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秋天登山的诗句

1.秋天登山的古诗有哪些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很多,自己看/mingju/qiutian/

2.描写秋日登山景色的诗句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3.描写秋日登山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释义:悲凉啊 秋天带来的气息 萧瑟啊草啊木啊摇啊摇啊掉下来衰败啦 哀怆孤寂啊好象在远行之中 爬上爬下啊 一年又要过去啦。

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释义: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3、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释义:寒意已侵城关,远望平野正草木茂盛

4、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释义:游客刚刚从对山中绚丽秋色的陶醉中渐渐苏醒过来,一抬头,在古松虬枝的疏影中又露出清新皎洁的半轮秋月……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秋山美景!

5、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释义:老树已经渐渐成仙了秋天的颜色,月亮的光辉映照着池塘,凉风吹着白露。

6、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

释义:秋天的月亮比春天的月亮更加皎洁、明亮,并且还更加明朗。

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释义: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8、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释义:夜已经深了酒已经醒了人还没有睡着,秋风吹着满池子的荷叶。

9、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释义: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10、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释义: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4.描写秋天登山的心情句子

1. 我抬头看,同事们已经开始登山了,山不高,不到两千米,有几个山头,山坡上,虽然没有高大的树木,却是满是翠绿。

我顺坡而上。台阶是用木块楔入的,横竖交叉,台阶保持着土质,踩下去喧腾腾,还绵绵的。

人们边登,边闹,全当是玩耍,可是登着登着,声音就静了下来,有的人就蹲在地上,歇息,有的人撑不住,就退了下去。2. 停下来歇歇脚,拭拭汗,一抬头,啊,湛蓝的天空下,那根直插云霄的电视发射针已近在咫尺了,加油!3.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 猫蹿狗闪,兔滚鹰翻,猴上树,虎登山,蟒翻身,龙探爪。

5.描写秋天山颜色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6.描写秋天的景色诗句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描写秋天田园的诗句 古诗

王维的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来几首孟浩然的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耶溪泛舟」孟浩然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武陵泛舟」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田园作」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

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

8.描写秋天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 ——〔战国楚 〕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