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集前言、后记600字在这次旅行中,你将尽情的漫游。 生活有多么广阔,古诗的世界有多么广阔。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让我们骄傲良多,铭表、词赋、杂说、诗歌……在这万古奇妍中,唯有诗歌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传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间诚挚的关怀深深感动;吟唱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那至爱真情而热泪盈眶。 更有那浸着桃花潭水的酒情,令远行的朋友热泪沾巾;面对楼高危栏的关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彻夜难眠。这一句句诗,一幅幅画历久弥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始于《诗经》,历唐风宋雨的濡染,经元曲明戏的扩张,千里万里,千年万年,生出多少流韵生香的诗文?没人能数得清,说得明。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文,我们被它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 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强我们的修养,丰富我们的思想。为了便于中学生朋友更好地领悟必背古诗文的意境、思想、内涵,我们除了对“课标”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级教材指定“课外背诵古诗词”作以翻译、介绍外,还对其作了精辟的赏析。 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相信你读了它,一定会感觉与众不同,受益更多。 除此之外,我们依据“课标”精神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了赏析类思考题。它实用性强,对于我们加深对诗文工团的理解以及应对考试,都是大有裨益的。 此乃本书亮点之二。为了扩大朋友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史知识,我们还适当地选编了一些“资料链接”短文。 相信朋友们一定会喜欢它。此乃本书亮点之三。 胭脂红散着鲜艳的色,招示明媚的美;碧螺春沁着迷人的香,透着醉人的绿。谁人不爱那胭脂红?谁人不爱那碧螺春?让我们一起到本书中去找那胭脂红,寻那碧螺春吧!我还有故事集一起发给你吧古诗中的花鸟鱼虫带“花”的诗句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渔歌子》赏析: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 (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 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 2.兰亭集序做的37首诗是什么曹华 愿与达人游。解结遨濠梁。狂吟任所适。浪流无何乡。 曹茂之 时来谁不怀。寄散山林间。尚想方外宾。迢迢有余闲。 华茂 林荣其郁。浪激其隈。泛泛轻觞。载欣载怀。 桓伟 主人虽无怀。应物贵有尚。宣尼遨沂津。萧然心神王。数子各言志。曾生发清唱。今我欣斯游。愠情亦暂畅。 孙绰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宿此良俦。修竹荫沼。旋濑萦丘。穿池激湍。连滥觞舟。 孙嗣 望严怀逸许。临流想奇荘。谁云真风绝。千载挹余芳。 孙统 地主观山水。仰寻幽人踪。回沼激中逵。疏竹间修桐。因流转轻觞。冷风飘落松。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 茫茫大造。万化齐轨。罔悟玄同。竞异摽旨。平勃运谋。黄绮隐几。凡我仰希。期山期水。 王彬之 鲜葩映林薄。游鳞戏清渠。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 丹崖竦立。葩藻暎林。渌水扬波。载浮载沉。 王丰之 肆盼岩岫。临泉濯趾。感兴鱼鸟。安居幽峙。 王涣之 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王徽之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 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秀薄粲颖。疏松笼崖。游羽扇霄。鳞跃清池。归目寄欢。心冥二奇。 王凝之 烟煴柔风扇。熙怡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 荘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真寄。千载同归。 王肃之 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 在昔暇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怡心静。 王羲之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乃携齐契。散怀一丘。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盘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合散固其常。修短定无始。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王玄之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王蕴之 散豁情志畅。尘缨忽已捐。仰咏挹余芳。怡情味重渊。 魏滂 三春陶和气。万物齐一欢。明后欣时丰。驾言映清澜。亹亹德音畅。萧萧遗世难。望岩愧脱屣。临川谢揭竿。 郗昙 温风起东谷。和气振柔条。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 谢安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谢万 司冥卷阴旗。句芒舒阳旌。灵液被九区。光风扇鲜荣。碧林辉英翠。红葩擢新茎。翔禽抚翰游。腾鳞跃清泠。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崿吐润。霏雾成阴。 谢绎 緃觞任所适。回波萦游鳞。千载同一朝。休浴陶清尘。 徐丰之 清响拟丝竹。班荆对绮疏。零觞飞曲津。欢然朱颜舒。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客。希风永欢。 虞说 神散宇宙内。形浪濠梁津。寄畅须臾欢。尚想味古人。 庾友 驰心城表。寥寥远迈。理感则一。冥然玄会。 庾蕴 仰想虚舟说。俯欢世上宾。朝荣虽云乐。夕弊理自因。 袁峤之 人亦有言。得意则欢。佳宾既臻。相与游盘。微音迭咏。馥焉若兰。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激水流芳醪。豁尔累心散。遐想逸民轨。遗音良可玩。 3.《兰亭集序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原文 译文对照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 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4.唐诗别裁集的目录原序 重订唐诗别裁集序 凡例 卷一 五言古诗 魏徵 一首 虞世南 一首 李贤《章怀太子》 一首 乔知之 一首 陈子昂 十九首 宋之问 三首 薛稷 一首 张九龄 十四首 崔颢 一首 王维 二十三目 孟浩然 十首 刘眘虚 二首 王昌龄 八首 储光羲 十一首 陶翰 二首 丘为 二首 李颀 五首 贾至 二首 常建 八首 高适二首 岑参 六首 崔曙 三首 包融 一首 薛据一首 卷二 五言古诗 李白 四十首 杜甫 五十三首 卷三 五言古诗 张谓 一首 王季友 一首 元结 十首 沈千运 三首 孟云卿二首 赵微明 三首 吴筠 一首 刘长卿 六首 钱起 六首 刘湾 一首 韦应物 四十四首 李端 三首 刘禹锡 二首 白居易 十七首 卷四 五言古诗 韩愈 十二首 柳宗元 二十一首 孟郊 十二首 贾岛 一首 李益 三首 权德舆 三首 张籍 三首 温庭筠 一首 赵嘏 一首 曹邺 一首 李群玉 二首 刘驾 二首 陆龟蒙 一首 聂夷中 一首 卷五 七言古诗 王勃 一首 卢照邻 一首 骆宾王 一首 刘希夷 二首 乔知之 一首 李峤 一首 沈佺期二首 卷六七言古诗 卷七七言古诗 卷八七言古诗 卷九五言律诗 卷十五言律诗 卷十一五言律诗 卷十二五言律诗 卷十三七言律诗 卷十四七言律诗 卷十五七言律诗 卷十六七言律诗 卷十七五言长律 卷十八五言长律 卷十九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卷二十五言长律 补校记 附录:唐诗别裁集小传补辑 5.兰亭集序是不是诗歌1、《兰亭集序》不是诗歌,是一篇散文。确切的说,是一次文人活动集稿的序言文字。 2、《兰亭集序》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浙江名士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3、此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6.帮忙写一个古诗集的前言和编后语,20分编后语后记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文化艺术的瑰宝,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古诗。 在古诗中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兴盛,作者的志向情怀,美丽的山水风光与人生的离情别绪。而我们几位小组成员所编排的内容是“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在这一个星期中我付出了很多,都积极的参与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不少。在查找好诗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好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字句的意思,体会到了古今诗人创作的伟大。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努力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创作过程中。 我遇到了很多曾未想到的困难和分歧,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每个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赞赏,才能协手共进。 也许这本书的内容不是很多,但充满了乐趣,希望此书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收获。 7.兰亭序是唐诗《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