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桂林山水的诗词、民谣吗1、《送高三之桂林》——唐代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译文:那时的桂林,漫山遍岭的梅花开得灿烂夺目,使岭上的积雪也黯然失色,归来的襟袖里还沾着馥郁的桂花清香。 2、《桂林山水》——近代吴迈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3、《簪带亭》——宋代刘克庄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译文:峰像巨人环绕立于大地,漓江像舞女一样旖旎环抱桂林城。 4、《独秀峰》——清代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译文: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5、《游阳朔》——现代** 漓江春水绿悠悠,细雨昊天结伴游。 水如罗带山如屏,奇秀莲峰古有名。 译文:漓江春天的水是绿的,但是下雨天来结伴游赏别有一番风格。漓江两边的奇山看也看不完,在碧莲峰下坐在木舟上观赏漓江的春。 2.描写桂林风景的诗句或民歌,民谣,对联第一,诗词: 1、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2、李频【赠桂林友人】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3、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4、李商隐【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5、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第二,民谣(都是桂林地区的民谣,不全是描写桂林山水): 1、排排坐 排排坐,吃糯糯,糯糯香,请姑娘.姑娘来得早,吃碗芋头饱.姑娘来得晏(读暗音),吃碗芋头饭.姑娘来得迟(读齐音),吃碗芋头皮。 2、摇到外婆桥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鸡崽吃白米,鸭崽吃浮漂,大人吃了去(读克音)做工,小把爷吃了又来摇。 3、月亮巴巴 月亮巴巴,踩着瓦渣, 一跤跌倒,怪我打他.我没打着他,回去(读克音)告诉妈妈,妈妈不在屋,躲倒门背哭。 4、破莲子 破莲子,破莲花,莲子莲花在哪家?哪家都有籽,籽籽不开花。冷粽子,热糍粑,咬(读袄音)一口,叫喳喳。 3.有桂林山水的诗词、民谣吗1、《送高三之桂林》——唐代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译文:那时的桂林,漫山遍岭的梅花开得灿烂夺目,使岭上的积雪也黯然失色,归来的襟袖里还沾着馥郁的桂花清香。 2、《桂林山水》——近代吴迈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3、《簪带亭》——宋代刘克庄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译文:峰像巨人环绕立于大地,漓江像舞女一样旖旎环抱桂林城。 4、《独秀峰》——清代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译文: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5、《游阳朔》——现代** 漓江春水绿悠悠,细雨昊天结伴游。 水如罗带山如屏,奇秀莲峰古有名。 译文:漓江春天的水是绿的,但是下雨天来结伴游赏别有一番风格。 漓江两边的奇山看也看不完,在碧莲峰下坐在木舟上观赏漓江的春。 4.谁知道关于桂林山水的诗词桂林山水歌----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岩去赴神仙会, 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人间天上大路开, 要唱新歌随我来!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情满胸, 恰似漓江春水浓! 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 1959年7月,旧稿 1961年8月,整理 (选自《贺敬之诗选》,山乐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桂林山水歌》作者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 贺敬之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向以“量少质精”著称于世。诗作善于把握和表现重大题材,具有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浓烈的时代精神。 《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其火样的激情和阶梯的形式名扬我国诗坛;《回延安》、《三门峡歌》等意境、音韵精美的抒情短章,亦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桂林山水甲天下”-----宋.王正功 “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当代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陈毅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唐.杜甫 “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宋.黄庭坚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近代爱国诗人误迈。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袁枚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于流” “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代诗人沈彬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 “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明.孔镛《象鼻山》 “重峦叠峰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明.周进隆《再题叠彩山》诗,道出了木龙洞的特点。 “城边一峰拔地起。 嵯峨俯瞰漓江水。江流到此忽一折,百道滩声咽江底” -----------清代诗人张联桂题咏伏波山的诗句。 “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徐沄《画山》 杨堤春景 杜为晃 春暖杨堤景万千,如诗如画自天然。 霞光映水铺含浪,飞瀑洒珠饰紫烟。 翠竹垂杨啼鸟乐,新村老寨笑声喧。 陶潜可在桃源住①,一抹红云落满田。 注释:①杨堤乡境漓江边有上桃源村、下桃源村,环境极佳. 船 过 杨 堤 帅立功 船过杨堤异境开,峰回江转胜蓬莱。 绿洲晓雾拂人面,修竹白鹭掠水来。 半边渡感怀 沈明燧 渡来渡去只半边,不禁油然忆少年。 自问平生辛苦甚,谁人由我度成仙。 半 边 渡 陈荣夏 峭壁危崖渡半边,深潭隔断绿扬烟。 群峰倒影游鱼戏,佳境清幽似画妍。 漓江半边渡 钟家佐 路断悬崖渡半边,崖前歌酒过游船。 游人争看此中景,谁识古今忧乐篇! 半 边 渡 李寿平 千尺峭壁入云天,一水三村渡半边①。 沽酒渔翁划小艇,隔江呼友醉桃源②。 注释:①半边渡为漓江名胜,滨江路断,同一岸往 来亦*渡船。②半边渡下游为桃源村。 九马画山 贺敬之 1986.10 又来九马画山前,雨过犹惊指鹿年。 迷雾再遮诚可虑,经有万目识真颜。 画 山 三 首(选二) 宋·邹 浩 其 一 几年密与画山邻,今日归航驻水滨。 天亦有心酬我愿, 云收雾日光新。 其 二 扫成屏障几千春,洗雨吹风转更明。 应是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 注释:①天公即有作天工。 画山杂兴 林半觉 扁舟夜泊画山村,三五人家点点星。 树影欹斜江水静,渔灯隐约晚烟轻。 千寻峭壁图难绘,百丈寒潭舸影横。 远浦一声传 乃,峰头银汉玉盘清。 画山九马 张佑民 谁将神骏放斯山?吐雾吞云气不凡。 万里风云酬壮志,一江烟雨度华年。 曾随名将征南北,也共天兵驻汉关。 伏枥欣逢新日月,萧萧岩上送千帆。 画 山 歌 宋·沈守敬 嘉陵山水大同壁, 道元画手惊无敌①, 小李将军数月功②, 穷形尽相将无同。 可知有山即有画, 万丈云峰尺绡挂。 亦知无画先有山, 不然幻迹何以传人间。 粤西名胜世罕匹, 就中画山推第一。 离奇变化本天成, 不信五丁有神求③。 居人为言山九峰, 峰峰绘出青芙蓉。 上插云霄下拔地, 高。 5.谁能帮我写篇关于桂林的诗词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歌----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岩去赴神仙会, 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人间天上大路开, 要唱新歌随我来!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情满胸, 恰似漓江春水浓! 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 1959年7月,旧稿 1961年8月,整理 (选自《贺敬之诗选》,山乐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桂林山水歌》作者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 贺敬之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向以“量少质精”著称于世。诗作善于把握和表现重大题材,具有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浓烈的时代精神。 《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其火样的激情和阶梯的形式名扬我国诗坛;《回延安》、《三门峡歌》等意境、音韵精美的抒情短章,亦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桂林山水甲天下”-----宋.王正功 “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当代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陈毅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唐.杜甫 “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宋.黄庭坚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近代爱国诗人误迈。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袁枚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于流” “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代诗人沈彬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 “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明.孔镛《象鼻山》 “重峦叠峰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明.周进隆《再题叠彩山》诗,道出了木龙洞的特点。 “城边一峰拔地起。 嵯峨俯瞰漓江水。江流到此忽一折,百道滩声咽江底” -----------清代诗人张联桂题咏伏波山的诗句。 “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徐沄《画山》 杨堤春景 杜为晃 春暖杨堤景万千,如诗如画自天然。 霞光映水铺含浪,飞瀑洒珠饰紫烟。 翠竹垂杨啼鸟乐,新村老寨笑声喧。 陶潜可在桃源住①,一抹红云落满田。 注释:①杨堤乡境漓江边有上桃源村、下桃源村,环境极佳. 船 过 杨 堤 帅立功 船过杨堤异境开,峰回江转胜蓬莱。 绿洲晓雾拂人面,修竹白鹭掠水来。 半边渡感怀 沈明燧 渡来渡去只半边,不禁油然忆少年。 自问平生辛苦甚,谁人由我度成仙。 半 边 渡 陈荣夏 峭壁危崖渡半边,深潭隔断绿扬烟。 群峰倒影游鱼戏,佳境清幽似画妍。 漓江半边渡 钟家佐 路断悬崖渡半边,崖前歌酒过游船。 游人争看此中景,谁识古今忧乐篇! 半 边 渡 李寿平 千尺峭壁入云天,一水三村渡半边①。 沽酒渔翁划小艇,隔江呼友醉桃源②。 注释:①半边渡为漓江名胜,滨江路断,同一岸往 来亦*渡船。②半边渡下游为桃源村。 九马画山 贺敬之 1986.10 又来九马画山前,雨过犹惊指鹿年。 迷雾再遮诚可虑,经有万目识真颜。 画 山 三 首(选二) 宋·邹 浩 其 一 几年密与画山邻,今日归航驻水滨。 天亦有心酬我愿, 云收雾日光新。 其 二 扫成屏障几千春,洗雨吹风转更明。 应是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 注释:①天公即有作天工。 画山杂兴 林半觉 扁舟夜泊画山村,三五人家点点星。 树影欹斜江水静,渔灯隐约晚烟轻。 千寻峭壁图难绘,百丈寒潭舸影横。 远浦一声传 乃,峰头银汉玉盘清。 画山九马 张佑民 谁将神骏放斯山?吐雾吞云气不凡。 万里风云酬壮志,一江烟雨度华年。 曾随名将征南北,也共天兵驻汉关。 伏枥欣逢新日月,萧萧岩上送千帆。 画 山 歌 宋·沈守敬 嘉陵山水大同壁, 道元画手惊无敌①, 小李将军数月功②, 穷形尽相将无同。 可知有山即有画, 万丈云峰尺绡挂。 亦知无画先有山, 不然幻迹何以传人间。 粤西名胜世罕匹, 就中画山推第一。 离奇变化本天成, 不信五丁有神求③。 居人为言山九峰, 峰峰绘出青芙蓉。 上插。 6.谁知道桂林山水的诗词实在是太多了。 桂林山水歌----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岩去赴神仙会, 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人间天上大路开, 要唱新歌随我来!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情满胸, 恰似漓江春水浓! 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 1959年7月,旧稿 1961年8月,整理 (选自《贺敬之诗选》,山乐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桂林山水歌》作者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 贺敬之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向以“量少质精”著称于世。诗作善于把握和表现重大题材,具有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浓烈的时代精神。 《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其火样的激情和阶梯的形式名扬我国诗坛;《回延安》、《三门峡歌》等意境、音韵精美的抒情短章,亦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桂林山水甲天下”-----宋.王正功 “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当代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陈毅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唐.杜甫 “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宋.黄庭坚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近代爱国诗人误迈。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袁枚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于流” “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代诗人沈彬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 “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明.孔镛《象鼻山》 “重峦叠峰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明.周进隆《再题叠彩山》诗,道出了木龙洞的特点。 “城边一峰拔地起。 嵯峨俯瞰漓江水。江流到此忽一折,百道滩声咽江底” -----------清代诗人张联桂题咏伏波山的诗句。 “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徐沄《画山》 杨堤春景 杜为晃 春暖杨堤景万千,如诗如画自天然。 霞光映水铺含浪,飞瀑洒珠饰紫烟。 翠竹垂杨啼鸟乐,新村老寨笑声喧。 陶潜可在桃源住①,一抹红云落满田。 注释:①杨堤乡境漓江边有上桃源村、下桃源村,环境极佳. 船 过 杨 堤 帅立功 船过杨堤异境开,峰回江转胜蓬莱。 绿洲晓雾拂人面,修竹白鹭掠水来。 半边渡感怀 沈明燧 渡来渡去只半边,不禁油然忆少年。 自问平生辛苦甚,谁人由我度成仙。 半 边 渡 陈荣夏 峭壁危崖渡半边,深潭隔断绿扬烟。 群峰倒影游鱼戏,佳境清幽似画妍。 漓江半边渡 钟家佐 路断悬崖渡半边,崖前歌酒过游船。 游人争看此中景,谁识古今忧乐篇! 半 边 渡 李寿平 千尺峭壁入云天,一水三村渡半边①。 沽酒渔翁划小艇,隔江呼友醉桃源②。 注释:①半边渡为漓江名胜,滨江路断,同一岸往 来亦*渡船。②半边渡下游为桃源村。 九马画山 贺敬之 1986.10 又来九马画山前,雨过犹惊指鹿年。 迷雾再遮诚可虑,经有万目识真颜。 画 山 三 首(选二) 宋·邹 浩 其 一 几年密与画山邻,今日归航驻水滨。 天亦有心酬我愿, 云收雾日光新。 其 二 扫成屏障几千春,洗雨吹风转更明。 应是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 注释:①天公即有作天工。 画山杂兴 林半觉 扁舟夜泊画山村,三五人家点点星。 树影欹斜江水静,渔灯隐约晚烟轻。 千寻峭壁图难绘,百丈寒潭舸影横。 远浦一声传 乃,峰头银汉玉盘清。 画山九马 张佑民 谁将神骏放斯山?吐雾吞云气不凡。 万里风云酬壮志,一江烟雨度华年。 曾随名将征南北,也共天兵驻汉关。 伏枥欣逢新日月,萧萧岩上送千帆。 画 山 歌 宋·沈守敬 嘉陵山水大同壁, 道元画手惊无敌①, 小李将军数月功②, 穷形尽相将无同。 可知有山即有画, 万丈云峰尺绡挂。 亦知无画先有山, 不然幻迹何以传人间。 粤西名胜世罕匹, 就中画山推第。 7.关于爱的民歌或诗句爱情 诗经《击鼓》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能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华山畿 (是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最高楼 程垓 旧时心事,说著两眉羞。 长记得、凭肩 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 又谁料、朝云飞亦散。 天易老,恨难酬。 蜂儿不解知人苦, 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生查子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紫微词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双调·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如意娘》 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迈陂塘 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李白《长相思》二首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张衡·四愁诗 汉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这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民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峙(足屠),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快,给你这个看看!! 看看如何?行不行?。 8.描写桂林景色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桂林景色的诗句包括: 1、清代袁枚《独秀峰》 原文: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译文: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2、唐代李商隐《桂林》 原文: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译文: 城镇里很狭窄,山好像都要压过来似的,江面宽阔的地面好像也要浮起来。 东南两面通向尽头,西北方有座高楼。 3、宋代王正功《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 原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译文: 桂林的山水景色是天下一绝, 漓江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犹若青罗之带;而桂林的山峰则拔地而起,峻峭玲珑,有如碧玉之簪。意境深远,蕴含丰厚,其意可参。 4、宋代刘克庄《簪带亭》 原文: 上到青林杪,凭栏尽桂州。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译文: 直到去了青林中,上了凭栏可将桂林一览无余。千余座山峰围绕着,一条水流经过城中流过。 5、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 原文: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江南驿使未到,梅蕊破春心。 译文: 到处都很炎热,气候宜人的也就是桂林了。 江南的驿站的使者还没有到,梅花的花蕊已经开放。 6、唐代李商隐《桂林》 原文: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译文: 窄窄的城市依着壁立的山峰,满满的江水像与地面一起浮动。 向东南通向很远的地方,西北边又有高楼矗立在空中。 古老的青枫树藏有神灵,白石潭里躲着蛟龙。 这偏僻的处所在祷告什么,吹箫打鼓还伴着吟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