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专攻唐诗宋词的谷教授

1.93岁教授激情讲课高呼“唐诗万岁宋词万岁”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三尺讲台,只为传承。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

择一事,终一生。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直至90高龄,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还会引用李煜的名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从小念私塾、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

为了讲好这次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 —《中文大辞典》。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

“其实,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两者都很抽象,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

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赢来了热烈掌声。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不用麦克风,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四块黑板擦了写、写了又擦。记不清讲稿内容时,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就如同平常的一次上课下课。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

“老师的课,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 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一名青年教师告诉记者。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面对学 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也是最留恋的地方。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2.尊师重道的唐诗宋词

有,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义教化。

荀子将君师并称,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唐代的韩愈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认为只有尊师重道,整个社会才能按照“道统”的方向顺利发展。

宋代的苏轼说:“斯文有传,学者有师”,认为教师对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历代提倡尊师重教、尊师敬长,古代流传下来这方面的故事许许多多。

如,《子贡尊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等等。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地记叙了莘莘学子不辞劳苦,虔诚拜师的历程,也展示了师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传道授业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出自《孝经。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

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

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

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

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

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

出自《荀子•性恶》。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

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

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

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

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

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

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出自《礼记•学记》。

逸:安逸;轻松。庸:功劳。

为学莫重于尊师。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

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务学不如务求师。

意思是:努力求学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篇》。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意思是;学习要有老师讲授,也要有朋友间的切磋。

出自(明)唐甄《潜书•讲学》。 学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出自《荀子•劝学》。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莫相前头闹,喧乱作亚鸟鸣。

意思是:长辈同客人说话,应站在旁边听,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闹喧叫。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择师,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

出自《礼记•学记》。

3.唐诗宋词元曲的知名作家

唐诗名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诗鬼李贺,到李商隐、贺知章、张九龄、陈子昂、王之涣、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很多,至于他们的诗作,很多很多,大家都熟悉。

宋词名家:从词妖李清照、李煜、辛弃疾,到范仲淹、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杜安世、张伯端、韩维、王安石、韦骧、晏几道、张舜民、苏轼、黄庭坚、晁元礼、秦观等也有很多,至于他们的词作,当然也很多很多,不必举例。

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4.根据这段话,写出其中提到的几句唐诗或宋词

春风秋雨,白居易《长恨歌》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之句。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出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桥流水出自马致远的《天静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元曲,不是唐诗宋词。

见人羞涩的村姑出自晏殊的《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cháng)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