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山连山,山与山重叠的宋词大有 九日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 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红萸佩、空对酒。 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人。理宗宝佑中进士。 干办临安府节制司公事。恭宗德佑中,起史馆检校,不赴。 周密《绝妙好词》,收有此词。 上片,首句“戏马台”,有三处:一,在河南临漳县西,又称阅马台。 后赵石虎所筑。石虎于台上放鸣镝,为军骑出入之节;二,在江苏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大会宾僚,赋诗于此。 三,扬州亦有戏马台。从词的内容看,应指赋诗所在铜山戏马台。 开头四句是说,在戏马台前赋诗,东篱采菊,问起时间,又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了。这四句点明了“九日”题意。 “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潘希白,永嘉人。 这两句是说,正巧这时我回到永嘉,江山依旧,而人的感情已大不一样了,引起了下面四句的深沉的感慨。窗外昨夜的风雨,已不像是登高的时候了。 潘希白处在南宋灭亡的前夕,国势岌岌可危,哪里有心情去登高游览。“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宋玉,屈原的学生,曾入仕楚顷襄王。他期望对国家有所作为,受到黑暗势力的排挤而失职穷困,在他的作品《九辩》中,表示叹老嗟卑的伤感与哀愁。 “卫郎”,古有卫玠、卫协、卫恒诸人,协与恒为书法家,且年老,不合“卫郎”身份。卫玠似颇合词意。 玠卫恒之子,风神秀异,官太子洗马,后移家建业,观者如堵,终身无喜愠之色,年二十七而卒。这两句是说,他内心里充满了宋玉般伤时感事的情怀和卫玠般的愁瘦。 这两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识分子的苦恼情绪。 下片,主要抒发词人在重阳这一天内心的痛苦。 “红萸佩、空对酒。”重九是插茱萸、饮酒赋诗的时节。 “空对酒”用一个“空”字,表现了他深沉的痛苦,意思是说,在这个国家遭到异族的侵略,濒于灭亡的前夕,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德佑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馆检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后,宋朝灭亡。这个“空”是包括了他无限的忧愁与苦闷。 “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这是写秋景,说秋风已吹入了他襟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这个“秋”不是单纯地指秋天,也暗寓了赵宋王朝灭亡在即的意思。“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 勉强整顿了一下歪斜了的帽子,因为我曾经搔首问天。“天涯搔首”在无言中又吐露了他无穷的苦恨。 “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江南秋天的鲈鱼是很美的,这些也只成为对往事的回忆了。 在淳佑年间(1241—1252),京城临安附近,经济彻底崩溃,物价猛涨,“殍馑相望,中外凛凛”高斯得作诗说:“人生衣食为大命,今已剿绝无余遗”。老百姓连饭都没有吃,“莼鲈”美味,自然只是回忆中的事了。 词的末尾,是这个时代背景的写照。(何林天) 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 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 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这是一首抒写爱国情怀的爱国词章。 1234年,蒙古与宋联合灭金。 开始,蒙古先约宋攻金,金亡后,蒙古却趁宋收复西京洛阳时,进行袭击,宋军败还,自此揭开了蒙古军侵宋的战幕。两淮、荆襄一带,经常受到蒙古军的侵袭。 丁酉岁,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蒙古兵自光州、信阳进至合肥。战争使人民流离失所,朝廷惊惶失措。 面对这一危急形势,作者不禁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激奋人心的词篇。 词上片,写局势的危急。 起首三句,说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中原故土始终没有收复。“百年陆沉”,借用西晋王衍等人,清谈误国,使中原沦亡的事。 《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青毡未还,典出《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 献之徐曰:‘偷儿,青毡吾家旧物,可特置之。’”这里用以比喻中原故土。 于是,作者发出了感叹:“怅星辰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东帝,在楚地,《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这里指南宋王朝。在这里,作者感叹中原豪杰寥若晨星,南宋江山岌岌可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 刘表,汉献帝时的荆州刺史。《三国志·魏书》载王粲对刘表的评价:“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北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深源,东晋穆帝时的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连年北伐,后因先锋姚襄叛变而丧失败绩,因此被废为庶人。 作者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空谈坐观时变或轻易出师北伐,都会使中原恢复的机会,失之于弹。 2.入行论二十五课宋词的解释意幻供养前两天已经全部讲完了,中间开“金刚萨埵法会”时停了几天课。 这期间,我要求大家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不管你是否参加了法会,最好能把心咒念完,如果念满四十万遍,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这一点佛陀在经中也有明确宣说。作为一般的修行人,我们没有造恶业是不可能的,不管自己想得起来还是想不起来的,很多罪业我们都造过,如果没有忏悔清净的话,想要成就非常困难。 所以,对有智慧的人来讲,“忏悔罪业”相当重要。接下来继续讲《入菩萨行论》。 从今天以后,我们的宣讲方式主要从颂词上讲,中间会结合无著菩萨的科判和注释,释文不一定全部读,一方面是考虑到时间问题,另一方面,从颂词上讲一遍,再从注释上读一遍,往往都是一个意思,对大家的理解没有很大帮助。希望你们学习的时候,要看无著菩萨是如何解释的,其他的大德又是如何解释的,这方面自己要好好分析。 今天讲的内容还是“供养支”,前面讲完了真实供养中的无主物供养与有主物供养,同时也讲了意幻供养,现在是第四个问题——发愿供养。所谓“发愿供养”,并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也不是幻化一个供品,而是在心里面发愿。 发愿与意幻有一定的差别,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则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子四、发愿供养: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别此”是指除了上述的供养以外。我们也应该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悦耳动听、震撼人心的歌乐。 当然,这类供品有器乐、歌声等多种,尤其是器乐中的敲鼓、吹螺,这些妙音都可以用来供养诸佛菩萨。还有人们吟唱的歌曲,比如现在有些著名歌星所唱的歌,如果自己非常喜欢,也可以供养诸佛菩萨。 通过这样的音乐供养,令所有众生相续中的贪嗔痴烦恼,以及三毒所生的行苦、变苦、苦苦等根本痛苦与分支痛苦全部息灭,希望他们永远沉浸在快乐当中,这种带来快乐的吉祥云长久地留住在他们身边。这种发愿有很大的力量,我们平时如果听到音乐,看书时听到了念佛机声,都可以在心里面观想:以此妙音愿诸佛菩萨生起欢喜心,让所有众生的痛苦息灭。 《百业经》中有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山洞里入火瑜伽定时,帝释天带乾闼婆王来到洞口,弹奏妙音供养佛陀,迦叶尊者从禅定中出定,佛陀也出定赞叹这种妙音(佛陀本无出入定的差别,但在众生面前有时会显现打坐、入定出定等形象)。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很多高僧大德依靠音乐歌舞来吸引众生的心,吸引过来以后,再对其进行佛教的教育。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每年夏天,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都会让大家在草地上唱一些金刚歌、跳一些金刚舞来供养诸佛菩萨。这些金刚歌舞有甚深的密意,就像麦彭仁波切在论典中所说的,即使从表面上看来,也对人们有很大的利益。 比如我们说宣讲佛法,不一定会来很多人,但如果说举行佛教的音乐会、演唱会,这时成千上万的人就会拥集在这里。学院以前开法会的时候,附近的老乡不一定参加,但一说要唱金刚歌、跳金刚舞,就有很多人赶过来,到处打听“你们的金刚歌什么时候唱?我可不可以参加,我也想唱一唱、跳一跳”。 在新加坡,有些佛教团体也经常用这种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所以,摄受众生不一定全要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行为。 有些真正舍弃自己、完全利益他众的大菩萨,他们的行为我们不一定能接受,但不管怎样,他有特别甚深的密意,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很多众生获得快乐。有些众生的烦恼很深重,平时经常特别痛苦,但他听到一些佛教音乐时,就能从中获得清宁慈悲的感受,马上息灭相续中的烦恼。 所以,对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为,我们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妄生邪见。当然,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观点,出家人不能唱歌跳舞,这一点大家也非常清楚,出家人若完全以世间的歌舞来吸引人,这样可能不太好,但有时候通过一些佛教的歌曲、妙音来帮助众生是可以的。 现在香港、台湾好多歌星唱一些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大悲咒、心经,不信佛教的人也喜欢在车里放一下这种音乐,如此能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一个善根,我觉得很重要。如果自己的发心特别大,只要对众生有利,在某些行为上也有开许。 海涛法师到日本的时候,有些人叫他去卡拉OK,他说“我是出家人不能去”,那些人说“去去去,没事的”,于是他说“好,但你们最好不要告诉别人”,去了以后,他就给那些人一些很好的念珠、法本,将相当一部分演艺圈的人引入了佛门。所以,利他心特别重的话,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些方便开许。 但如果我们的恶劣习气没有断,自己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否则,原本你想度化众生,结果反而自陷其中、无力自拔,这样是非常可惜的。此颂主要是讲,观想诸佛菩萨随处都在,然后以自己的发愿力,将这些悦意的歌声献给他们,使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应该这样发愿。 惟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同时还发愿:愿世间上的玛瑙、松石等种种珍宝雨、鲜花雨,恒常降临在三宝所依的法宝、灵塔、佛像面。 3.怎么讲宋词到百度MP3搜索,有林志颖演唱的这首词(歌名就叫《望海潮》),也有单纯的背景乐。画面只能在网上弄了,这个不是非专业的人能做好的。 另外的建议: 1、讲词之前要讲传说,引出这首词 ,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十分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虽然说金主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不太可信,也许只是谣传。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2、要讲柳词的特点,特别是描写中铺叙的手法。可以拿来他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或是其他有铺叙特色的词来比较着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柳词铺叙的魅力。 3、要展开讲词的风格,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比如词是如何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的,柳词如何是豪放派的代表;或说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如何发展了长调(本词就是),也可以拿过去的小令来和长调对比一下,讲长调的优势。 4、讲柳永这个人,以人论词。把他如何求功名,如何作《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皇帝如何说“要何浮名,且去填词”,他最终自命为“奉旨填词柳三变”。这样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有吸引力。 从本人学生时代的经历和后来的感悟来看,作为一个好老师,第一应该让学生们产生兴趣进而有求知欲;第二应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都是在于日常教学中的积累;第三应该营造好的气氛,比如多媒体视听等等。可能是一首短短的小词,但能过讲解,或是以之为载体,把更多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是最有益的事情。看得出,您是一个好老师! 4.唐诗宋词 山盟海誓 研究性学习唐诗宋词中的山盟海誓——研究性学习 爱情,是唐代诗人经常歌咏的题材,也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大唐帝国的一缕夕烟袅袅升起,弥漫着唐诗的气息,此刻,就用它寻找爱情,寻找那些尘封千年而馨香犹存的片片玫瑰。这些永不枯干的玫瑰,化作千顷浪涛—叶扁舟,沿着那缕轻烟向唐朝的最深水域漫游。 纵览古今中外,凡亘古流芳的的文艺作品,无不充满对生命和意志的渴望与弘扬。唐诗,这个中国文化山脉的顶峰,透过历史的云雾,其歌咏爱情的光芒,始终伴随着岁月在国人心底鲜活流淌。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甜甜蜜蜜的爱恋开始. 李白青年时代曾有相当长时期漫游于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些地区自六朝以来,就是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商人们来往频繁之处。 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即产生于这一地区,其中不少篇章就是表现商妇与丈夫离别的悲思之情。浪漫的李白留下了这首委婉细致、缠绵婉转的叙事情诗《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恋人,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新婚时的羞涩、甜蜜、醉人。 “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婚后的热恋恩爱,如胶似漆。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新婚不久的丈夫远行经商,那种担心受怕、缠绵悱恻、相思无奈之感深入肺腑,以致忧思不断,颜容憔悴。”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相初莫相识。” 秋天的风如此凄清, 秋月如此明亮,落叶飘飘, 聚了还离散 ,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惊寒。 忆当时彼此亲爱相聚 ,现如今别离后何日再相聚?此情此景, 想起来真是情何以堪!入相思之门 ,明了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是永恒的回忆,短暂的相思也没有止境。早知相思是如此地牵绊人心, 不如当初不要相识 。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 ,诗人望着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 ,也许,此时诗人正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 ,竟然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因为相思太折磨人。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伤情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 ,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 从儿时的纯洁美好到新婚的愉悦,从别离后思念到思念中的苦痛,李白用他灵动的笔杆为我们诠释了爱情的深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 《闺怨》 这位韶华正茂、风姿绰约少妇,志趣非凡,抱负不俗。在盛唐那个“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英雄年代,她没有陶醉于花前月下的缠绵缱卷,也没有沉湎于卿卿我我的柔情密意,而是宁愿独守空房,慨然鼓励丈夫到遥远的边关去建功立业。 这份高昂的热情,这种豪迈的精神,实属难得。千载之下,我们也要向她投以敬佩的目光。 然而,在那个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的春日,她精心打扮一番以后,款步登上了敞亮华丽的楼台,天朗气清,她的心情格外舒畅。可是当她凭栏眺望,远处地头那青青的柳色映入她眼帘时,她顿时感到腿软气短,怅然若失,心里涌起如烟如雾的悔恨。 她悔恨当年的劝夫远征,悔恨自己的虚度年华。年年岁岁柳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美丽的生命悄然流逝,未知的功名获又何益。那青青的柳色,潜入了她的心底,拨动了尘封的心弦,弹奏出幽凄悲苦的音调,至今亦令人动容。 爱情很快长成一株茁壮的青萝。世界在微尘里轻轻叹息。 唐朝,像一位迟暮的贵妇。带着心血凝炼的诗歌,李商隐穿越层层寒云与纷纷落叶,开始了与晚唐又苦又酸的旷世之恋。 这位河内才子,有足够的魅力却不会风流。西望长安灵魂的家园布满干里风烟。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道出了朦胧而真切的热恋儿女的亲身感受,让爱情的旋律开始在恋人之间共振。 追忆时的惘然把爱情的稍纵即逝一语点出,让伤感的基调成为一种传承千年的主流旋律。花间派的温庭筠等人把闺中女子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通过自己所看来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和感受,这是一种比较高明的间接描写情感的手法。 但是李商隐在描写爱情上做出了很大的突破,直接用他华丽的文笔来表达爱情带给人的感受,虚无缥缈的爱情就这样变成了一道道流光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首《无题》。 5.推荐一首你觉得最经典的好宋词(要名家的)班里轮流讲诗词,该论到这一首高三之前绝对不学的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a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传说就连金主完颜洪烈看了柳永的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之后都对南宋起了觊觎之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6.写“山”的唐代诗歌;写“月”的宋词;写“黄河”的古诗写“山”: 望岳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月”: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写“黄河”: 杜甫《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7.唐诗宋词名句《上邪》① 汉乐府民歌 ,作者不详 上邪!② 我欲与君相知,③ 长命无绝衰。④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⑤ 【注释】 ①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 ②上:指天。上邪: 犹言“天啊”。这句是指天为誓。 ③相知:相亲。 ④命:令,使。从“长 命”句以下是说不但要“与君相知”,还要使这种相知永远不绝不衰。 ⑤除 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 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8.解释宋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①。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注释〕 ①盈盈:充满的样子,此处有含情丰富的意思。 [赏析〕 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 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