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儿志在四方有哪些诗词表现在这方面好男儿志在四方文 / 雪落花香 家乡哺育着我们成长 是我们生根发芽的地方 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家乡 可是好男儿们志在四方
温柔之乡给我们甜蜜的记忆 带来对生活的向往 和心爱的人朝夕相处固然令人向往 可是好男儿们志在四方
梦乡带给我们美好的幻想 人们都能在梦乡里实现自己的奢望 可是人应该在现实中追求自己的理想 好男儿们,应该志在四方 二、男儿志在四方后三句诗后三句是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心态、志向的真实流露。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倔强、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扩展资料: 词句注释: 1、西乡隆盛:1828—1877在世,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维新志士,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2、乡关:即故乡,家乡。如崔颢《黄鹤楼》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桑梓地: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诗经·小雅·小弁》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 4、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人生无处不青山,意思是说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三、和游历有关的诗句《游石门涧》(白居易)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从军行》(戴叔伦) 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 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 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 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 《喜迁莺》(史达祖)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寒夜,窗际帘隙。 《赠进士李守微》(韩屿) 一定童颜老岁华,贫寒游历贵人家。炼成正气功应大, 养得元神道不差。舄曳鹤毛干毾毛及,杖携筇节瘦槎牙。 如何蓬阆不归去,落尽蟠桃几度花。 《兀坐颇念游历山水戏作》(陆游) 万里当时寄一官,十年客枕不曾安。 鬼愁滩下扁舟晚,蛇退陂前古驿寒。 昔叹远游生雪鬓,近缘多病学金丹。 功名非复衰翁事,独有江山兴未阑。 《满江红》(李曾伯) 镇日山行,人倦也、马还无力。游历处,总堪图画,足供吟笔。涧水绿中声漱玉,岭云白外光浮碧。信野花、啼鸟一般春,今方识。真可羡,林泉客。真可叹,尘埃役。想希夷冷笑,我曹踪迹。七十二峰神物境,几千万壑仙人室。待身名、办了却归来,相寻觅。 |