气候宜人。主要景点有落差300多米的“华夏第一高瀑”天泉瀑布、神牛峰、三柱香、三生石、十八潭、水母泉、赌博岩、天脊大佛等等。 3.欧阳询五言绝句集字古诗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道失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嘲萧瑀射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 4.王羲之圣教序集字古诗的字是什么字章法概述 集字古诗 送王司直 塞下曲(其二) 鸟鸣涧 汾上惊秋 秋浦歌(其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南中咏雁 终南山望余雪 送陆判官往瑟琶峡 春晓 静夜思 独坐敬亭山 出塞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回乡偶书(其二) 春草 东鲁门泛舟(其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山行 《王羲之圣教序集字古诗》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录了送王司直、塞下曲(其二)、鸟鸣涧、汾上惊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19篇文章。临帖是为了创作,创作要讲究章法。章法是集字成篇,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正文、幅式、行列、布白、笔墨、落款和钤印。 1、正文。正文的内容应该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可以是名言警句、古今诗文,也可以自作诗文。 2、幅式。书法的幅式就写在纸上而言,通常有中堂、条幅、横披、长卷、对联、扇面、条屏、斗方、册页等。 3、行列。传统书法作品大多由上到下安排字距,由右到左安排行距。行列的安排一般有四种类型:纵有行横有列,纵有行横无列,纵无行横无列,纵无行横有列。 4、布白。布局谋篇要根据整体均衡、阴阳和谐的原则“计白当黑”〉 5、笔墨。章法对笔墨的要求也是很讲究的。从用笔来说,书体不同,其用笔要求也不同。 6、落款。落款和盖印都应视为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文未尽完善,可考虑用落款来补救,落款补救犹觉不足,可以考虑用盖印来调整。 7、钤印。印章的大小要和款字协调,和整幅作品相和谐。 编辑推荐 《王羲之圣教序集字古诗》编辑推荐:名碑名帖古诗集字帖。 目录 章法概述 集字古诗 送王司直 塞下曲(其二) 鸟鸣涧 汾上惊秋 秋浦歌(其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南中咏雁 终南山望余雪 送陆判官往瑟琶峡 春晓 静夜思 独坐敬亭山 出塞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回乡偶书(其二) 春草 东鲁门泛舟(其二)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山行 5.有书谱集字的诗经击鼓诗吗诗经——《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赏析: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 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 然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