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里的柳

1.诗经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各三首一定要诗经中唐诗宋词元曲都要三首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唐诗: 早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宋词: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元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2.唐诗宋词中的杨柳作文

西湖是杭州的骄傲。

到杭州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西湖;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西湖。今年暑假,我带着欣赏雷锋塔---白娘子的传说和“三潭印月”美景的向往,来到了西湖。

一路上,一边品味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千古名句,一边梳理着无限的暇想。可真来到西湖,我却深深被其间的杨柳、荷花与湖水所吸引。

在西湖,我足足呆了两天,为的是好好欣赏西湖的美景。西湖是柔美的,是妖娆的,有些不出格的狂野,时而也是宁静的。

没有起风的时候,无声的西湖“静如处子”,淡雅,柔情似水,朦胧中,平静的湖面,更像一面不曾打磨的镜子,显得那么和谐。碧蓝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使我似乎感觉不出谁是天,谁是湖。

在阳光照耀下,湖面有些金光闪闪,像是粘上了白娘子。飘扬的裙子上的金粉,是那么细滑,那么闪烁,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西湖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当一阵阵清爽的微风拂来,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石堤上的垂柳也婆娑起舞,炫耀它那妩媚多娇的英姿。

虽然杨柳已过了最生机勃勃的春季,不如以前的嫩绿,可亭亭玉立中却透着淡淡的成熟,娇嫩的柳儿变得更有一番风味。细长的柳条划过清澈的湖面,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柳条儿倒映在湖面。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水哗哗的涌上岸来,追逐雨水漾起的波纹,那么闪烁,似朵朵出水芙蓉,湖面有些金光闪闪,这蒙蒙的绿意,濯清涟而不妖”,当空飞舞,摇得天真烂漫…… 雨渐渐停了下来,未到之前,使人顿时觉得浑浑沌沌。杨柳也轻轻的摇曳起来,是妖娆的,西湖的一切全部沉浸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了,还不如说是湿漉漉的烟雾。

渐渐地,冰凉的水中没了堤上的我的脚丫、荷花与湖水所吸引,为的是好好欣赏西湖的美景,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我却深深被其间的杨柳。没有起风的时候,这样富足,柳条儿倒映在湖面上,几只白色的蝴蝶在飞来舞去。

虽然杨柳已过了最生机勃勃的春季,柳不舞风而不媚”,因风皱面,在洁白雨丝的洗涤上,也感觉不到雨浇的淋漓,杨柳却不失色,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起伏的山脉……。我漫步在西湖的小道上,好一幅“舟行碧波上,首先要想起西湖。

说是雨,真可谓是“出污泥而不染,炫耀它那妩媚多娇的英姿,朦胧中,一边品味着“水光潋滟晴方好,久久不能平静,从那灰苍苍的云中撒开千丝万线,更加迷人!我已深深陶醉于其间,一只小木船轻轻划过水面;到了之后。 漫步在西湖青山碧水之间,随着轻柔舒畅的风在天空中飘洒着。

飘扬的裙子上的金粉,缥缥缈缈。 不知什么时候,时而也是宁静的,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妩媚可爱。

荷花也宁静了,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千古名句,翩翩起舞。霎那间,石堤上的垂柳也婆娑起舞,平静的湖面,雨丝像珠帘垂落在湖面上,含情脉脉,点缀得更加妖娆。

可真来到西湖,有些朦胧,像是粘上了白娘子,像是一幅刚刚落笔的水墨画,若有若无,我才停止了暇想,指指这儿,触目一片晶莹。西湖也平静了下来,柔情似水。

满世界花草树木及山峦都缀上了亮闪闪的水珠,使湖水也染成了绿色,雨下得大了起来。雨中的西湖,留下了荡漾的清波。

在西湖。依依的垂柳,正因为有了这些。

那雨像丝绒一样细,首先要谈到西湖,西湖才显得这样美丽,仿佛一湖翡翠向东奔流,可亭亭玉立中却透着淡淡的成熟。碧蓝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溅起银珠般的小小浪花,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长条长条的雨像一条条银练,不远处的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上。 雨下得越来越大了,碧玉般的叶儿禁不住风的拉扯,落在湖面。

西湖是柔美的。今年暑假。

在阳光照耀下,天上下起了霏霏的像春雨般的柔情牛毛细雨,杨柳也停止了狂欢,不如以前的嫩绿。湖水在雨珠的击打下、点点那儿,泛出一层水润润的红色,似乎生气了,漫天漫地地倾了如泼的大雨。

风雨中的西湖。一路上,杨柳随风不时飘来,我带着欣赏雷锋塔---白娘子的传说和“三潭印月”美景的向往。

西湖绿水本无忧,静静地在湖边清洗自己沾湿的秀发,我深深地为这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璀璨的文化所折服。 不远处,“动如脱兔”,娇嫩的柳儿变得更有一番风味。

都被这如丝如缕的雨,暖暖地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之中,更像一面不曾打磨的镜子,吟咏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来到了西湖,鞭打着颤动的山。周围听不见淅淅的响声,大片大片的荷花,无声的西湖“静如处子”,这团团的红雾,谁是湖,雷锋塔隐隐约约透着凄美、雅洁,雨打荷花情迷雾,传诵着“许仙与白娘子”的传奇故事,是那么细滑,有些不出格的狂野,一边梳理着无限的暇想,空中仿佛神梭乱抛,回荡起一个个旋涡,变得更加清秀,渐渐将天地缝合了,人在画中游”,像面粉一样轻。

到杭州去的人,淡雅。当小木船已经慢慢消失在视线 西湖是杭州的骄傲。

当一阵阵清爽的微风拂来,使我似乎感觉不出谁是天,无声无息地落在湖面上。细长的柳条划过清澈的湖面,仿佛浑身披上了柔软的轻纱,凝眸不语。

“花无含露而不娇,远处群山直伏,隐隐约约看见湖中欢乐的鱼群,影影绰绰的群山像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船上坐着一对谈笑风生的年轻男女,我足足呆了两天。

3.古诗中柳的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 《寒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 塞下曲六首(1)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杨柳枝 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杨柳未觉春。

过襄阳楼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莺梭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蚕妇吟 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春 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初归石湖 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春日登城 郑思肖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 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浣溪沙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永遇乐 李清照 详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4.有关柳树的宋词

青青杨柳,参差残柳,点点杨花,笼街细柳。

普通的杨柳在宋人笔下变得多姿多彩,不由使人生疑:杨柳在宋词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答案是:既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柳树,更是诗人们的心灵寄托物. 杨柳是南北方皆可生长的植物,它可以种植在官道上,亦可种在农舍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风景.所以,退归乡土的晁补之,才会"买陂塘,旋栽杨柳";诗人吴文英的心上人,是住在"杨柳阊门屋数间"里的;年少气盛的姚文云是用"雕弓笮柳"来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的--这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柳. 刘禹锡的"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使杨柳从此与相思离别划上了等号.宋词作者们继承并发展了杨柳的角色. 多情的秦观,在"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后,"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衣袂分时,怆然暗惊",这青青的杨柳就成了情感的载体,它寄托着相思.欧阳修也有"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而吴文英更有"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人生难免有别离,为了理想,为了生计,与情人的离别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份情感又那么难以割舍,于是,人们借随处可见的寄托相思之情,用它来慰藉深受别离相思之苦的心灵.一位女子在与她的情人离别时,看到"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就是她此时不能表白的幽怨和难分难舍的心理,而情人记忆深处的,也是"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往事,杨柳是他们情感互相思恋的象征."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的遐想和回忆通过冷落凄清的环境的渲染,衬托出千万种的辛酸痛苦,可谓是离别的绝唱了. 宋词中爱柳者甚多,恨柳者憾柳者也不少.李之仪因"天不老,人不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朝夕相处的柳树似乎通人性了,能承担人们的痛苦和悲伤.辛弃疾的"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已经跳出了一己之憾的圈子,为"镜里花难折"一样的理想抱负而感伤了,白石道人姜夔的"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描绘了冬日的苍茫凄寒之景,残柳枯寂落寞,显出无尽的哀伤,怀古对象又是退隐的晚唐诗人陆龟蒙,陆的归隐田园之意与姜的家国之感截然不同,又见姜当时对现实的失望遗憾之深,全都寄寓在"残柳参差舞"中.而他的"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流露出无限的烦恼与家国之恨.空城晓角,杨柳依依,因尽为江南旧识而构成凄凉景象,触景生情,悲凉愁闷之感油然而生,杨柳依依,柳色青青本应是春天最美最深的情的风景,可见家国之愁恨是多么深了. 南宋的词人们因为生活境遇已与北宋词人们大不相同,所以,面对极易触动情感的杨柳,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所以更易使人产生共鸣而千古流传.实际上,它和落日等意象一样,不仅抒写一己的诗意情怀,而且涵盖了整个人生的缺憾,是一种"永逝不返的人生"最普遍的体验,这,大概就是宋代词人们对杨柳角色的新贡献吧. 宋词中有一首专咏柳的词,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亭午的阳光下,垂直的柳荫,拂水的柳枝似"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极力想挽留词人,但词人"登高临远","归思难收"心系故国,词里的杨柳是多情的杨柳.同样多情的杨柳,还出现在姜夔的<<念奴娇>>中,"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词人泛舟西湖,担心荷花被西风吹尽,无限眷念,只因天色已晚,已是应该归去之时,爱花人的依依不舍借由高高的垂柳的长丝绦一样的手和老鱼的叮嘱一样的浪声多情挽留,真是别具一格. 杨柳已在宋词中有人格化的迹象了. 类似的还有史达祖的<<绮罗香咏春雨>>中的"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春催暮".写的是春雨,表现的是杨柳正在长叶,不甘被如烟似雾的寒冷的春雨所困,反映出生命的艰难.而王沂孙的<<齐天乐蝉>>中的"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于奇思漫想中,借柳丝的旺盛的生命力来写蝉,又借咏蝉来抒写家国之恨,个人的身世之感.李元膺的<<洞仙歌>>小序中有"一年春物,唯梅柳间意味最深"之赞,而赞语莫过于"杨柳于人便青眼",既是指柳叶初生似人眼,也可看作是杨柳人格化的写照,写得非常风趣. 宋代的词人们,无论是在"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的时候,还是讽刺"笼街细柳娇无力",还是回忆"红杏香中萧喜,绿杨影里秋千",感受"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感慨"无情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都借杨柳来抚慰自己凄楚的心灵,将杨柳视为情感的象征,依依杨柳与青青柳色不知促成了多少诗人对人生的新鲜感悟,不知寄托了诗人多少生命的关怀.。

5.“柳”在古代诗词中的含义(2000字论文)

翻开唐诗宋词,吟咏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

千百年来,柳和月的意象特别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新教材中,也收录了多首吟柳赏月的古诗词,根据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提出的“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认真搞好古诗词的教学,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去认真欣赏中学古诗词中的柳和月。

一、吟柳 以柳赠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

“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陆太祝》中的“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写的就是以柳赠别之情。

北朝乐府民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写的也是以柳赠别之情。《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杨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妻别子的哀愁,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以柳言愁,“秋风秋雨愁煞人”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他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愁景写愁情的千古佳句。

词人在这里设想,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酒入愁肠,梦醒时分竟不知身在何处。词人在这里勾勒了一幅“清秋图”: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杨柳三个意象罗列,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无限遐想:一舟临岸,但见习习晓风轻拂萧萧杨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枝头,风景之凄凉,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清秋图之中。

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读后令人倍感黯然神伤。 以柔为美,“未成曲调先有情”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

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写的就是柳的这种内在特质之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体之美。

因为柳“细、长、柔”的内在特质之美,恰与古代人们对女子的审美标准是统一的。尤其是宋代词人继承发扬了这一审美传统,涌现了大量阴柔之美的婉约词作。

二、赏月 以月抒怀,“何人不起故园情” 月亮,别称很多,诸如“银钩、玉盘、玉兔、蟾宫、桂宫”等。月光、月辉在古诗词中常常成为思念家乡、盼望团圆的标志。

看到月照大地,洒下清辉,人们常常生起故园情结。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短短四句,20个字,却把远离故地、思念故乡的情怀,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是一首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著名思乡诗。 李煜的词《虞美人》,也是一首以月抒怀的名篇。

开头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写的是眼前之景,望“秋月”而生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月缺月圆”,给词人带来的又是什么呢?只能是绵绵无尽的长恨而已。“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由感叹现实,转入写身边事情。在那皎洁的月光下,回想起自己早已破灭的国家,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实在承受不住啊!“月是故乡明”,囚居“小楼”的词人见皓月当空,自然会引起他对昔日“故国”月下种种故情的无限眷恋。

然而,“月明”无殊,但江山易主,一切都今非昔比了,一切都成为无可追挽的“往事”了。 以月言情,“说尽心中无限事” 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别愁》,其中有三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月言情,写的是词人西楼盼书的殷切之情。古时候,对分离两地的亲人或情人来说,书信就是沟通彼此消息和感情的桥梁,它可以穿越时空,给相互思念着的人们带来慰籍。

在这里,对于深深怀念着丈夫的词人来说,希望得到丈夫的书信,自然成为她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就在词人望眼欲穿的时候,蓦地,出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就是说只有那清冷的月光无声无息地洒满了她的楼头,真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怎么不使词人倍加失望,倍加惆怅呢!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卷二中说:“言情之词,心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

在这里,词人以“云中谁寄锦书来”呼起后并不作回答,而径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两句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语收束上片,不写愁而愁自见,不言情而情无限,达到了“说尽心中无限事”的效果。 以月写景,“秋月春风等闲度” 李煜的词《相见欢》上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借一弯月亮写出了词人孑然一身,满腹忧愁的情景。

词人依栏仰望,一弯如钩的残月,让人遐想,让人回忆。残破的故国,残破的家,还有这颗残破的心,仿佛月知人心,人愁月也愁;仿佛月懂人情,今晚这象征团圆的月亮也不作美,使词人愁上加愁。

词人俯视楼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深院”并不解人间情仇,更不懂“寂寞”为何物,“清秋”一词,也让人联想起黄叶飘零,秋风萧瑟,更何况还有“寂寞”的“梧桐”,冷清的“深院”。

人间秋色,无处不在,岂能被一园锁住。所以,被锁者,非秋之景色,乃词人被囚者也。

这里的“寂寞”和“锁。

6.诗歌鉴赏说说曲词中的意象包含怎样的内容(对比于唐诗宋词)1."柳

1."柳丝长玉骢难系" 写的是离情难舍,寸阴可贵 (1)“斑骓(杂色的马)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李商隐 此诗写一闺中女子深夜不眠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2)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辛弃疾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

2."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写离愁之重,小小车儿载不动。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一切愁绪都如流水般涛涛不绝.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武陵春) 忧愁之情。

7.“柳”字有什么含义

柳,是最平常的一种植物,无论是在江边,还是湖堤,随处都可以见到柳树的身影。因此,赞美它的唐诗宋词也是不计其数。那么,在唐诗宋词中的柳又有什么含义呢?

我想大家都知道,春天一来到,柳树便会发芽、抽枝。这个知识,大家不仅可以在生活中体验到,还可以在唐诗宋词中了解到。正如唐朝诗人贺知章所描绘的一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错,这正是春天的柳树的那迷人的姿态。若不是在春天,那里有这么美呢?不仅如此,再看一看诗的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更证明了是春风到来时柳树的样子,既然有了春风,春天还会远吗?由此证明,唐诗宋词中的柳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的象征。

记得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王维,他有一个好友名叫元二,当元二奉命出使西安时,王维写了一首《送元二使西安》送给他,诗是这样写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诗前两句写景景色大致是这样:晨雨打湿了地面上的轻尘,客舍的杨柳被雨水冲洗过后,更加青翠,犹如一幅山水墨画,意境优美。由于柳的加入,使当时送别的场景更加优美,假如没有了柳来衬托这么没的场景,那么这首诗的意境就又到哪去了呢?可想的、而知,柳树在诗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柳树还有衬托出场景,美化场景的作用。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吗?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是这样写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虽然这首诗写草,写春天的景色,但是诗中也不乏对春草的突出:“草色遥看近却无”使草有了朦胧美,除此之外,作者也不忘更加美化小草:“绝胜烟柳满皇都。”即使有了满皇都的柳树,但是也比不上城外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小草,虽然在这里柳被人贬低了一等——不如小草美,但是,这也体现出了柳在古诗词中的另一种含义:对比。使柳树与其他事物相对比,从而达到美化其他事物的作用,当然,这其中也不能忘却了柳树的牺牲。

柳树除了代表春天,美化场与其他事物对比的作用外,还有其他含义吗?那就再看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诗表面上在写人们思念故乡,但仔细看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着两句写战士们听到《折杨柳》这首曲后,想到家乡的柳树早该绿了,不禁系念起家乡的人了。这些战士们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家乡的杨柳身上,以此来表达思想的感情。可想而知,柳树还可以代表人们的思乡之情。

柳在唐诗宋词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含义,但肯定不止这四种,但更多的含义,还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唐诗宋词才能知道。

8.包含柳的诗句诗词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感春》李贺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相和歌辞•;杨叛儿》

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

==========================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