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衣食的唐诗宋词

1.描写春夏秋冬的唐诗宋词

春夏秋冬的唐诗宋词(8首) 春天 唐·韩愈《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宋·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夏天 唐·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盛一院香。 宋代·秦观《纳凉》 携?E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秋天 唐·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冬天 宋·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形容流年的唐诗宋词】

1、不叹流年惜众芳(唐·刘禹锡·《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2、流年惝恍不饶我(唐·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3、流年旧复新(唐·杜牧·《书事》)4、只恐流年暗中换(唐·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5、流年此夕除(唐·张子容·《除日》)6、复叹流年促(唐·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7、相伴过流年(唐·卢仝·《自咏三首》)8、惆怅流年速(唐·章孝标·《道者与金丹开合已失,因为二首,再有投掷》)9、流年一何驶(唐·王维·《赠从弟司库员外絿》)10、常是惜流年(唐·宋之问·《玩郡斋海榴》)11、流年复几何(唐·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12、流年未肯付东流(宋·苏轼·《浣溪沙》)13、急景流年都一瞬(宋·晏殊·《蝶恋花》)14、镜里流年两鬓残(宋·陆游·《书愤》)15、红颜暗与流年换(宋·晏几道·《蝶恋花》)16、可惜流年(宋·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17、急景流年真一箭(近代·王国维·《蝶恋花》)18、咚咚傩鼓饯流年(宋·陆游·《朝中措》)19、半镜流年春欲破(宋·晏几道·《减字木兰花》)20、流年又见一春过(宋·陆游·《暮春龟堂即事》)21、吾知流年暗中换(宋·白玉蟾·《悲秋辞》)22、流年回首付东流(宋·苏轼·《南歌子》)23、可度流年(元·无名氏·《沁园春》)24、可恨流年凋绿鬓(宋·晏几道·《清平乐》)25、可恨流年凋绿鬓(宋·晏几道·《清平乐》)26、行歌不记流年(宋·朱敦儒·《临江仙》)27、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宋·苏轼·《洞仙歌》)28、飘荡叹流年(宋·叶梦得·《水调歌头》)29、坐看流年轻度(宋·叶梦得·《水调歌头》)30、流年捷飞梭(宋·陆游·《晨镜》)31、风霜十月流年感(宋·陆游·《初冬有感》)32、一窗昏晓送流年(宋·陆游·《题老学庵壁》)33、流年冉冉入霜髭(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34、流年倏忽成陈事(宋·徐铉·《正初答钟郎中见招》)35、冉冉流年付断蓬(宋·陆游·《书叹》)36、行歌闲送流年(宋·陆游·《汉宫春》)37、每感流年成绝叹(宋·陆游·《初夏》)38、流年不记鬓成丝(宋·陆游·《记梦》)39、冉冉流年嗟暗度(宋·赵长卿·《清平乐》)40、忽忽流年恨(宋·陆游·《冬夜》)41、只将闲事占流年(宋·陆游·《病中遣怀》)42、流年去似海涛翻(宋·陆游·《晚春》)43、流年更著暮笳催(宋·陆游·《再次前韵》)44、风凋木叶流年晚(宋·陆游·《秋思》)45、镜里流年两鬓秋(宋·陆游·《无题》)46、试凭丝管饯流年(宋·陆游·《秋思》)47、流年羁恨两相催(宋·陆游·《定风波》)48、蝉声满院送流年(宋·陆游·《新秋》)49、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50、聊将锦瑟记流年(清·黄景仁·《感旧》)。

3.关于桃花的唐诗宋词

序言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桃花,在我国古代唐诗宋词中经常出现,而其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所赞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那么唐诗宋词中的桃花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它之所以常在诗词中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而它又通常被诗人赋与什么样的情感呢? 桃花,一般在春季开放。三月至四月是桃花盛开的时期。

花瓣较小,但有许多层,花瓣与花瓣之间相互重叠。花开时呈粉红色,花蕊为金黄色,远远望去一片粉红,倒映在三月的溪水里,满眼里只有一个字“艳”。

一、桃花在唐诗宋词中多次出现的原因 大家都应该知道“盛唐”这个词。的确,在唐朝时,文学艺术达到鼎盛时期。

唐诗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尤以“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最为著名。其中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中就有许多赞美桃花的诗。

俗话说:三月桃花,桃花一般在春季开放而花姿美丽,通常可以作为春天来临时的标志。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谈,唐朝同其它的朝代相比更加和平安定,当时的制度也十分民主。

老百姓衣食无忧后需要的更是精神食粮。文人们都可以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期,文学之风盛行,朝廷正在用人时期因而广招贤才。

人们为了歌颂当时良好的社会风气,将这段时期比为文学上的“春天”。当然,作为春天来临时的标志——桃花也就经常在诗中出现。

第二个原因是桃花的颜色为粉红色,让人一看就有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用它来暗指当时的老百姓幸福、快乐的生活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第三个原因是桃花多生长在郊外,它当然也是山水田园风景中的一个代表。因而,在众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中也不缺少它的身影。

时至宋朝,战乱纷纷,老百姓的生活不再安定。然而,桃花在宋词中出现的次数也不少,这又是为什么呢?桃花开于春季,而初春时又多雨,特别是在梅雨时节的三、四月份,几乎天天下雨。

所以,也许你今天看到的盛开的桃花,一夜风雨过后就只剩下遍地粉红的花瓣了,其状甚惨。再结合宋朝的社会背景来说,天灾人祸,老百姓没几天好日子过,“食不饱腹”哪还管什么“春天”啊。

只有那些落泊的文人,将自己的遭遇比作雨后的桃花,感叹着自己怀才不遇,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无能为力。相反当时的朝廷却腐败无能,皇上,大臣与贵人们过着一种奢侈的生活,整天花天酒地,吃的是山珍海味,表面上是歌舞生平的好景象,其实这些国家的“蛀虫”从内部破坏,把好好的一个大宋朝搞的乌烟瘴气,气数已尽。

而某些描写这类昏庸生活的“艳词”也经常用到桃花。 由此一来,虽然桃花在两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含义大不相同,但其多次出现被人们“借物抒情”的原因就很显而易见了。

二、桃花所被寄托的几种情感 1、相思之情——爱情 由于桃花开时艳丽动人,所以经常被比作美丽的少女来寄托相思之情。如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却不见当年美貌少女时的惆怅,而桃花所代指的正是那位美貌的少女,因此可见,作者借桃花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后来,“人面桃花”也通常被用作形容美丽的少女。又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一句“舞你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表达的也是一种相思之情。

2、抑郁惆怅之情 当然,在唐诗中通常也会读到这样的意境。作者借桃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了世事繁华来对比自身怀才不遇的抑郁惆怅的心情。

例如,唐代诗人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里的“历乱”就是指桃花开得极为茂盛,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失落的心境。 3、珍惜时光之情 正如上述所说,桃花是春天来临时的标志,因而,有不少诗同借桃花来表达自己珍惜春天的感情。

例如,宋代的词人萧泰来的《桃花》“雨后桃花作片飞,风前桃絮点人衣,春归不用怨风雨,无雨无风春亦归”全诗表达了词人希望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的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当然的也写出了词人感叹时间匆匆,希望珍惜时光的感情。

某些词人也接桃花的艳丽来粉饰当时所谓的“太平”,以掩饰文人思想的空虚。

后记 当然,“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桃花”的理解也会有所变化。不过,桃花年年都会开,年年也都会有更好的“桃花诗”、“桃花词 桃 花 令 桃花帘外春意暖, 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 人与桃花隔不远。 桃花帘外开依旧, 帘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怜人弄清柔, 隔帘折枝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 庭前春色自多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 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倚, 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叶乱纷纷, 花绽新红叶凝碧。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红花自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 满树和娇。

4.求关于情愁的唐诗宋词诗句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谁知道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

“唐诗宋词”塑造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民族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词牌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你不了解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知时节”而下.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并融化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又如李白的诗歌,在充分表现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积极进取精神的同时,洋溢着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等.每当我们读起这些诗句,无不热血沸腾,深受感染.如果能再了解一些李白的生平思想,那就更好了.再如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只有了解了北南宋时期国家破败、家园沦丧、爱国志士满怀爱国情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特定历史状况,以及岳飞的生平思想后,才能真正理解一位爱国将领内心深处那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民族情怀,进而受到感染和启迪,并转化为自己的民族情操和民族文化素养.再次,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在完成了上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还要“感其然,悟其所以然”,深入到对作品“情”的感受和“蕴”的感悟中,由学习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其“情”、感悟其“蕴”呢?方法只有一个:读→ 朗读 → 朗诵 → 吟诵.一定要出声地读,而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宋词”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雅”了点,“和”了点,“儒”了些.随着“唐诗宋词”的感受、感染、感悟及民族情感蕴蓄的加深,特别是更高层次的民族情感素质就渐渐地培养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所培养出来的文化素质将释放为我们前面所提及的能量,获得意想不到的人文效应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具有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更会在获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享受着身为华夏子孙为国献力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和幸福,那是生命的最高意义和价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