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国粹有关的诗句

1.关于“国粹”的诗句有哪些

1. 如初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送瘟神》) 8.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10.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12.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1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16.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18.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22.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2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1.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3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36.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3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4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宴子春秋》) 4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4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44.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5.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4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荀子·劝学》) 47.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48.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9.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50.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1.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5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54.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5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56.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5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58.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9.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 60.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 62.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2.急求

古诗词,中国的国粹 演讲稿【By Kaiser3344】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如是。无论新诗与古诗,其实质都是源于人们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思维和感受,都是生活与劳动(劳动也是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产物,是思想灵感的火花。因此,诗歌应该是作者出自内心,反应自己及其社会实践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并且通俗易懂,接近大众而又高雅含蓄的一种文字记录或憧憬,如乐如歌,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乐趣和享受。无论是作者和读者,如果写诗和读诗成了如果有沉重的负担和累赘感,那就很难说有人喜欢和爱好诗了。即使对于作者来说尽管写作过程要精心构思、遣词造句相对要花一定的精力或说有一定的难度,那也是与之兴趣、文化素养和学习习惯相匹配的结果。

诗歌尤其是古诗,给人留下难以诉说的想象空间,是人们喜欢它的一个主要原因。古诗的内容主要就是田园的、边塞的、咏史的、怀古的、咏物的、行旅的、闺怨的、送别的等等。无论哪样的体裁,其中饱含的深情、隐含的诗意却都是一致的。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神韵是凌驾于画幅本身之外的。诗歌也一样,甚至这方面要大于国画。诗歌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不是用来吃的东西。它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和精神有关。古代的士大夫、读书人借物言己、咏诗明志,这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一种最能抒发心情的艺术表达形式。而对现代人来讲,古诗里那种流水潺潺的不绝诗意就好似一个遥远的梦一样,点缀在我们曾经的记忆里。这也许是古诗今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人们不再可能过以前那种枕戈待旦时、蜀道难于上青天、悠然见南山、可怜无定河边骨、国破山河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生活,而内心里还依依不舍,古诗的雄奇壮美、幽咽悲声就成了人们最好的心理寄托。所以,古诗的内容和韵味在现实生活中一去不返,但它留给后人的精神影响还是随处可见。

从语言上看,古诗尽管是古人所创,古人的文字古人的“清规”,尚能让今人读来朗朗上口,清新流畅(如唐诗),这很关键。据传,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写诗常常送给老翁、老妪读,并认为如果他们能读懂才是好诗。这里尚不考究此说的史实真伪,单从唐人流传至今的作品就足以证明之,无论是李白、杜甫等名家名人之作,凡是好诗,历史生命较长的诗,无一不是脍炙人口之作。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就更更应该注重这一点了。

从格律上看,古诗并不是要用那些生僻与晦涩的文字才是古诗。古诗之所以成其为古诗,是因为它有其特有的诗律,包括平仄对仗和押韵等。而这种诗律不但不是多余的,从古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潮流而言是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它不但不针对读者,而是针对作者和那个时期的文化需求的;不但不是用了诗律就增加了古诗的晦涩和读者的难度,而是增加了古诗的抑扬爽口和清新流畅之美,更加便于朗诵和流唱(古人唱诗啊)。

从起源上看,古诗更是劳动的产物。如最古老的诗经作品,相当部分都是劳作的人们所发出的劳动号子及其当时吟唱所记录的内心呼号和哼颂。这就使诗歌形成了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反过来供人们以鉴赏和娱乐,给人们以激励和鼓舞。

从古诗作品本身来看也的确是如此。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日照香炉生紫烟……”、“朝辞白帝彩云间……”等等随举几例,人皆尽知。尽管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及其语言尚在文言时代,而他们的诗句尚能如此通俗易懂而含义深远,何况我们现在说当今语言的人写诗呢?

确实看古诗有很多时候像是在看一幅山水或风俗画,古诗的神韵很多都表现得像用色彩和技法勾勒出来的。边塞田园山水的不用说,就是《长恨歌》这样的作品,甚至都可以画出来。这好似《清明上河图》可以用诗歌写出来一样。古诗确实已经不再是诗歌乃至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余音袅袅的韵味却依旧缠绕在有数千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毕竟,古诗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楼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的,适合您当前水平演讲,若您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3.求与中国古代冷兵器有关的诗词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二】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杜甫《大历三年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项奎虎丘山诗》:“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

王勃《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琥库。”

唐.杨炯《杨盈川集.送刘校书从军》诗:“赤土流星剑,鸟号明月弓。”

刘禹锡《武陵观火》:“晋库走龙剑,吴室荡燕雏。”

柳宗元《闻歌》诗曰:“翠帷双卷出顷城,龙剑破匣双月明。”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