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些古代艺伎们唱的诗词《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白《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诗经 周南 《关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中国古代十大艺妓第一位巾帼英雄梁红玉 梁红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父亲行伍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京口营妓。 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随成眷属。北宋灭亡后,金军继续南下,在京口与韩世忠的部队遭遇。 梁红玉英姿飒爽,红妆披挂,挥动金山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后随夫北伐,带领一队女兵,屡败金人、屡立奇功。 纵观中国历史,真正能让须眉折腰的女子,无非花木兰、武则天、粱红玉而已,昭君、貂禅走的是“曲线”救国的道路,根本与前三者不可比拟,而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还待考证,一位风尘女子,能在历史上取得如此辉煌的地位和成就,以“武妓”迥然不同于其它九位文妓,所以排名第一的称号,舍之其谁。 第二位钱塘旎梦苏小小 南齐时杭州的名妓,生平不详,相传苏小小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 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家遭不幸,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被逼沦为歌伎。苏小小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曾写下了传世名作《同心歌》(又名为《黄金缕》、《西陵苏小小词》):“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19岁因病络血而死。 苏小小结交的既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什么英雄名士,死后却为历代文人墨客,或以诗词凭吊,或以文章作传,有着浓烈的苏小小情结,在中国的艳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摧的芳名,所以把她排在第二位,应不为过。 第三位针神曲圣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金陵人(今江苏南京)。 名白,号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诗仙李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南曲青楼之中,天资巧慧,容貌娟妍,能歌善舞,琴棋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喜欢旅游,醉心于山水之乐。明崇祯十六年,嫁给江南名士、复社领袖冒襄冒辟疆为妾。 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帝的宠妃董额妃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此纯属误传。董小宛善刺绣,工曲艺,被称为“针神曲圣”,还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著名的如皋“董糖”即由她亲手创制,精美菜肴“董肉”也属于她的发明专利。 董小宛有“古往今来第一妾”的美誉,著有《奁艳》一书传世,27岁时死于肺炎复发。后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都颂她写她,替她编戏,为她立传。 董氏如此多才多艺,屈居第三,犹为可惜。 第四位儒雅妩媚柳如是 柳如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浙江嘉兴人。 本名杨爱,杨影怜,后改姓柳,名隐,又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遂成秦淮名姬,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即书信,一种书法作品形式。) 柳如是十五岁沦落风尘,十六岁时她委身于复社领袖陈子龙,与陈情投意合。 陈死后,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被钱藏娇于小楼“我闻室”。钱去世后,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一代风流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第五位诗画双绝马湘兰 马湘兰,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金陵(今南京)人。名守贞,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人称“四娘”。 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号“湘兰”。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宠物。 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另有传奇剧本《三生传》,今佚。 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现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收藏着马氏的兰花册页。做为一个青楼女子,马湘兰与当朝书香大雅,一代名士王稚登有着三十多年的生死恋情,她写给王稚登的书信都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 在王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马湘兰“姿首如常”而能名冠当时,流芳后世,成为名噪青史的“秦淮八艳”之一,其才情可见一斑。 第六位红笺才女薛涛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一作宏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成都。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后家道中落,16岁堕入乐籍,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伎”。剑南节度使韦皋镇蜀,惜薛涛之才,准备奏请朝廷,让薛涛担任校书郎官职,后虽未付诸现实,但“女校书”之名已不胫而走,遂成为成都著名营伎。 薛涛亦被世人称为“扫眉才子”,后退隐于成都西郊之浣花溪,创红色小八行纸“薛涛笺”。其书法笔力峻激,无一点胭脂气;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 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薛涛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常年穿女。 3.请问谁有韩国中宗时代艺妓黄真伊写的诗诗句如下: 我要把这漫长冬至夜的三更剪下, 轻轻卷起来放在温香如春风的被下, 等到我爱人回来那夜一寸寸将它摊开。 青山里的碧溪水啊不要夸耀你的轻快, 一旦流抵大海你将永远无法再回来, 明月满空山何不留在这儿与我歇息片刻。 梦 相思相见只凭梦, 侬访欢时欢访侬, 愿使遥遥他夜梦, 一时同做路中逢。 人醉酒千觞。 流水和琴冷, 梅花入笛香, 明朝相别后, 情与碧波长。 恩浩: 虽然我的人生比别人短暂,但我不会怨恨, 能见到你,相爱的时光,拥有那段美好记忆的我, 怎麽会觉得冤枉呢,一点都没有。 但是,后悔, 刻骨铭心的后悔还是有, 没能爱你更多, 世界给我们设的圈套没能亲手收起来, 非常后悔 希望你别因为我,流太多眼泪, 不希望眼泪伴随著你, 让我替你,哭泣你的孤独吧 我现在要去能安心看著你的世界了 我流下的眼泪 一定会保佑你的 我会一直祈祷 祈祷你以后的生活,不会那麽福薄,过的幸福美满 寒冷 不容易抵抗 淋了雨 就只能发出鼻音 你怎麽可以没有同伴同行就淋著雨赶远路呢? 现在会好受一些 会减轻一些寒冷 是吧 真伊:不要再这里 耽搁太久 要是耽搁久了 会著凉的 你也忘掉 我也忘掉 把残忍对待我们的一切 都忘掉吧 忘掉一切 启程吧 到那里舒服的躺下 不要担心 我也会忘掉的 忘掉之后 不会再想念了 所以 还是启程吧 不要把心留在这里 启程吧 4.醉卧美人膝 出自何处有人说是霍去病说的:“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不求连城璧, 但求杀人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个人的印象中好像霍去病就说了后面两句就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是很真实。 又有人说是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诗句:“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个很让人郁闷,但是应该不是真的。 事实上整个诗句应该是这样的: 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 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权! 还有另外几个版本,在“醒握”和“醒掌”、“握杀人权,求杀人剑”和“握杀人剑,求杀人权” 之间来些个排列组合,从诗句流传的多样性就可以知道,作者、年代也就无从可考了,不过不管怎样,总是咱们国人的作品,支持原创力量!! 5.关于古代失意文人在山水和艺妓之间的选择首先表明我不是专家。只是恰巧有过同样的思考,与楼主交流一下: 表面上,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以寄情山水表示对乱世、乱政的疏离。无可否认有这样的人,而且为数不少。但这会不会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与唐宋文人,本质上有一定的差别,主要反映在“士”的特性演变上,汉代,士人特重士名(即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及学识才能),一旦成为名士,功利官位会接踵而至,故士人或着意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恪守封建纲常名教;或浮华交游,广结朋党,相互吹嘘,以沽名钓誉。东汉后期,在士人中间清议品题人物之风极盛 。这种人物品题属于民间范围。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 ,品评士人之权收归政府。凡由中正品评者,皆据其德行才能、家族阀阅而给予不同品第(乡品),然后授予各种官职。未经中正品评者,不得仕为品官。 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九品中正制退出历史舞台。“士”的名誉不再是审核标准,于是男人终于露出本性。唐诗里面充斥着温柔乡的迤逦,但还未完成“靠近市井靠近生活”的“华丽转身”。 唐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唐朝也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所以,唐诗也就显得大气磅礴,奔腾流泻,然而,唐朝还是灭亡了,跟随而至的五代十国之乱,最后又于宋朝归于一统,伟大的唐朝灭亡了,伟大的唐诗随着唐朝的灭亡变得雨打风吹去,渐渐地失去了她的光华,而起于唐朝市井酒肆、西域胡乐的唱和之词在唐诗光华渐逝的时候却慢慢闪耀起来,于宋朝达到鼎盛,成为唐诗并列的艺术形式,这就是宋词。 宋朝的文人,无论失意与否,竞相奔向市井酒肆,奔向合法的红灯区——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