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叶集为什么被称为“日本的诗经》”《万叶集》收录了日本自公元4〜8 世纪中叶4个世纪的4516首长短和歌,是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其成书年代和编者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其成书于奈良年间(公元710〜784年),主要作者有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山部赤人、山上忆良、大伴旅人、大伴家持等,诗集中署名的作者就有500多人,几乎囊括当时日本的各个阶层,据说大伴家持是此书的编者。 后来,《万叶集》又经过多人的校正审定才成为今天传诵的版本。 《万叶集》共包含诗集20卷,按照内容,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杂歌涉及四季风物、行幸游宴、狩猎旅行等内容;相闻多是表达恋人、朋友、亲人之间感情的诗歌;挽歌主要是葬礼上哀悼死者的诗歌。 此外,诗集还广收了口头流传的民谣《东歌》和《防人歌》。在形式上,《万叶集》主要有长歌、短歌、旋头歌3种,其中长 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头歌62首。 另外还收连歌、佛足石歌各1首,汉诗4首,汉文22篇。从这几方面看,《万叶集》和中国的《诗经》大为相似。 《万叶集》记录和歌时将汉字作为标音文字,是中日文化融合的表现。 综合上面所述,《万叶集》被称为“日本的《诗经》”是合情合理的。 2.〈〈万叶集〉〉与〈〈诗经〉〉的相同之处《诗经》是中国文学、文化、诗歌的始源,也是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反应,占文学主导地位的诗歌及诗风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 《万叶集》是如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成书于奈良时代。人民常把它比作中国的《诗经》。 《万叶集》与《诗经》的相同之处: 1、它们都是本国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是本民族文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2、婚恋观而言,无论哪个朝代、哪一民族、哪一地域的人,都有男婚女嫁的追求; 3、各个民族在婚恋观的审美追求上是一致的。 3.俳句与唐诗的相似之处和区别俳句,是日本人喜闻乐见的传统诗体, 它分上、中、下(五、七、五)共17个音组成,而且要求必须有一个“季语”,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许多俳句被译成平仄押韵的汉诗风味,但事实上,日语是没有平仄押韵的,但有它的句调美。俳句极短小,不是用理性或感情来欣赏,几乎完全凭感觉。中国人常把它译成五言绝句。 日本俳句是非常大众化的诗型,人人都作得,倘若在中国,这样的诗就叫作顺口溜。“ 大鱼吃小鱼,小鱼又去吃虾米,虾只能吃泥”,此乃俳句也——这么说大概是出于调侃,但说者的心里倒也存了些俳趣。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调声,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旋律。 4.日本古诗文中与红、白、青、黄、绿相关的诗句各5句以上新撰万叶集 (4首) 恋歌 千般恩怨愁杀人,何日相逢万绪终。 高低叹息闺阁乱,含情泣血袖衫红。秋歌 在原栋梁 秋日游人爱远方,逍遥野外见芦芒。 白花摇动似招袖,疑是郑生任氏嚷。 谷风消谷冰 源当纯 谷风消谷冰,溪水跃奔腾。 白浪如飞雪,春花正上乘。 留别青龙寺义操阿阇梨 释空海 同法同门喜遇深,游空白雾忽归岑。 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三月三日于西大寺侍宴应诏 石上宅嗣 三升三月启三辰,三日三阳应三春。 凤盖凌云临觉苑,鸾舆经日对禅津。 青丝柳陌莺歌足,红蕊桃溪蝶舞新。 幸属无为梵城赏,还知有截不离真。 早秋月夜 良岑安世 三秋三五夜,夜久夜风凉。 虫网露悬白,树条叶末黄。 咏雪 藤原道雄 纷纷白雪从千里,荧荧漉漉一何斜。 疑是天中梅柳地,雨师风猎玄花谢。 5.《万叶集》和《诗经》有哪些相似性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约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收集了周初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合乐歌词,其产生地域相当于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数省的广大地区。 作者既有人民群众,也有贵族士大夫。这部作品,对我国后代文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诗经》产生以后约一千年的唐代,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伴随着两国长期的文化交流,诞生了一部宏伟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万叶集》共收和歌约四千五百首,最古老的作品产生于仁德天皇在世时代,最晚的和歌产生于淳仁帝时。 这期间约四百四十年。其作者上至天皇,下至广大普通民众。 作者包括以大和今奈良县、日本古国诸地方为中心,直到陆奥、东国、北陆、九州各地的和歌作者和来这些地方旅行的人。《万叶集》的诞生标志着日本文学发展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它是日本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供参考。 6.楚辞和唐诗的区别是什么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1]”,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